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子束檢測設備龍頭漢微科董事長許金榮表示,因應半導體客戶對於高階製程的需求升溫,漢微科下月底啟動南科擴廠計畫。此為漢微科歷來最大的擴產計畫,明年南科廠房規模將是現在的三倍,成為推升營運繼續成長的動能。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日前宣布上調今年資本支出,漢微科最大的客戶就是台積電,受惠於台積電加碼採購機台設備,激勵漢微科三度登上股王,上周五股價以859元作收,穩居股王寶座。
漢微科目前在全球電子束檢測設備市占率85%,客戶囊括全球擁有12吋晶圓廠的半導體晶圓製造廠商,領先美商科磊(KLA)、日本NGR、日立等公司。在半導體領域站穩腳步後,漢微科評估跨足生醫領域,為公司創造下一波成長動能,要做「永遠的第一名」。
許金榮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透露,漢微科日前成立「新事業開發」研究單位,著眼於中長期策略布局,生醫檢測設備是評估項目之一,為主力產品檢測設備開創新的應用層面。以下是訪談紀要。
問:相較於漢微科前二次登上台股股王,分別只有一、二天,這次漢微科穩居股王寶座已有數周,感受如何?對於接下來的表現有何期許?
答:成為股王的感覺還不錯!雖然,漢微科並未將「股王」視為夢寐以求的目標,但它就是發生了(指登上股王)。
目前漢微科的電子束檢測設備,主要集中應用於半導體的前段製程中,日後也可以應用在半導體的後段製程(如封裝和測試)上,以及光罩的檢測。
在非半導體領域,也可能用到電子束檢測設備的技術,例如:影像處理、生物醫學及奈米材料檢測等。漢微科將以電子束技術為核心,跨入不同領域的應用,只要是應用到電子束檢測,漢微科都發願要成為其中的領導廠商。
不久前,漢微科成立「新事業開發」研究單位,請來曾任美商英特爾亞太科技台灣分公司策略投資部總監、全磊微機電業務行銷副總經理的胡瑞卿,為漢微科中長期跨入生醫資電領域,尋找新方向。
漢微科已達成「成為世界級電子束檢測設備的領導廠商」,但要繼續維持第一名是有許多挑戰的。漢微科必須不斷的開發技術、創新產品,提供客戶在研發、量產時,所需要的檢測設備,要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同時,不論客戶在開發新技術、新製程,以及量產時,漢微科都要成為他們可信賴的供應商夥伴。若能達成這樣的使命,漢微科就能保持全球電子束檢測設備的領導地位不墜。
問:日圓貶值,牽動亞洲貨幣的走勢?日系設備廠是否因此增加競爭力?
答:我認為會。拿美元買機台設備,若買日貨,就可以便宜,對日廠的競爭力有幫助。但因市場區隔的關係,對漢微科沒有影響。
問:漢微科南科擴產的進度?
答:董事會已經通過,今、明兩年投資約10億元在南科設置新廠,並於明年第3季開始將會增添新產能,預計廠房規模將可供未來提升漢微科產能達目前的三倍。
漢微科原本在南科的製造廠房,是向母公司漢民承租,去年因原廠房不敷使用,再增租一個樓層,仍無法滿足漢微科的未來需求。董事會決議將興建一座自有廠房,6月28日動土興建,屆時新廠的一、二樓都是無塵室,共6,000坪廠房,是原來產能的三倍大。
跟著客戶旺 備妥二年產能
問:台積電面臨英特爾加入晶圓代工市場的挑戰,如何看晶圓代工產業版圖的挪移?
答:晶圓廠需要依靠完整的供應鏈,包括設備及材料供應商等的協助,才能面對競爭,滿足終端市場的需求。不過,最近客戶們都變得「非常有耐心」,即使外表很急,但心中為清楚先進製程的相關材料、設備等環節,需要一一到位,這是「急不來的」。
隨著半導製程愈來愈精密、困難,把產品規劃的時程拉長,提早量產前的準備期,已是趨勢。
至於台積電、英特爾及三星的競爭,我認為產業競爭是必然的,市場開發需要新產品,新產品需要用新技術,新技術才能達到提升效能又降低成本的目標;愈往高端技術競爭,愈要掌握「良率」,這是控制成本及產品進入市場的最佳「利器」。
問:怎麼看半導體產業今年的景氣?能見度達半年嗎?
