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日,絕對足以讓蘋果(Apple)印象深刻。一向不可一世、桀驁不馴的蘋果,彎下它高貴的身子,向大客戶大陸消費者致歉,更悲慘的是蘋果市值立即下跌129億美元(約新台幣6.1兆元),這或許就是蘋果沒有「入境隨俗」的代價。危機管理專家、宣亞國際傳播集團(Shunya Communication Group)副總裁吳衛華指出,「大陸與別處不同在於,公關問題往往是政治問題」。
紐約時報把蘋果的讓步歸因於大陸國家權力發酵。3月28日大陸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和大陸消費者協會表態要求蘋果改正。劇情終演變成大陸政府對蘋果的圍剿。
華爾街日報指出:和大陸官方撕破臉的代價可能非常昂貴,問問Google就知道。
Google曾經身為大陸網路搜尋引擎龍頭,無限風光,2009年卻因為內容審查問題得罪大陸政府,隨後遭到官方媒體聯合攻擊,最終Google黯然退出大陸。
蘋果沒有忘記當年「Google事件」的教訓。蘋果意識到再不低頭,恐怕就也得面臨退出大陸市場的命運。
大陸市場營銷專家們說,大陸官員希望得到的是蘋果的道歉。
技術諮詢公司BDA的董事長克拉克(Duncan Clark)進一步表示,「蘋果」的象徵意義重大,這次的事件,可能是要對所有西方公司發出的一個信號─它們必須向政府俯首,拿出配合姿態。
在大陸受到抨擊的,蘋果不是第一例,惠普(Hp)、東芝(Toshiba)、現代(Hyundai)等都曾被點名,他們的共同點是,都是外資企業。
同樣遭「消費者權益日」踢爆的還有大眾汽車(大陸)(Volkswagen),大眾汽車不僅第一時間作出回應,還不計6.18億美元的虧損,發布要召回3.8萬台缺陷產品。大眾汽車「有誠意」的做法,成功解決被列入爆料黑名單的窘況。
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為了能繼續保有大陸市場,不得不重新審視在與大陸政府打交道的方式。
可口可樂(Coca-Cola Inc.)開始接觸國有媒體和地方官員,沃爾瑪(Wal-Mart Stores, Inc.)擴充社交媒體員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