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化療避感染 飲食外出需節制


想提昇英語競爭力?想自修英語?快來訂閱【學生郵報電子報】,讓你增強英語溝通能力,並迅速掌握世界脈動! 【跟我學日語—中級報】以插圖搭配句型文法說明,讓你不僅瞭解文法,更可輕鬆、愉悅地學會實用的生活日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04/12 第347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忽冷忽熱 小兒呼吸道病號多
胡蘿蔔生吃不如煮熟吃,真的嗎?
5歲童腹痛… 20公分蛔蟲作祟
降血糖藥遇上四神湯 小心昏倒
健康焦點 健康你我他/鄉音的問候 母子憶起外婆
病患「逛醫院」 成醫:加強醫師教育
保健優概念 化療避感染 飲食外出需節制
產學合作月子餐 三師來調理
中醫飲食調養 修補受損器官
每天吃海藻 停經婦女恐罹癌

醫藥新知
 
忽冷忽熱 小兒呼吸道病號多
記者阮南輝/基隆報導/聯合報
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醫師謝王虎表示,最近的小兒流感個案已減少,不過,支氣管炎、黴漿菌肺炎,還有腸病毒的人數卻增加,最大原因就是換季,天氣忽冷忽熱,提醒家長注意孩子的穿著。

謝王虎指出,到了春天,大家會以為天氣應該不會再寒冷,但基隆的雨卻依舊下個不停,濕度高、霉味重,衣服不易乾。過敏體質的小朋友容易出現過敏毛病,小朋友在多變的天氣,衣服穿穿脫脫,一不小心便受寒著涼。

他說,今年2月以後,小兒流感的個案減少,但支氣管炎和黴漿菌肺炎的案例則增加許多,主要跟氣候交替有關,接著還有腸病毒也會隨天氣轉熱而流行,家長必須為孩子做好預防措施。

謝王虎以基隆市1所公立醫院去年春季(2到4月)的小兒病例求診人數為例,去年春季(2、3、4月)小兒科門診人數6233人次,呼吸道疾病(含肺炎、支氣管炎、氣喘、咽喉炎等等)4334人次,約佔69.5%。繼而是腸胃疾病558人次,占百分比8.95%,及其他方面疾病1341人次,可見在春天季節的呼吸道疾病預防最為重要。

他提醒家長多觀察孩子體溫變化,適時補充水分及勤換衣物,保暖衣服可能要過端午節才能收起來。此外,勤洗手也可有效降低感染腸病毒、腸胃炎的風險。

 
胡蘿蔔生吃不如煮熟吃,真的嗎?
整理記者陳惠惠/聯合報
正解:胡蘿蔔富含β胡蘿蔔素,在蔬菜中高居第一。但β胡蘿蔔素為脂溶性維生素,最好加入油脂烹調,讓β胡蘿蔔素溶解在油脂中,幫助人體吸收。另外,胡蘿蔔與肉類一同烹煮,或與肉類一起吃,都能增加吸收率。

諮詢:馬偕醫院營養師許碧惠

 
5歲童腹痛… 20公分蛔蟲作祟
記者趙容萱/北區報導/聯合報
台中市一名5歲大男童因腹痛,解出一條長20公分蛔蟲,向台中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高彬求診,查出男童因跟著越南籍母親到越南探親,因而感染蛔蟲。

擔任台灣寄生蟲協會理事長的黃高彬說,蛔蟲在台灣因衛生條件改善,幾乎絕跡,他憂心隨著外籍配偶增加,導致學童寄生蟲盛行率大增,建議政府設立一套檢查機制,針對外籍配偶與子女省親返台展開追蹤,防止擴散。

這名5歲大男童,年初因常喊肚子痛,最近解出一條長20公分的米黃色大蟲,他的姑姑嚇壞了,帶他求診,說明男童在這2年內,多次跟著越南籍媽媽回娘家,一住就是1、2個月。

黃高彬說,蛔蟲俗稱面蟲,平均壽命2年,每條雌蟲每天可排出20萬個蟲卵,以前台灣民眾習慣用糞便澆菜,孩童也多在菜園旁玩耍,經由進食將蟲卵吃下肚,很多學童因此感染蛔蟲,50年前約有8成的學童感染,是常見的寄生蟲病。

 
降血糖藥遇上四神湯 小心昏倒
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聯合報
四神湯是坊間常見藥膳,但台北醫學大學生藥學科助理教授梁文俐提醒,四神湯裡的芡實、茯苓和山藥,都有降血糖功效,糖尿病患應避免同時吃降血糖藥與四神湯,否則血糖降太低,恐會昏倒。

