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關於台灣優秀人才爭相被其他國家與地區挖角的消息,日漸引起社會關注。事實上,除大陸、新加坡外,香港各個領域也吸納不少台灣高階人才。陸委會香港事務局粗略統計,目前受聘於香港各大學擔任教職,仍持有中華民國護照者就多達230人。台灣出生的香港理工大學行政副校長楊偉雄早前還傳出,可望在7月1日上任的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擔任科技及通訊局長,掌管香港科技及通訊產業的規劃與發展。
地位相當於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的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副總裁兼研發群組總監吳恩柏,也是來自台灣。對於當年辭去台灣大學教職來到香港,吳恩柏強調,不是因為香港提供更好的待遇。
吳恩柏說,1980年離開台灣到美國求學、工作,1989年回台後在台大任教,並曾借調工研院,除求學與工作地點不斷轉換,在學時主修與研究的領域、工作的性質也經常變換。他在2005年離開台灣,主因他喜歡接受新挑戰的性格。
吳恩柏表示,2004年時,他48歲,回台灣已經15年,小孩已可以獨立自主,他開始思索,若以大學教授65歲年齡退休計算,還有17年是繼續留下來教學、研究,還是要嘗試不同的試煉?
看好大陸崛起 遠走他鄉開拓人生
他和幾位朋友與長官深談個人生涯規劃後,獲得兩個可以轉換跑道的機會,一個是到台灣最好的半導體公司工作,另一個是到香港應科院。最後他選擇香港,主要是因為看到大陸正在崛起,他問自己:「要不要親身參與這個過程?」
吳恩柏認為,在香港可就近觀察並參與大陸的崛起,這是人類歷史近百年來僅見的大事。
他希望有一天回望人生時,可以告訴自己,「我曾經打過一場美好的仗」。
2005年到香港應科院後,吳恩柏一手創建研發群組,7年時間的篳路藍縷,他率領團隊在LED晶片與封裝,室內與室外照明、三維與互動顯示、醫療電子、噴印電子、先進相機、物聯網應用、太陽能與鋰電池等領域,共獲得145項美國及中國發明專利,並透過簽訂140項技術移轉合約,造福85家兩岸三地企業,並在香港及國際上獲得超過20項技術獎項。
吳恩柏以其在半導體封裝及LED領域的貢獻,繼2005年獲頒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會士(Fellow),2011年又獲得全球最大的工程師學會、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頒授會士榮銜。此外,大陸中央及多個省和地方機構也聘請吳恩柏擔任專家顧問,提供產業發展策略的建言。
誇讚香港制度 自由發揮嚴格考核
他以在應科院任職的實際觀察與體驗,和台灣整體環境做比較,讓他感受最深刻莫過於香港社會制度與心態的「開放」程度。
他說,香港應科院有4個「群組」,每個「群組」相當於工研院的「所」。4個群組負責人都不是香港人,其他3位都來自美國。
根據香港應科院公開訊息,應科院行政總裁年薪港幣360萬元(約新台幣1,368萬元)。
吳恩柏表示,應科院是以接近台灣工研院兩倍的薪水從國際找尋高階人才,並給予其很大空間發揮所長,香港社會也不會動輒以「肥貓」來羞辱這些境外人才。
任何境外人士只要在香港工作、居住滿7年,即可申請成為香港永久居民。
香港也以嚴格的標準審核這些高薪者工作表現,一旦無法達成設定的預期目標,整個單位甚至會被裁撤走人。
吳恩柏說,香港應科院提供好的薪水,找到好的人才,而給予很大的自由度,包括技術可授權至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但也進行嚴苛考核。
以這樣的運作模式,香港應科院雖成立僅12年,但已是備受重視的國際級應用研發單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