答:訂單能見度看到半年,已經算是多的了。應該說是需求的能見度,客戶旺起來了,漢微科就跟著旺起來。我們會配合客戶給的一到二年預測,備妥相關產能,因此漢微科長期規劃是自行興建較大廠房,把生產能量擴充準備好。
問:台積電推動設備本土化,對台灣設備廠有正面的影響?
答:台積電代表的是晶圓代工成長最快的區塊,漢微科也因此搭上同步快速成長的列車,這要給台積電按個「讚」。
但在設備本土化這個部分,台積電對於國內廠商的要求滿有挑戰性,台積電不是單純的支持你,而是給一個很挑戰的目標,廠商要花很多心力去達成。台積電把需求開放給國內廠商,製程技術從40奈米開始,就展開共同配合開發。
晶圓廠要考量「技術」和「成本」兩大因素。以前晶圓製造只要技術前進一個節點,成本就大幅下降,例如0.18微米到0.13,一片晶圓上的晶粒,產出顆粒數增加二倍,於是技術一直往前走,成本就自然下降。
如今技術持續發展,成本不減反增,於是供應鏈在地化的需求大增,在地化對成本下降的幫助,首先是供應鏈縮短了,時間短了,效率變高了,問題的討論及溝通過程都加速了。
問:半導體製程設備喊在地化多時,成效如何?
答:這要視產業別而定。在平面顯示器、半導體後段及LED的供應鏈,已經大幅度的在地化,有許多投入其中的台廠頗具成效。但是在半導體前段製程的設備,少有台灣設備廠的身影。
做前段設備業者,從市調、設計規劃到量產,都要與重量級選手直接競爭,台灣廠商直接投入前段製程設備市場不是容易的事。
迎18吋時代 串在地供應鏈
問:漢微科如何能突破產業天險,成為台灣唯一半導體前段製程的設備供應商?
答:漢微科並不是台灣唯一半導體前段製程的設備供應商。就我所知,至少還有漢辰在作離子植入機。
漢微科進入半導體前段製程設備的方式與一般公司不同,漢微科是先於1988年在美國成立公司,開始開發產品,一開始的策略,就不是鎖定台灣市場,而是放眼全球。
有時候,「全球化」與「在地化」無法分開來看。「全球化」是要到許多地方去「在地化」,才能生根,因此沒有「在地化」,就無法落實「全球化」,同時「在地化」也是「全球化」的基礎、利基。
光有「在地化」,不能做大,沒有利用到全球供應鏈及價值鏈,競爭力堪慮,所以「在地化」的終極目標是要達成「全球化」。
漢微科一開始,就是把全球的市場當作目標。對新公司來說,任何一個新客戶、新市場,都很挑戰。漢微科在美國完成產品開發後,回到台灣來,前三台設備都是在台灣客戶端驗證,分別是旺宏、茂德及聯電新加坡廠。
問:18吋晶圓的時代會來臨嗎?
答:18吋晶圓是幾個大客戶的需求,我覺得這幾家龍頭晶圓廠,都在準備中,不願意放棄、喪失這個機會。18吋晶圓的時代會不會來臨,可能要看EUV能不能量產,沒有結合EUV,單靠18吋,對業者而言利多不夠。
18吋晶圓技術往前走,成本大幅增加。為了降低成本,要在地化、與在地廠商合作,並做供應鏈的整合。18吋晶圓若要成功,要能在技術和成本兩者間取得平衡點。
有些廠商慢慢從觀望,開始採取一些專案在行動。其它像漢微科、漢辰技術挑戰度相對較小的廠商,因應18吋晶圓,重點在把真空腔體擴大,都已經有些進度了。
問:會考慮併購嗎?
答:漢微科會考慮。但是目前在公司雷達螢幕上,尚未出現併購的目標。
問:大陸業者也是漢微科的客戶,根據你的觀察,大陸半導體產業起來的速度快嗎?
答:慢慢快起來了,IC設計公司經過前幾年的鍛鍊期,已經逐漸成熟了,半導體製造廠的部分製程也成熟了,雖然仍比台灣慢。大陸半導體產業的起飛,台灣IC設計公司將首當其衝,比封測廠受到的影響大。只要大陸會做的產品,對台廠就威脅,大陸業者目前以中低階為主,台廠必須儘速向高階產品轉型、升級,不要在紅海與之纏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