梁文俐說,以芡實、茯苓、山藥和蓮子組合成的四神湯,民間常混合豬腸、豬肚同煮,能健胃補脾,外加薏仁就是五神湯,還有安神益腎效果。

她強調,不論是四神湯或五神湯,因芡實、茯苓和山藥都有降血糖作用,糖尿病患可偶爾吃,但如果已固定服用降血糖藥物,兩者至少應間隔兩小時,以免中西藥併服增強降血糖作用,造成血糖太低,而有盜汗、休克之虞。

不只四神湯,不少人喝黃耆紅棗枸杞湯保健,北醫生藥學科教授王靜瓊說,黃耆也有降血糖作用,糖尿病患不宜同時吃含黃耆藥方和降血糖西藥。

相反的,研究還發現,鹿茸和甘草則會減少降血糖藥藥效。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表示,薏仁、山藥因含水量高,升糖指數比白米低,有些民眾拿它取代白米飯當主食吃,但中草藥降血糖效果畢竟不如西藥,他尚未收治併服四神湯及糖尿病用藥,導致血糖過低需急救的個案。

游能俊提醒,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異常病患,應接受正規療法,若另外服用中草藥,應主動告知醫師。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昨天發表與國家文官學院合作,共同建置的中醫藥網路數位平台「中醫藥好好玩」專區,想認識中醫藥知識者,公務員可進入「文官e學苑」(http://ecollege.ncsi.gov.tw),民眾則進入「全民e學堂」(http://public.nacs.gov.tw)「學習專區」,點選「中醫藥好好玩」即可。

 
健康焦點
 
健康你我他/鄉音的問候 母子憶起外婆
王台菱/高雄岡山/聯合報
我和小兒子生日都在年底,如果沒在他身邊,我在電話中就會學著母親的四川口音,叫他「自己煮碗麵吃,外加打一個蛋。」順便告訴他,這是外公外婆剛到台灣時,最奢侈的過生日方式。

母親讀完小學後,就跟著外婆學湘繡,又學到一手廚藝,之後相親嫁給了我的老爸,一位有正義感、個性直爽的山東大好人,婚後隨政府來台,一住五、六十年。

小時候,家境不寬裕、人口又多,母親為供我們讀書、生活,接了很多工作貼補家用,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為手繡童裝所做的花朵及花邊。過年時,母親還買布料親自做衣服,雖沒學過洋裁,但她做的衣服合身又漂亮,她還會打毛衣,一看到新花樣就自己摸索,幾天工夫,就能打出一模一樣的。

到了可享清福的年紀,母親卻沒注意身體狀況,把癌細胞誤認為一般膿包,再檢查時已太晚,雖經開刀、化療等,她最後倒下時,癌細胞已移轉到骨頭,非常痛苦,我日夜陪伴在她身旁,現在想起當時點滴,痛苦日子猶如再現眼前。

母親已走了9年,想她的時候何止清明節,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思念。現在每次與小兒子通話,他也會學著外婆的四川口音問:「吃飯了沒有?要不要自己煮碗麵吃啊?外加煮一個蛋」,我內心感受到他懷念外婆的心意。

 
病患「逛醫院」 成醫:加強醫師教育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聯合報
少數的患者習慣「逛醫院」、「逛醫師」,成大醫院行為科學科主任盧豐華認為,患者就診次數高,不是患者的錯,應該加強醫師的教育。

他指出,根據健保局統計,98年資料顯示,就醫次數前10名的患者中,有5人都有精神官能症,而這些患者的特色就是症狀相當多,如果醫師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當然無法解決患者的問題,也會造成患者為了治病而逛醫院。

他表示,例如有焦慮症的患者症狀可能包括肌肉緊繃而造成腰酸背痛,自律神經失調而有喘不過氣、心悸、口乾、流冷汗、頭暈、面潮紅、頻尿等,其他還有難以集中注意力、睡不好及易怒等。

每一種症狀可能都會讓患者想就醫,例如口乾、頻尿,會懷疑自己有糖尿病,疲勞則懷疑肝不好,手汗則懷疑身體虛等,如果每一科的醫師都只就自己科內的症狀做診斷,未能進行綜合診斷,加上患者可能不會說出自己所有症狀,患者可能逛過各科後,還是沒有找到精神官能症的問題。

他建議健保局不如花一點錢進行醫師的再教育,特別針對精神疾患部分,提醒醫師注意,就可讓大部分就診次數高的患者,找到真正的病因,對症下藥,自然能夠減少逛醫院、逛醫師的情況。

