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9日 星期三

真人模擬實戰 男同志性愛手冊打破衛教尺度


在藝術乘上食衣住行後,又是感動旅程開始,【art plus電子報】像個神奇的萬花筒圍繞著你,一起尋找藝術的力量! 想成為一個成熟、快樂且有競爭力的「全人」?快來訂閱【30雜誌電子報】,讓你擁有不一樣的全新視野及思維!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08/30 第357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健康焦點 真人模擬實戰 男同志性愛手冊打破衛教尺度
吃感冒藥尿不出來 求醫疏通
乾燥症罹淋巴癌 較常人多7倍
交大、桃園長庚合作 發展生醫科技
保健優概念 久坐愛吃麻辣鍋 嗯不出、痔瘡發
改飲食習慣 中年婦女甩肥胖
濕答答 難為情…打噴嚏就漏尿
中藥有副作用 僅3成6民眾知道

健康焦點
 
真人模擬實戰 男同志性愛手冊打破衛教尺度
記者湯雅雯、詹建富/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昨推出「男同志性愛達人手冊」,以真人拍照模擬實戰且不打馬賽克,引發話題。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表示,這本手冊「化阻性為助性」,突破台灣衛教宣傳品的最大尺度。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七年前曾經出版全台第一本男同志性愛達人手冊,不過當時男性重點部位是以「卡通」圖文方式呈現;今年出版「真人版」,整理男同志各式性行為、助性藥物的注意事項,「第三點」不打馬賽克。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政策推廣部主任小杜指出,能夠吸引男同志目光的手冊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功能,所以新版手冊找真人模擬拍照,但「不是以色情方式呈現」,重點在傳遞「學會保護自己」,遠離愛滋風暴。

王蘋說,許多衛教資訊示範使用保險套時,常以香蕉或黃瓜代替,這本手冊有很大突破。

但真槍實彈照片是否涉及猥褻物品或妨害風化?小杜說,手冊出版前有給兩名律師看過,並無違反刑法二三五條,且依照「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及「出版品及錄影節目帶分級辦法」,包上塑膠封膜,並在封面標示「限制級:未滿十八歲之人不得閱聽」字樣。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該手冊外有包膜,並標示屬限制級,而且在發放時會有一些管制措施,應不致會有反效果。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表示,手冊首刷五千本,已放在協會、同志友善店家、民間愛滋團體、衛署北中南同志健康中心及同志三溫暖,限十八歲以上民眾索取。

 
吃感冒藥尿不出來 求醫疏通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聯合報
一名40多歲婦人常有「很難尿尿」的困擾,最近她感冒看醫生,吃了藥後狀況變本加厲,明明很想尿尿,卻怎麼都無法「解放」,最後到泌尿科求助透過導尿「疏通」,好不容易才導出600㏄的尿液。醫師表示,極少數婦女會有下盤括約肌痙攣症狀,若服用感冒藥,其中的抗組織胺成分會導致括約肌更加緊繃。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張美玉指出,解尿困難大多發生在攝護腺肥大的熟齡男性身上,正常婦女的尿道短,照理說較不會有類似問題,但門診上約有不到1%的女性個案,因尿道口括約肌太緊或有痙攣現象,即使「膀胱快爆掉」,就是無法尿尿。

張美玉說,治療過敏性鼻炎、感冒或暈車的藥物中大多含有消炎的抗組織胺或抗乙烯膽鹼成分,會導致尿道括約肌更加緊繃,才會讓婦人完全無法排尿。

張美玉提醒,除了先天括約肌緊繃婦女,不少女性逛街會長時間憋尿,或是在外如廁,仍有雙腳踩上馬桶墊的壞習慣,該動作長期「鍛鍊」下來,也會導致括約肌緊繃。年輕女性若發現已有排尿困難現象,就醫時應向醫師說明自身症狀,開立抗組織胺成分較低的藥物,才不會陷入「PP危機」!

 
乾燥症罹淋巴癌 較常人多7倍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聯合報
成大醫院針對全台近年被診斷出修格連氏乾燥症、近8千名患者進行研究發現,患者罹患淋巴癌、多發性骨髓瘤的機率較正常人多6到7倍,提醒患者需長期追蹤治療。

成大風溼免疫科醫師翁孟玉表示,這項研究是全球首次針對乾燥症患者,進行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由於成果豐碩,相關的研究論文已刊登在最近的風溼免疫權威期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上。

翁孟玉表示,修格連氏乾燥症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病因不明,由於症狀容易混淆,也常被忽略;患者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的外分泌腺體,例如唾液腺、淚腺,常有嚴重的口乾及眼乾症狀,嚴重更會影響其他器官,導致間質性肺炎、血管炎等。

台灣人的發病機率約為10萬分之6,女性發病機率是男性10倍,女性常在55到65歲間發病,男性則在65到75歲間;過去國外的研究都不是大規模的,且在與癌症的相關研究上,只認為患者罹患淋巴癌的機率較正常人高,沒有其他癌症的研究。

