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今周刊834期】庫克的挑戰


台灣最新的發燒新車,國際車壇動向、新車試駕與知名賽事消息,【udn發燒車訊】每週五帶來最新的報導! 【嬰兒與母親電子報】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兼具實用性、權威性、知識性的婦幼專業知識。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12/12 第289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解析 蘋果回美製造對台灣供應鏈影響
美國推動「再工業化」 台廠憂漣漪效應
四大財政幻象拐走你的納稅錢
「中華民國股份有限公司」對不起股東?
 
   
封面故事
   
解析 蘋果回美製造對台灣供應鏈影響
美國推動「再工業化」 台廠憂漣漪效應
今周刊.撰文:謝富旭、賴筱凡

響應美國總統歐巴馬製造業回流政策,蘋果執行長庫克表明將從中國拉出一條桌上型電腦(iMac)生產線回美國生產,震撼台灣代工供應鏈。這股刻正向高科技產業延燒的製造業回流聲浪,台灣供應鏈應嚴陣以待。

蘋果明年打算投資一億美元,將一條桌上型電腦iMac生產線移回美國,在美國就業低迷之際,贏得不少掌聲,卻讓台灣供應鏈繃緊神經。

iMac今年預估出貨量約三八○萬台,占蘋果營收不到四%,何況返回美國生產的只是目前三大iMac生產線(二十一吋、二十七吋與Mac mini)的其中一條,故能為美國創造的就業機會極為有限。然而,台灣供應鏈廠商擔心的是,蘋果返回美國生產的舉動,是否會引發漣漪效應,擴散到其他蘋果熱門產品生產線,甚至讓其他美國高科技公司起而仿效。

蘋果、谷歌皆企圖「made in USA」

蘋果與谷歌(Google)一向被視為走在趨勢之前的指標性企業。一九九○年代,蘋果是最早深諳委外代工、降低成本之道的美國高科技企業之一,造就蘋果如今科技霸主地位功不可沒。但此舉也引發美國國內不諒解,指責股票市值第一大的企業,未善盡創造國內就業機會的責任。面對壓力,庫克相較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有了更積極的回應。

庫克表示,已經為此(指一小部分生產線移回美國)努力了很久。恰巧的是,知名維修網站iFixit日前拆解蘋果產品發現,部分二十一吋Mac PC已經印著「Assembled in USA」字樣販售,顯示蘋果可能已經在美國本土進行少量的組裝。

如果只是單純組裝業務的遷移,業界認為對台灣iMac供應鏈衝擊會很輕微。不過,假使蘋果企圖把iMac從「Assembled in USA(美國組裝)」變成「Made in USA(美國製造)」,根據美國貿易委員會(FTC)的法規,必須有相當程度零組件從美國國內供應才能使用原產地標示,這意味著除非台灣零組件在美國設廠,否則面臨美國零組件廠的競爭將益為沉重。

事實上,在庫克宣布iMac回美製造之前的半年前,網路與行動通訊的巨人谷歌,已經搶先蘋果一步,宣布在美國生產新型家庭娛樂玩意兒-Nexus Q。

高峰可能落在往後的二年

Nexus Q是外形酷炫的黑色球體,號稱可以串流影片及音樂,成為未來家庭影音娛樂的新中心。雖然,Nexus Q最後以無限期延期出貨胎死腹中,不過,值得注意的是,Nexus Q原本楬櫫的「Made in USA」計畫卻很驚人。不但整機在美國組裝生產,而且大部分的零件,包括其中所有的印刷電路板、外殼以及機體內的塑膠機構件,皆將採用美國當地企業所供應的零件。

庫克接受《彭博商周》專訪時拋出iMac返回美國製造消息的第一時間,iMac主要組裝廠廣達及鴻海,隨即表示將擴大美國既有生產線全力配合。而iMac幾家零組件供應商則表示:未來將配合組裝廠,把零組件運送至美國,增加的運輸與倉儲成本應在可控制範圍內,不致造成營運成本大幅激增。

外資券商科技硬體分析師也大多認為,一條iMac生產線返回美國製造,只是庫克做做公關,改善蘋果的社會形象,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以目前美國製造條件來看,三年至五年內,蘋果不可能大舉將主力產品生產線移回美國。

儘管包括業者及分析師在內,大多認為蘋果iMac回美製造之舉不值得太過大驚小怪;然而,蘋果這個舉動看在部分台灣科技大老闆眼中卻如芒刺在背。

一位不願具名的蘋果iMac供應鏈廠商董事長指出,中國勞動及土地租金成本近幾年直線上升,使美國製造業生產條件與中國差距正在拉近,「一些毛利較高、而且主要市場在美國的高科技產品,返回美國生產的機會愈來愈高!」

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今年就曾對年營收在十億美元以上的美國企業執行長進行調查指出,高達三分之一企業正計畫或考慮將生產線從海外移回美國。預估在二○一五年前為美國額外創造出二百萬至三百萬個工作機會,並為美國增加約一千億美元的經濟產出。BCG指出,目前製造業回流美國只是初期階段,高峰可能落在往後的二年。

事實上,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也出現觸底回升跡象。據《華爾街日報》引述的數據顯示,一九九七年至二○一○年間,美國製造業就業人口在製造外包風潮下減少了六百萬人,但一○年開始,製造業人口出現自一九九七年來首次回升,過去兩年總計增加四十八萬人(目前總計為一二○○萬人)。

值得台灣注意的是,製造業回流美國的趨勢已從如奇異電器、開拓重工、惠而浦、通用電氣、福特汽車等傳統工業部門,蔓延至與台灣供應鏈緊密關係的高科技產業。老牌自動提款機製造商安迅(NCR)於二○一○年表示,為就近服務客戶及兼顧品質,抽回原本給中國及印度外包廠的訂單,自行在美國工廠生產。血糖測試機廠Diagnostics Devices在更早則決定,結束與中國外包廠的生產合約,搬回美國自家工廠生產...《詳全文》

編按:本文摘自12月12日出刊之《今周刊》834期封面故事「解析蘋果回美製造對台灣供應鏈影響」,同期內容除本文外,並有「庫克的挑戰」、「庫克的第一年成績單」等系列報導,更多內容請參閱834期《今周刊》。(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834期 謝謝!)