 
保健優概念
 
化療避感染 飲食外出需節制
吳翠娥/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聯合報
「聽說做化學治療的人不能吃生的東西,連水果都要煮過,這是真的嗎?」這是很多癌症病人和家屬的疑問。其實,化療患者接受治療期間,由於白血球數值下降,注意飲食與必要時限制外出,都是為了避免感染。

癌症病人化療後容易感染,主要原因是攻擊癌細胞的化療藥物,同樣會攻擊人體內生長較快速的細胞,像血球、頭髮或黏膜等,所以血球下降、掉髮或拉肚子,都是常見的副作用。

某些藥物使口腔或腸道等體內黏膜破損,讓身體自然屏障出現破洞,導致細菌、病毒進入,再加上部分藥物使白血球快速下降,使抵禦外侮的白血球、淋巴球或殺手細胞嚴重不足,導致化療病人更易感染且症狀難以控制;嚴重時,甚至連體內既有的正常細菌也可能引發疾病。

另外,白血球非常嚴重下降時,可能使患者必須調整化療藥物劑量或種類,或延長治療期間,以避免敗血症等。

癌症病人每次接受化療前,都會先抽血,監測白血球數值,若白血球總數低於3000/c.c.,醫師可能會延緩1至2周或暫停化學治療,必要時給予「白血球生長素」,刺激白血球生長,或靜待患者白血球數值爬升回復。

不過,依化療藥物不同,副作用也不同,並非所有藥物都會導致血球下降及黏膜破損。最容易因化療藥物導致白血球下降者,包括白血病、淋巴癌等,其次是肺癌、乳癌;腸胃道相關癌症,像胃癌、大腸癌或肝癌,血球受影響比率較低。

除外,對化療的反應,也因個人體質不同,有人對化療藥物反應較敏感,一施打藥物,白血球數值立即降低許多;反之,有些人則像平常一樣,沒有太大影響。

每個人狀況不同,建議先瞭解自己使用的藥物名稱、副作用,先有心理準備,也可告知周遭親友,何時適合探訪。其實,除了照顧者,並不建議親友頻頻前往探訪,以免增加感染機率;如要探視,應挑選適合的時間。

至於,化療期間是否可以上班,除考慮體力及白血球數值,也需看工作性質。如果體力允許,只要遵循注意事項,避免感染及過於疲累,化療期間也是可以上班的。

化療期間注意事項:

1. 前往公共場所時要戴口罩,白血球數值降低期間,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2. 訪客探視前應正確洗手;探視時,雙方應戴口罩,保持一定距離,勿太靠近,探訪時間不宜太久。

3. 避免接觸感冒、麻疹或水痘等病人。

4. 避免生食,如生菜沙拉、生魚片、泡菜、生雞蛋等,水果去皮、以現剝現削為主,必要時燙煮後再吃。

5. 經常且正確洗手,尤其飯前與上洗手間後。

6. 種植花草、清洗寵物或小孩排泄物時,要戴保護性手套。

7. 改用軟毛牙刷,避免傷害牙齦;使用電動刮鬍刀,以免刮傷皮膚。

8. 不可擠壓或抓破青春痘、粉刺;使用乳液,以避免肌膚乾裂;避免摩擦等造成外傷。

9. 留意排泄系統衛生,有痔瘡者注意自我照護,灌腸或使用栓劑前諮詢醫師。

10. 女性解尿應由前往後擦拭,正值月經期要勤換衛生棉。

11. 置有導尿管者每日應消毒尿管兩次。

12. 留意體溫,勿超過37.5℃。

13. 均衡飲食,攝取高蛋白質與高熱量,適當運動增強體力。

常見化療不適反應:

1. 全身反應:疲倦、頭暈、目眩、疲乏無力、精神不振、體重遽減。

2. 持續的銳痛、刺痛或壓痛等,症狀雖不明顯,但影響情緒、生活功能。

3. 口腔黏膜破損、口乾舌燥、惡心、嘔吐、食欲欠佳、噯氣、打嗝、腹脹、便秘或腹瀉等。

4. 咳嗽、咽癢、胸悶易喘等呼吸道症狀。

5. 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如白血球低下、嗜中性球低下、貧血、血小板低下等。

6. 煩躁、焦慮、難眠、失眠,多夢、潮紅潮熱、胸悶等神經系統症狀。

7. 局部或全身色素沉澱,落髮、皮膚痤瘡或紅疹皮膚等。

 
產學合作月子餐 三師來調理
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聯合報
正修科技大學與馨惠馨醫院發現,國內月子餐需求大,但品質參差,昨天雙方締結策略聯盟,並共同發表「婦女健康月子餐」,結合產學力量,提供產後媽媽正確的食補。