成大蒐集2000年到2008年被確診的患者,總數有7852人,持續追蹤約3到5年,發現患者罹患淋巴癌是正常人7倍,多發性骨髓瘤(惡性腫廇)是6倍,甲狀腺癌也有3倍,許多都是確診修格連氏乾燥症後1到2年內,再發現罹癌,但整體的罹癌率並沒有比一般人高。

翁孟玉表示,乾燥症患者罹患淋巴癌等癌症機率高,原因不明,可能與免疫系統有關,由於整體罹癌率並沒比較高,患者不必太擔心,需定期回診追蹤,如有體重減輕、不明原因發燒、腮腺或淋巴腫大,都要告知醫師。

 
交大、桃園長庚合作 發展生醫科技
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聯合報
交通大學與桃園長庚醫院昨天簽訂學術合作備忘錄,目標是整合生醫電子資源,並結合基礎研究與臨床經驗,提升醫療品質。交大生醫電子轉譯研究中心總主持人吳重雨說,美國有「蘋果電腦」,將來台灣生醫電子產業也要成為另一個台灣的「蘋果」。

桃園長庚醫院院長黃美涓說,這是長庚醫院第一次與學術單位合作,長庚擁有龐大醫療設備與臨床病患,交大在電機、資訊、工程領域累積相當實力,希望這次交流能促進學術與臨床應用跨領域的發展。

交大今年首度招收醫學士博士班學生,吸引了十五名醫師就讀。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表示,此次與桃園長庚醫院合作,著重神經復健與老人醫學等項目,計畫運用交大在電生理訊號量測與處理晶片系統上的技術,結合桃園長庚的臨床經驗,開發高階生醫電子醫療器材。

目前交大已與奇美、義大、馬偕、新竹及花蓮慈濟等醫院簽訂合作協議。吳妍華表示,這次簽署合作協議會拓展到全台長庚體系醫院。

 
保健優概念
 
久坐愛吃麻辣鍋 嗯不出、痔瘡發
林彥廷/基隆市逍遙中醫診所中醫師/聯合報
29歲張先生是內湖科學園區的電腦工程師,長時間久坐少動,下班後又常和同事相約吃熱炒、麻辣鍋。最近他覺得火氣很大,臉上痘子狂冒,大便不順,解便時竟然還出血,嚇得他趕緊掛大腸直腸科,檢查發現是外痔。

痔瘡,其實就是直腸的靜脈瘤,發生原因與習慣性便秘、腹壓增加(如懷孕時子宮變大壓、攝護腺肥大用力排尿等)有關。

俗話說:十男九痔,但痔瘡不是男人專利。若工作時間長,久坐辦公室,容易誘發痔瘡,再加上沒養成定時上大號的習慣,宿便累積到一定量後才想到解放,糞便在腸道堆積過久,水分相對較少,易成硬塊,一壓迫痔瘡就會疼痛和出血。

痔瘡依解剖位置,分為內、外痔,兩者皆有稱混合痔,再依痔瘡脫出程度,可分一到四級。較輕的一級可完全包覆在肛門內,最嚴重的四級則突出肛門外,無法用手推回。

痔瘡症狀包括排便疼痛、出血、肛門重墜感、搔癢等,嚴重的痔瘡會讓患者坐立難安,因疼痛而抗拒解便,甚至小便困難。內痔雖會出血, 但一般較不會疼痛。

中醫治療痔瘡,可依症狀分實證和虛證。實證多發生在多食高粱厚味,菸酒不離口者。就像上述張先生一樣,大便難以排出,排便時疼痛出血,肛門搔癢。此外還可能有小便色黃味重、口臭口破、毛囊炎等火氣大症狀。治療宜涼血清熱解毒,可用黃連解毒湯加減,急性期如便秘嚴重,可以加點輕瀉的藥物。

虛證的痔瘡多見年邁體虛的老人,肛門處有重墜感、大便解不乾淨,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小便無力等等。治宜補氣升提,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老年人因腸子蠕動減少,可適量加點潤腸養血的藥物。

虛實夾雜者,可依證型主次,用藥上加以調整。可以外塗紫雲膏於患部,局部消炎消腫。病情較重時,抹藥的量和頻率,都可以增加。

對於較嚴重的痔瘡脫出,或免疫力較低下患者,可能有潰瘍和繼發性感染 ,這時可以由外科手術處理。

生活上應減少熬夜,少吃油炸燒烤物,飲酒適量,適時補充水分,並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避免久坐久站。此外,騎腳踏車、仰臥起坐等運動可增加腸道蠕動。

 
改飲食習慣 中年婦女甩肥胖
中央社/聯合報
9月號「營養飲食協會期刊」刊出最新研究顯示,50歲以上婦女若想長期避免肥胖,改變飲食習慣最有效。

「營養飲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刊登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衛生暨體育系副教授吉布茲(Bethany Barone Gibbs)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年婦女若希望長期維持標準體重,最有效的方式是改變飲食習慣,包括多吃蔬果、少吃甜點、少喝含糖飲料,及少吃肉類與起司。

