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而廉價的勞動力,曾是支持中國大陸經濟快速成長的主要動能之一。但從1980年代起實施嚴苛的計劃生育政策約30年後,北京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豐日前在一場論壇中警告,「中國正陷入嚴峻的、無法逆轉的人口危機。」王豐不是近期唯一發出類似警告的學者。被稱為中國人口問題研究第一人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近日接受朝日新聞訪問時也指出,今天中國不僅面臨少子化的問題,老齡化也在加速中,中國「人口紅利」優勢的時代正在逐漸結束。
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報告,2010年中國婦女平均生育率為1.181,其中城市為0.8821,鄉村為1.4375,均遠低於國際公認維持人口正常更替所需要的2.1出生率。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湛中樂等15位大陸學者和社會人士日前為此提出建議,希望大陸官方能修改計劃生育法。人民大學教授顧寶昌表示,中國目前應該討論的問題已經不是「一胎化政策」該不該調整,而是要如何調整。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部長葛延風也指出,過去30多年來,中國針對過大人口壓力所實施的嚴格計劃生育政策,使得中國的生育率快速下降,目前學界普遍認為中國的生育率遠低於官方公布的水準。
葛延風表示,依據國際經驗,城市化、工業化和教育水準提升等因素,都會使得生育率進一步下滑。人口紅利加速消失、老齡化加速,以及未來可能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將成為中國新的重大挑戰。
有鑑於此,葛延風認為,中國大陸應當儘快調整計劃生育政策,考慮全面開放生育第二胎。「否則,愈晚愈被動。」
而且,相較於日本等已開發國家普遍面臨的生育率不足問題,蔡昉指出,中國目前人均GDP才剛剛超過5,000美元,約為日本的九分之一。「在富足之前,中國將進入社會負擔沉重的老齡化社會,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
姑且不論北京中央迄今仍無意放棄「一胎化」政策,即便大陸立即調整計劃生育政策,王豐認為,大陸出生率下降的趨勢也已經難以逆轉。
王豐說,「提高生育率很難,甚至不可能。」他以新加坡為例指出,2001年新加坡政府投入1億新加坡幣(約新台幣24 億元)希望鼓勵民眾生育,2008年此一數字大幅提升至16億新加坡幣,但是收效依然甚微。
蔡昉表示,對於堅持實施計劃生育的原因,中國政府的解釋是,「為了確保資源和糧食、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必須控制人口總數」。他認為,不論從政策還是社會現狀來看,大陸計劃生育政策很難出現急轉彎,即使發生改變也會是非常緩慢的。
蔡昉指出,日本的人口紅利在1990年前後消失。之後面臨泡沫經濟破滅,日本政府為恢復經濟成長,向公共事業及競爭力較弱的產業投入大量資金,結果就是迎來日本「失落的20 年」。
蔡昉表示,一旦中國也失去人口結構的優勢,經濟增長率自然也會下降。如果中國政府為了讓經濟恢復10%的增長,也去扶助那些本應淘汰的「僵屍企業」,或強行投資於沒有長期效益的公共建設,中國恐怕也會步上日本後塵。
蔡昉說,中國經濟真正需要擔心的不是當前成長率高低,而是如何在「未富先老」中實現持續增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