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敬騰 愛與呼吸一樣簡單 文/羅怡如 照片提供/華納國際音樂 17歲那年,蕭敬騰開始在民歌西餐廳「天秤座」駐唱,因為表演的現實需求,他大量接觸了華語流行歌曲,也從商業歌手的歌唱中學習各種技巧。那個時候的蕭敬騰仍是學生,只能利用放學之後的時間,揹著電子琴和裝滿歌譜的背包,在台北縣市及桃園、新竹之間,騎著摩托車四處趕場奔波直到深夜,曾一週演唱時數達50 個小時,有時甚至沒有空檔進餐。 身心愉悅的人生 從民歌餐廳駐唱歌手一直到舞台上閃閃發光的藝人,蕭敬騰從不習慣到泰然自若,面對這段歷程,他說:「沒有所謂適不適應,我知道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面對不適應的方法,就是去面對。我的人生態度就是『快樂』,做讓自己開心的事,像是吃東西、運動、音樂,這樣心情就會變開心啦!人生就該享受,不是為了物質上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開心。」音樂也是他享受人生的一部份。他的第四張正規專輯《以愛之名》,藉由他深愛的音樂,唱出他不可或缺的全部,包括他對愛情的期待、對兄弟的愛、爸爸對孩子的愛、對社會的愛等,簡單直接、不矯情做作,一如他簡單單純的個性。蕭敬騰說:「愛對他來說和呼吸是一樣的重要,都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而這張專輯就是在描繪生活中所遇到的各式各樣的愛。」 愛心公益不遺餘力 前一陣子,媒體不斷報導他的「善行」,包括幫助淡水樂器行婆婆,再將購買的笛子送給偏遠地區的小朋友;有感於賣地瓜的鄭媽媽要獨自撫養三名仍在就學的子女,每日又工作長達10 小時,因此包下一週的烤地瓜;甚至堅持全程參與公益籌款活動,與弱勢孩童一起作畫,與每個小朋友對話,並看過每個小朋友的畫作之後,才願意離開,趕去錄音室繼續工作。他認為,助人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他很謝謝大家一路上對他的幫忙,當他有能力時,也應該幫助別人!蕭敬騰對公益活動的支持與付出是有目共睹的,對於行善一事,他表示,只是希望拋磚引玉,「付出」讓他覺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其實,基督徒的他,每月也固定奉獻給教會;問他何不成立基金會?他說:愛心是做不完的,雖然基金會是將大家的錢集中在一起運作,但要也請專人做後續追蹤,才能將善款妥當使用發揮其功能;所以他的作法是救急不救窮,對於清寒、罕見疾病、盲人及老人等,只要能力許可,他一定盡力去做,就像他之前無酬佣替盲人重建院等團體代言一般。 喜愛投資房地產 工作滿檔,為他帶來豐厚的收益,不過,蕭敬騰對自己所擁有的財富數字,卻不是很清楚,他對金錢的概念是「夠用就好」。問他何時賺到人生的第一個1 百萬,他略為思索後表示,應該是出道第一年吧!當見到存款簿有這麼多錢時,只覺得「很夠了」,內心非常開心,因為知道自己不只有能力照顧自己,還可以照顧家人,甚至是幫助想要幫助的人。雖然坐擁財富,不過,他身上沒有信用卡,只有一張存款10 萬元的提款卡,他說:「我不太花錢,每次看到戶頭只剩下一萬元,就會心驚!所以錢不能亂用,有時候看到數字越來越少,我會怕,所以我只要不花錢,就不會看到數字變化。」 雖然不亂花錢,但蕭敬騰對於理財投資卻頗有見地。出道第二年,他就花了百萬翻修雙親與哥哥們同住的萬華老家,因為爸爸對他說:「這房子是阿嬤留下來的,我希望你把錢拿來重新翻修,我要住這裡。」對於理財方面,他之所以看好房地產投資,是緣於購買第一間房子。原本租屋當工作室的他,一直想找個較大的空間;當熟識友人建議他,租屋附近的一間房子不錯時,基於地緣關係,加上公司同事看過也覺得地點不錯,於是他買下人生第一間房子。他說:「住進去之後,覺得很踏實,工作也步上軌道;慢慢發現,一間好的房子對個人影響真的很大,也開始對房地產產生興趣。」之前,他的收入都全數存進銀行裡,緩慢的生利息,買了第一間房子之後,蕭敬騰開始接受用買屋來理財,他又投入千萬,買了預售屋,規劃未來自住或投資。 投資理財量力而為 對於有心購屋的年輕人,他以過來人的經驗表示,預售屋其實是不錯的選擇標的,只要準備頭期款就可以購買,之後再依照工程期繳款即可,一方面壓力不會那麼大,同時也可以利用繳款的過程,鞭策自己努力工作賺錢。至於挑選地段,若是自住,不妨以現今居住的地點為考量,附近生活機能及動線都較為熟悉。若是投資考量,也要打破黃金地段的迷思,不要投機炒作,跟著別人一窩蜂追逐,應該量力而為,挑一個自己喜歡又具潛力的地點。 此外,年紀輕輕就在民歌西餐廳駐唱的他,認為保險規劃也很重要,除了為自己購買意外險,對於醫療險,他也相當重視。他認為,醫療險就像是防護罩,每個人都不希望用到,一旦發生疾病,保險就能提供補助,讓生病的人能得到保護。雖然年紀尚輕尚想到退休規劃,不過當他聽見針對退休理財規劃的增額終身壽險商品特色時,他認為,視個人經濟能力為未來退休做準備,的確是不錯的規劃。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