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眾多死忠粉絲,人稱「股市憲哥」的知名分析師賴憲政,在股海中打滾三十六年,看盡指數漲跌,也悟出「危機入市」的道理,並因而掌握住幾次獲利機會。
看似一派輕鬆 隨時都在吸收資訊
採訪過程中,忙碌的賴憲政儘管前晚熬夜準備演講資料,但談到股市議題,他仍滔滔不絕地直說不停,從基層投顧老師慢慢熬出頭,研究股市三十多年,他自有一套邏輯,藉由自身股市經驗,以獨特的諺語融合股市專業的解析,深受觀眾歡迎,成為電視節目及各大機關團體爭相邀約的專家,最高紀錄一天連錄五個節目,二十多年來,他累積的演講場次超過上千場,親和力十足的他,知名度快速竄升。
看似一派輕鬆,其實賴憲政隨時都在吸收資訊,每天睡不到幾小時,除了每天一早固定在部落格解析當天盤勢外,還有星期一到五每晚九點東森綜合台「現在才知道」擔任節目主持人,他善用各種角度精確分析出產業問題,把股市生硬資訊化成世俗聽得懂的觀點,也會幫觀眾解惑理財迷思,讓觀眾立刻聽懂又認同,正是賴憲政厲害之處。
說起賴憲政之所以現在對股市會有這麼犀利獨到的見解,都要歸因他想藉由投資翻身賺大錢,擺脫自身「做工命」的故事說起。
「工字無凸頭。」從小賴憲政就聽父親說:「做工,一輩子很難有出頭的一天。」一九七六年,賴憲政在東元當業務員,月薪才四九八○元,當時的他心裡總在想,「何時我才能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眼看著辦公室同事投入二十萬元本錢進股市,平均每月都有二萬多元的獲利,看在賴憲政眼裡,他有一個想法,錢四腳、人兩腳,只有靠錢滾錢,才有可能賺大錢。
初嚐甜頭昏頭當賭徒 慘賠險淪獄中
一九七六年,當時的股票市場只有六十二檔,股市開始熱絡年代,賴憲政因為同事關係開始接觸股票,他為了籌措股市資金,特別去標會,取得股本四萬五千元後,馬上去證券行開戶,「那時候我都不懂,也不太會看盤,投資市場都是人云亦云。」賴憲政經過審慎的觀察一個禮拜後,他發現有一檔股票價位變動不大,那就是中鋼(2002)特別股,而且股價才九塊多,他馬上去請教營業員,瞭解中鋼特別股這檔股票保證每年至少配股息一○%,在當時銀行定存利率才九%的年代,中鋼特別股的獲利的確很吸引人。
於是,賴憲政馬上進場買了五張中鋼特別股,一個月後漲到十元多,讓賴憲政馬上現賺五千元。初次進場就讓賴憲政嚐到甜頭,他發現藉由股市很好賺,短短一個月就為自己賺到比他當時一個月薪水還多。因此,讓賴憲政產生一年就可賺一倍,不用三年就可賺進五十萬元的念頭,沒想到卻是惡夢的開始。
回想人生第一次慘敗的教訓,也讓賴憲政悟出「危機入市」的道理。賴憲政提到,當時因初入股市嚐甜頭,有人建議他開融資戶,無意間認識一位朋友提議合資操作股票,對方出資五十萬元,一半借、一半自有資金,然後賴憲政開三張支票質押,沒想到一九七八年,台股創下六八八點新高後,市場開始瀰漫著中美斷交的耳語,台股連續大跌了六個星期,整個市場氣氛非常低迷,股市瞬間大跌百點以上,但因媒體報導趨向正面,賴憲政反向操作大力進場攤平,一直到沒錢再加碼為止,然而很不幸的,手上的股票「天天攤平,卻也天天躺平」。
結果隔天全面跌停鎖死,手中股票賣不掉,當時的他每天都吃不下,晚上也睡不好,想到合夥的二十五萬元,竟然一夕間在股市中賠掉了,斷頭出場資金還是不夠,三張質押的支票一旦軋下去跳票,將可能違反《票據法》而鋃鐺入獄,當下他體會到媒體的話不能全信;另外,他體會到要危機入市,帳戶永遠都要備有一定部位的現金,如此才能在最關鍵時刻出手。
為了償債,賴憲政白天上班,晚上則到夜市擺攤販賣飾品,後來還到處幫人裝冷氣。雖然很累,但也逐漸償還了負債。由於一直不能忘情於股市,「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賴憲政不否認股市其實就是社會的小縮影,「大魚吃小魚,小魚吃麻蝦,麻蝦吃泥巴」,一九八三年初,台股有如吃了威而剛,不到四個月時間,由四三二低點大漲到七四一點,那時的股票只有百檔,且齊漲齊跌,尤其是新股上市,總是連拉十幾支漲停板,一度漲到九六九點。
失敗經驗借鏡 轉換成功投資契機
直到一九八五年爆發十信虧空百億事件,股市跌到六三六點才止跌,政府祭出不能當沖的禁令,市場才漸恢復信心,於是他又回到券商營業處看盤,並跟著大戶進出,碰巧遇到大多頭行情。
當時市場上資訊貧乏,除了兩大報一晚報外,就是三家專業報紙及每個月的《財訊月刊》,沒有分析軟體。賴憲政一直以來維持剪報習慣,如果報上看到哪種被大家忽略、版面只有郵票大的利多消息,就會先買一點;過了兩三天後,同一消息愈做愈大,利多消息上頭版時,就趕緊賣出股票。直到一九八七年台股一飛沖天,開出一○三九點,那一波讓賴憲政憑著短線功夫賺了幾千萬元。
但在一九八七年十月時,台股又發生一次崩盤,大盤短線急跌五三%,瞬間又讓賴憲政的資產緊縮到只剩幾百萬元,「這時我對股市的『危機』已經學會如何相處」;一九八八年政府宣布課徵證所稅前,賴憲政幾乎在最高點出光所有股票,等到大盤觸底反彈時,由於資金未受到損傷,因此,實力比以前更加雄厚。【全文未完,完整內容及圖表請見《理財周刊》639期;訂閱理財周刊電子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