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運算是未來10年資訊應用主流,台灣傾全力發展雲端產業,然而宏�董事長王振堂高喊雲端資料中心不是好生意,表示宏�「身受其害」,引發雲端運算是台灣產業的「毒藥」還是「補藥」正反兩面論戰。雲端,讓台灣產業看到了未來,也面臨新的考驗。2008年以來,雲端運算開始在業界引起廣泛討論與參與,業者也加速推動雲端概念相關的產品與服務,但業界對雲端一直存有不同的意見,發展雲端產業是必要的,但台灣的機會究竟在那裡?
對外國外大廠來台斥資成立資料中心,身兼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王振堂認為,宏�在進行企業社會責任(CSR)評估時,發現旗下資訊中心(eDC)用電量所換算成的碳排放量過高,同時對公司帶來的營收獲利貢獻也不成比例。
因此王振堂說,未來不會再擴大eDC規模,他也呼籲政府發展雲端運算應朝應用面方向,而非在台灣建設更多資料中心。
部分設計代工(ODM)業者對於雲端運算能否擴大需求,並提升本土產業的地位也存有疑慮,認為雲端是資訊服務架構的精簡化,將降低企業對資訊(IT)產品與服務的需求。
再者,雲端是全球大廠的賽局,本土廠商恐將邊緣化;ODM廠憂心,不論推展公有雲或私有雲的技術或服務,主導者都是全球一線大廠,進入雲端時代後,大廠競爭市場的主導權更為激烈,本土業者在雲端版圖上似乎將更被邊緣化。
但對在台成立雲端資料中心抱持正面看法的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台灣正處轉型期,以往很賺錢的硬體代工,現在不再吃香,是要有所突破的時候了,展望未來,扶植雲端的創新產業,將是台灣轉機的契機。
簡立峰並反駁雲端資料中心不環保、耗電的觀點,他指出,目前Google資料中心的節能效率比業界標準提升50%,且能將耗電量減半,未來將持續找出更好方法,以期做到更環保。
力推雲端產業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認為,Google台灣雲端中心引起能源應用疑慮,不過,Google除因為台灣用電便宜外,也肯定台灣法規及資訊系統的保障,對台灣整體形象加分,在台灣帶起就業機會雖僅100到200人,卻可拓展台灣人才的國際視野。
系統整合業者表示,雲端的應用雖然精簡IT,但也創造出新的需求,例如當企業面對金融海嘯、歐債危機時,勢必縮減科技支出與採購,雲端服務模式就是企業彈性運用的選項,創造出變局中的需求。
另外,台灣本土業者擅長代工與整合,在雲端商機出現後會有新機會,如過去企業建置系統時所需的伺服器都直接向IBM、惠普(HP)等品牌廠採購,但在Google、Amazon、臉書(Facebook)等雲端企業興起後,這種商業模式就會產生變化。Google、Amazon對伺服器的採用,不但需求量大,且傾向自行制訂規格,品牌廠既有規格的伺服器已無法滿足需求,因此這些雲端企業大多跳過品牌廠,直接向廣達、緯創等原始設計的伺服器製造廠下單,對本土業者是新的市場機會。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詹文男認為,雲端運算產業若依據供應鏈的上下游關係,主要可區分為雲建置軟體與服務產業、雲服務與資料中心產業、雲伺服器與儲存設備業者,及雲通訊與終端裝置產業等不同次產業。
詹文男認為,各次產業有不同的優劣勢與布局方向,需先確立本身所處的價值鏈位置,確認所提出的雲端產品或服務的價值主張,用戶才會有採用意願,在雲端時代才有勝出的機會。若就產業層面來看,雲端運算雖非是全新的技術,但卻重新塑造資訊產業價值鏈的樣貌,開啟以軟體及服務為主的競爭新時代。台灣產業需先確立本身所處的價值鏈位置,才能開創新市場商機。「很多台灣廠商發展雲端,還在幼稚園程度」,張善政認為,雲端產業挑戰很大,不這麼樂觀,廣達等硬體廠商無需政府幫忙就可做的很好,最需要扶植的是中小型軟體應用開發商。
張善政認為,目前系統軟體已被微軟、亞馬遜及VMware等大廠盤踞,中小企業做帳軟體、人力管理、庫存管理等應用,還沒有大型軟體公司主導,這就是台廠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