四大財政幻象拐走你的納稅錢
「中華民國股份有限公司」對不起股東?
今周刊.撰文:楊卓翰、楊政諭

「如果」中華民國政府是一家公司,它的財報會長得怎樣?每四年都要參加選舉選出董事長(總統)的你,看過這家公司的財報嗎?為什麼這家公司的財報如此神祕,從未見世?如果你看過,就絕不會想投資!

「政府舉債、赤字,與我何干?」勞保基金破產新聞鬧大前,很多人會這麼想。但現在無數人開始追問,勞保公保為什麼破產?用稅收來填補不行嗎?結果發現,政府財政早已陷入困局,自己都自身難保了。

事實上,台灣已經背負龐大的潛藏債務,稅、費、捐、債等四大財源更是追不上逐年高漲的政府支出。然而除了少數學者,少見有人對台灣整體財政問題發出質疑。因為一般人看到政府數十種的預算、報表,老早頭昏眼花,誰有工夫跟你算?

如果把中華民國政府想像成一家公司──「中華民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就是總統,財務長是財政部長,三十四萬名公務員就是員工。而你,就是二千三百萬名股東之一,每年我們的國民收入有一八%要「強迫投資」這家公司。但你,看過這家公司的財報嗎?

財政不及格/檢視財報 潛藏負債無所遁形

當這家公司十三年來連年虧損(赤字),總共賠掉三兆八千萬元新台幣,負債占總資產比急速竄升到五九%(十年前為二○%),還能相信財務長說這家公司的財務「非常健全」嗎?我們還能相信董事長保證給股東的「現金股利」(退休金)能如期發放嗎?

再設想一下,二年後台灣的勞動人口開始減少,這家公司要求入股(繳稅)的金額會增加多少?如果連財報都沒看過,又有什麼辦法每四年一度選出新董事長?

事實上,「中華民國股份有限公司」根本沒有一般人看得懂的財報。政大財政系教授黃明聖就指出:「政府長、短期債務、非營業特種基金(如勞保等)的債務都揭露在不同的年報、網站,一般人根本不可能逐項比對。」國內許多學者早就呼籲政府應該和國際接軌,編列資產負債表,來衡量政府的資產管理。

為什麼勞保要等到快破產才爆出來?就是因為這些潛藏性負債從來沒有被注意過。這家公司如此躲躲藏藏,因為如果按照應計會計原則,「中華民國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報,其實破洞百出!四大「財政幻象」,正在蒙蔽、惡化這家公司股東── 也就是你我的荷包!

幻象一:高資產/若算變現資產 公司淨值為零

《今周刊》按照IMF(國際貨幣基金)《政府財政統計手冊》原則以及多數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會員國採用的「應計基礎」,試算「中華民國股份有限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這張資產負債表,破除了政府「把現金流量當成資產」的盲點,發現政府其實根本沒有償債的能力!

乍看之下,台灣政府有三十三兆元新台幣的雄厚資產,「但是這個資產和一般企業不一樣。」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分析,其實政府資產大部分都是二百多萬頃的國有土地,分為像停車場可出售的「非公用土地」,以及像國家公園保護區、河川、綠地等不可出售的「公用土地」。而可以出售變現的部分,只占國有土地的十分之一,以市值推估總值約為十九兆元,但負債卻超過二十二兆元!

其實,國有財產局一直持續地「變賣祖產」好充裕國庫收入。但是根據國有財產局統計,過去十年政府處置國有土地的收入,加起來也只有四一七一億元,連彌平去年的赤字都不足。

「你有資產又怎樣?又不能把台灣整個拍賣掉!」前財政部長、元大金控董事長顏慶章說。加上馬政府上任後,變賣土地的政策趨向保守,國有財產局的業績都只有目標值的六、七成,更讓這些龐大資產的變現能力,被打上問號。殷乃平進一步指出:「更不用說,拋售國有土地及政府持股,會對房地產市場及資本市場造成多少衝擊。變賣土地本來就不是常態。」...《詳全文》


本週好康快訊:

  【特刊搶先閱】22K 也能存到錢

  【熱門文章】為什麼你總是買太多又捨不得丟?

  【熱門文章】3步驟讓FB不拿你的名字當廣告

  【熱門文章】轉職不可不知的機會成本

  【熱門文章】美國科技業工程師平均年薪225萬,台灣呢?

 
匯通天下,百年金融 從錢莊到現代銀行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中國蓬勃發展,資金需求日增,舊式金融機構難以適應需要,於是西方銀行經營理念和方法被引入,逐漸取代錢莊。

對簡單生活的反擊?「困難生活節」的幕後真相
網路上最近出現了一個名為「困難生活節」的活動,在簡單生活節當天,直接在華山門口開唱。主辦樂團「幹的好海賊團」現身說法,來談談「困難生活節」到底為何而辦。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