沙塵暴來襲,台北盆地空氣中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驟升,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指出,每年大台北地區因此增加死亡人數約四百四十人,一九九四年至二○○七年,累計增加死亡人數超過六千人,我應與中國大陸協議管控空氣汙染。環保署前署長陳重信說,PM2.5汙染與國人肺腺癌、心血管及呼吸道疾病發生率增加相關,環保署新規範「不夠又太慢」。
醫界、環保團體昨天舉辦「細懸浮微粒(PM2.5)對國人健康的影響與對策」論壇。罹肺腺癌的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透過預錄影片,談到他當年從花蓮調到高雄服事,不用科學監測,就明顯感受身處工業區的「呼吸不順暢」。退休後他總是疲累,才發現罹患肺腺癌第四期。
「讓台灣還是可居住的環境。」單國璽呼籲,執政者一定得有長遠眼光,制定實質環境政策,維護環境就是維護人的生命健康。
此外,詹長權指出,沙塵暴攜帶大量硫化物、懸浮微粒等汙染物,其中又以PM2.5最易附著有毒物質。台北盆地每遇沙襲暴來襲,PM2.5濃度從平時每立方公尺卅微克,飆升到四、五十微克。
詹長權分析一九九四年到二○○七年,台北都會區共經歷三百八十次沙塵暴,與同期無沙塵暴時相比,每次約增加十六名老人、心血管疾病者死亡,累計十四年間,約六千二百人因嚴重空氣品質不良,導致心血管疾病惡化猝死。
此研究結果今年十月已刊載國際知名期刊「總環境科學」。詹長權說,另有不少台灣本土研究顯示,長期空汙嚴重的工業區,其居民平均餘命較其他地區少短。
環保署增訂PM2.5管制,採用美、日兩國標準,每天每立方公尺卅三十五微克、年平均值十五微克,明年六月起執行、分階段達成。不過,陳重信批評,此標準「根本無法保護民眾健康」。
詹長權說,世界衛生組織更新的研究顯示,管制標準至少應為日平均值每立方公尺廿五微克、年平均值十微克,美國已計畫「更新」標準,台灣才開始用舊標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