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四大廠 Q1暴虧300億 | 記者簡永祥、何易霖/桃園報導/經濟日報 | 南科、華亞科昨(18)日公布第一季稅後淨損合計逾148億元,法人預估,力晶、瑞晶單季稅後淨損恐逾160億元,總計台灣四大DRAM廠第一季虧損將逾300億元,是歷來第一季最差成績,仍身陷「慘業」陰霾。 南科、華亞科昨天舉行法說會,公布第一季財報,兩家公司虧損都如市場預期縮小,但仍不盡理想。南科單季稅後淨損仍超過百億元,達103.92億元,每股淨損0.7元;華亞科稅後淨損44.52億元,每 ......  | | 遠傳 企業戶市占衝刺15% | 記者林詩萍、黃晶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遠傳電信(4904)左打個人用戶,整合通路資源;右攻企業用戶,攜手百家合作夥伴,近日舉行「並肩攜手串連更多元的服務」誓師大會,今年在台灣企業市場要搶下15%市占率。 遠傳昨(18)日下跌0.1元、收64.9元;中華電下跌0.5元,跌破90元大關,收89.5元;台灣大上漲0.8元,站上90元。台灣大股價超過中華電成為電信股王。 遠傳將於20日召開董事會,預估今年遠傳盈餘分配率可望超過往年 ......  | | 穎台砸1.8億 入股日商 | 記者劉芳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擴散板大廠穎台(3573)昨(18 )日宣布將斥資不超過5億日圓金額(折新台幣1.83億元)購買日系高分子材料廠Wavelock約5%股權,穎台表示,未來雙方將就中小尺寸觸控面板的表面蓋板(COVER LENS )進行技術深度交流,可望帶動穎台產品更多元化。 穎台指出,雙方合作的表面蓋板,主要是研發塑膠材質取代玻璃,由於日廠有技術及量產能力,穎台既有的擴散板及導光板 ......  | | 面板雙虎 大陸供應吃緊 | 記者蕭君暉、李珣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大陸次級面板市場,近幾個月來查稅相當積極,導致台灣出口至大陸的次級面板,幾乎全面停擺,次級面板業者,轉而向奇美電(3481)與友達等一級面板廠採購,使得供應更為吃緊。 供應鏈人士表示,低規格的次級面板市場,一向以小三通的模式出口面板至大陸,大陸並課貨物稅高達17%,比一般面板關稅3%至5%還要重,導致次級市場的逃漏稅情況嚴重。 近幾個月來,大陸官方積極查稅,使得次級 ......  | | 宏�大陸店面 三年倍增 |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宏�(2353)衝刺大陸市場,全力拓展四到六級城市通路,大中華區總經理林顯郎表示,宏�希望未來三年內,在大陸四至六級城市的店面數要從目前的1,600家,倍增到3,000家,以挑戰聯想。宏�今年在大陸市場的PC銷售目標是要比去年增長25%至30%,換算今年宏�大陸營收將挑戰30億美元(約新台幣885億元)。 林顯郎本周出席在北京舉行的「宏�奧運戰略發布會」,接受大陸媒體專訪。他表示,宏 ......  | | 大同 攻LED照明通路 | 記者詹惠珠、張義宮/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大同(2371)集團挾全國有240家3C通路的優勢,看準全民省電大作戰的商機,大同結合集團內的尚志半導體、福華、以及LED廠璨圓光電、東貝光電,將在下周對外宣布跨入LED照明,拚全民家庭換裝LED。 這是繼台塑集團之後,另一家國內老牌企業積極跨入LED照明,但南亞光電缺乏通路,即使目前在LED燈泡銷售不錯的台達電和億光,都要透過傳統的賣場通路來銷售,大同是第一家以通路姿態跨入LED的 ......  | | 晨星新TV晶片 搶灘大陸 |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全球電視晶片龍頭F-晨星(3697)昨(18)日宣布,內建Android 4.0 Ice Cream Sandwich(三明治冰淇淋)作業系統的高階電視單晶片解決方案已經量產,搶攻中國大陸五一長假智慧電視市場商機。 晨星去年第三季率先在大陸市場推出Android電視單晶片方案後,隨著google作業系統升級至4.0,晨星的智慧電視晶片方案也跟著升級。 晨星發表的高階智慧Android 4.0電視單晶片解決方案,不僅是1GH ......  | | 昱晶私募15億 找新夥伴 | 記者何易霖/桃園報導/經濟日報 | 太陽能電池廠昱晶(3514)昨(18 )日宣布規劃辦理上限5,000萬股私募,伺機引進策略合作夥伴,提升戰力,以昨天收盤價31.1元計算,合計募資逾15.5億元。 昱晶指出,太陽能市場第二季過後反轉向下,不少同業陸續退出,啟動產業洗牌機制,昱晶經過多次景氣起伏歷練,已證明公司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私募案將在今年股東常會提案通過,將引進對公司技術、行銷、策略有助的夥伴,強化 ......  | | 季報將出爐 鴻海報喜、聯發科不妙 | 記者溫建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季報即將出爐,外資進入「財報大預言」階段,其中最有看頭的就屬鴻海,外資法人普遍預估鴻海季報亮眼,巴克萊調高EPS(每股盈餘)預估至1.93元;另一方面,聯發科首季可能不如預期,美林估EPS只有2.07元。 外資法人解讀,今年鴻海每股純益可望賺進一個股本,目前本益比不到11倍,且明年獲利可望繼續成長,所以鴻海是這波多頭的關鍵指標。 反觀聯發科,雖然傳出上調智慧型手機出貨量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