研究人員分析,年齡在50歲至60歲、體重超標或肥胖婦女500名,追蹤她們在四年時間內飲食內容與用餐方式,分析哪些因素可以在短期內減輕體重,哪些因素有助於長期避免發胖。

吉布茲指出,某些節食策略可以很快達到減重目的,如少吃油炸食品、減少上館子用餐頻率、避開甜食、多吃魚類等,但這些方式並不能讓中年婦女長期控制體重。

研究人員發現,若以4年時間來看,改變基本飲食習慣的中年婦女,才能有效地長期避免肥胖上身。

 
濕答答 難為情…打噴嚏就漏尿
鄒頡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聯合報
什麼是尿失禁?拋開複雜繁瑣的醫學定義,尿失禁就是:在不適當的時候,不適當的場所(wrong time, wrong place)發生漏尿現象。

尿失禁種類:

1.應力性尿失禁:當腹壓增加的時候,例如咳嗽、打噴嚏、大笑,或是提重物,就發生尿液不受控制,漏出來的現象。

這是最常發生的尿失禁種類之一。經常發生於中年或年紀較大的婦女。

發生原因可能與骨盆底肌肉鬆弛、尿道外括約肌缺損有關。懷孕、生產、停經都會增加應力性尿失禁發生的機會。

2.急尿性尿失禁:有尿急感覺的時候,沒有辦法控制排尿的衝動,而發生漏尿現象。

發生原因是中樞神經無法有效透過自主神經系統,抑制膀胱收縮。

常見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如中風、脊椎神經損傷等,或膀胱過動症患者,出現經常性的頻尿、急尿。

3.滿溢性尿失禁:因為膀胱無法有效排出尿液,因膀胱過分飽脹而漏尿。

例如攝護腺肥大造成尿路阻塞、餘尿過多;或糖尿病引發膀胱神經病變,膀胱失去收縮功能。

4.瘻管性尿失禁:因膀胱瘻管導致持續性漏尿,也就是膀胱發生破洞(瘻管),尿液直接從破洞,經由陰道或直腸漏出來。

常見於接受過骨盆腔手術,如婦科、泌尿科或大腸科手術,或曾接受放射線治療患者。當發生原因不明的持續性尿失禁,要考慮發生膀胱陰道瘻管的可能性。

尿失禁對健康沒有立即的威脅,又大多發生於婦女,因此,根據美國研究指出,只有少數罹患的尿失禁婦女得到妥善的治療。在就醫習慣保守的台灣,這個現象可能更加嚴重。

尿失禁雖然不會威脅生命,但是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有些人因為擔心漏尿,不敢出去旅行;有的患者因為尿失禁,放棄喜好的運動;有的患者擔心身上有尿臊味,漸漸的不願意與親戚朋友聚餐。

所幸,尿失禁可以治療,隨著醫學科技進步,尿失禁治療效果也越來越顯著。如果您自己或親友有尿失禁問題,不需要忍耐,可以尋求專科醫師診治,相信重拾自信而且有活力的人生,一點也不難。

 
中藥有副作用 僅3成6民眾知道
記者邵心杰/新營報導/聯合報

服用中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衛生署對國人使用中藥調查發現,僅3成6的民眾知道中藥也有副作用,西醫出身的市長賴清德說,他兩個孩子為了增高,討著要吃中藥,但還是得提醒民眾,注意中醫藥就醫用藥。

衛生署昨在台南舉辦正確使用中藥宣導會,活動前在台南市知名的花園夜市、新營區中華路夜市做街頭訪談,了解市民對中藥用藥安全的狀況,由衛生署執行秘書廖崑富、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發表街頭訪談短片內容。

由於衛生署對國人使用中藥習慣調查發現,僅3成6的民眾知道中藥也有副作用,4成7的民眾認為,中藥具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功效。

不過,黃林煌說,吃中藥可無病強身是錯誤觀念,多吃反而有害健康。他表示,中藥和西藥交互使用,有加乘或降低藥效等疑慮,服用前應先向醫師詢問。

出身西醫的賴清德,並不排斥中醫,他說,西藥沒有強身用藥,頂多是維他命而已,但中藥則有十全大補丸、轉大人的。他以自家兒子為例,老大有吃中藥長到180公分,老二也討著要吃,但他認為不管是中藥或西藥,都要詢問並遵照醫師處方。

會場也請來電視中醫廣告裡常見的「0800小金人」,與賴清德等人宣導中醫藥就醫用藥安全「停、看、聽、選、用」五大口訣,也就是停止不當看病、購藥及用藥行為、看病找合格中醫師診治、聽專業中醫師與藥師說明、選購安全有效中藥、用中藥時應遵醫囑講方法。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