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植本土關鍵零組件相關產業,不但是經濟部的重要政策,政府相關單位,也陸續提出更多相關措施。我建議,除了擴大輔導零組件廠商發展技術的類別外,更可以加強「媒合」的面向,包括強化本土品牌、零組件廠商的橫向連結,以及與政府、相關法人研究單位的外部連結。
如此一來,長期而言,可以確實提升台灣品牌廠的「自給率」,加強台灣本土品牌實力,也能讓品牌廠與零組件製造廠互惠共榮。
提升品牌廠「自給率」的議題,可以從宏達電近期新產品的供應問題講起。宏達電日前推出新旗艦機種HTC One,功能令市場驚豔,之前卻傳出,部分主要關鍵零組件,包括鋁合金機殼與相機部分零件,因供應不及,恐使HTC One供貨不順、繼而可能影響銷售的表現。
我認為看待這件事,可以分成短、長期兩個面向來觀察。短期而言,宏達電目前要處理的是供應鏈管理上的突發風險,生產出獨特、與眾不同的產品,是成功品牌最重要的使命,也是塑造產品競爭力的核心、後續行銷魅力得以發揮的基礎。
要做出好產品,供應鏈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所以供應鏈管理也是做品牌的基本功。
供應鏈管理中,難免會有先前不能預期的風險、意外出現,這是正常的狀況,其他品牌廠也會面臨同樣的情形,宏達電眼前要做的,就是盡量減輕相關影響、做好風險控管。
長期而言,同樣以宏達電來說,擁有更多本土零組件合作夥伴,就等於有更強大的「後勤火力」,可以支援它的品牌力。
台灣已經有一些不錯的零組件廠商,有能力成為國外如蘋果、三星等大廠的關鍵原料供應商;台灣也漸漸有像宏達電這樣,可以自己發展品牌的廠商,分開來看,台灣兩者都不缺。
只是,這些零組件廠商多為外國大廠服務,不是供貨給台廠,台灣品牌廠商也不一定採用本國的零組件,換言之,兩方面的橫向連結、交流相對不多。在商言商,這樣的情形很合理,廠商選擇合作對象時,講求的本來就是個別效益的極大化,而不是對方的國籍。
部分本土品牌廠和零組件廠不合作的原因可能很多,除了技術因素,先前沒有合作、互信關係也是一種,如果是這個原因,政府可以提供協助,減少這類阻礙合作的「交易成本」,包括建立雙方的熟悉度、信任感,未來合作會更容易促成。
我建議的具體做法是,讓政府出資一部分,引導品牌廠與相關零組件廠,合資建立研發「共同實驗室」,也讓相關法人研究單位參與,找出彼此可以認同的合作模式,在此基礎上,擴大台灣品牌業者與零組件廠商間的橫向連結。
(本文由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詹文男口述,記者黃國蓉採訪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