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昨天在科技轉型會議中表示,他非常後悔當年提出「科技島」的說法,雖然他後來再提出「人文科技島」一詞,卻不太受人注意。他指出,要有人文創新,台灣才能走出「代工」。施振榮說,華碩、宏達電等大廠近年來雖努力從代工轉品牌,「學費還是交得不夠」,他預估,恐須十年,台灣科技轉型效應才能顯現。
他還批評,台灣社會有三大文化需要突破,分別是價值半盲、資源齊頭、行政防弊文化;要有「不怕死的人」在對的大方向一起努力。
國科會將在十二月中旬舉行全國科技會議,昨天先舉行科技轉型座談會,凝聚各界共識。包括施振榮、中央研究院院士胡正明、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陳良基、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台積電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蔣尚義等人,均受邀出席。
一九八九年,台灣正在全力發展高科技產業,施振榮提出「科技島」的概念;他說,一九九六年他又提出「人文科技島」,回響不如當初「科技島」。
施振榮說,台灣社會中存在著價值半盲,也就是對許多事情一知半解,只看到有形、直接的價值,像民主政治中選票中也只看一半、而且只看現在。
另外還有資源齊頭文化,政府運作往往在政治上妥協,只用最簡單的齊頭式平等,就像是「資源分贓」。至於行政防弊,則是指公務員防弊優先,寧可不做不錯。
台灣喊了廿、卅年的「知識經濟」,施振榮指出,「知識含量」越高對經濟活動越有利;然而,台灣的「機制」無法和「知識」有效結合,因為學術界、產業界都以「代工」心態替西方的「主流價值觀」做科技研發。
施振榮強調,台灣要有自己的方向,例如華人的王道精神、人文創新,帶領產業走向服務華人的優質生活,也才能擁有自主性。
施振榮並認為,台灣企業集團或許可與國發基金共同成立長期創投,胡正明則建議,政府可提撥一百五十億元引進先進國家一流科技創投公司,在台設立總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