正修科大運動健康與休閒系與馨惠馨醫院合作推出的「婦女健康月子餐」,結合中醫師、營養師及廚師「三師」調理,從營養到口感到品質都嚴格控管,可望讓產婦迅速調理體質。

女兒才生產不久的正修科大副校長游步平最有感觸,他指坐月子餐還是要回歸專業比較妥當。正修科大盼提供學界專業,協助業界針對月子餐市場建置知識管理平台,一起提升婦女坐月子品質。

馨惠馨醫院昨天發表「婦女健康藥膳月子餐」菜色,早餐以富含蛋白質的深海魚類為主,午餐為麻油雞排,麻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雞肉口感鮮嫩,能促進食慾及吸收。晚餐因為泌乳激素準備要大量分泌,加入螃蟹,可讓媽媽奶水豐沛。

馨惠馨副院長陳春木指出,月子餐需符合媽媽產後需求,以便順利哺乳、恢復體力及身材。除有營養師專業調理外,還提供中醫師把脈,調配個人化藥膳。營養師張惠清說,懷孕開始到產後的媽媽容易便秘,月子餐特別開發「焗烤地瓜」,地瓜有寡糖纖維質,可幫媽媽解決便秘困擾。

坐月子期間要達到「黃金四周」效果,醫院建議,第一周可調配君子燉烏雞,利水消腫,健脾補氣,促進乳汁分泌。第二周以四物排骨補氣血,強化腰骨,收縮子宮。第三周養血補氣雞湯,可補中氣、肝腎。第四周潤膚養顏湯,能清熱除煩,潤膚養顏。

 
中醫飲食調養 修補受損器官
廖桂聲/桃園廖桂聲中醫診所院長/聯合報
化學與放射治療近十年有長足進步,使癌症不再與絕望畫上等號,但化療及放射線療法在抑制腫瘤的同時,往往對其他人體細胞造成一定的影響和損傷,透過中醫療法,可輔助改善。

中醫調養免疫機轉未明,但服用養陰清熱,疏肝解鬱或滋陰肝腎的中藥,可修補受損器官、組織,如「知母湯」,主成分包括肥知母、黃芩、山梔子、本黃柏、黃連、錦紋大黃、野生甘草等,加苦參丸,可對抗病毒、消炎、修護組織細胞發炎,恢復正常生活品質,改善患者身體情況。

在飲食上,可以善用飲食保護肝臟功能,刺激膽汁分泌及腸道的正常活動,促進身體功能恢復。飲食宜「清淡滋陰、甘寒生津」,可多吃綠豆、薏仁、山藥、蘋果、櫻桃、糙米或胚芽米,或吃木耳、荸薺、香菇、海帶及蓮藕(汁),有助於活血化瘀,其中荸薺,具活血、清熱化痰、消積效用;鱸魚等湯品,也可提供高蛋白與膠質,有助於修補組織傷口。

荸薺為莎草科植物,甘、寒,肉潔白、味甜多汁、口感甜脆的果實,且可作為菜食用,具有清熱化痰、消積之功效。荸薺因生長在池沼中,外皮根莖易附著寄生蟲,不宜生吃,需洗淨後熟食用。保存應注意陰涼、乾燥,亦可放入冰箱冷藏。

飲食忌高脂肪食物,同時不宜熱補,應減少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咖哩、五香、八角等,禁食油炸、菸酒等刺激性食物。

 
每天吃海藻 停經婦女恐罹癌
編譯陳世欽/報導/聯合報
日本學術機構十一日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停經後婦女如果經常食用海藻,因為海藻含有豐富的碘,可能導致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提高。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與國立環境研究所,以十四年的時間追蹤研究將近五萬三千名介於四十與六十九歲的婦女,結果發現其中的一百卅四人罹患甲狀腺癌,其中並有一百一十三人罹患甲狀腺癌中常見的乳頭狀腺癌。

這項透過「歐洲癌症預防」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每天食用海藻的婦女,罹癌的機率是每周食用不超過兩次者的一點七倍,停經後婦女經常食用海藻的罹癌機率,更是限量食用者的三點八倍。

報告說:「食用海藻顯然與罹患乳頭狀腺癌機率提高有關。」日本人普遍嗜食包括海帶與昆布在內的海藻,並將它們視為養生食品。

停經後婦女經常食用海藻可能導致罹癌機率提高的原因仍然不明。報告指出,可能與海藻所含的碘有關。

日本婦女因為經常食用海藻而致特別容易罹患甲狀腺癌,從中攝取的碘約占其全部碘攝取量的百分之八十。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