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近日發布年中經濟觀察報告,認為大陸今年經濟呈現「前弱後穩」,今年上半年經濟情況為「非預期性下滑」,並下修全年經濟預期;地方政府投資是「雷聲大,雨點小」。經濟專家稱,走出經濟低迷必須加快具緊迫性的體制改革,例如城鎮化及戶籍改革。南方都市報報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大幅調低了對大陸今年全年經濟增速的預測。將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預估,從去年底的9.3%,下調至8.1%,降幅相當大。
即便下調,該增速在界內看來,仍過於樂觀。繼大陸官方陸續公布5月宏觀經濟數據後,各機構先後下調了大陸全年GDP 預測,各家數字清一色的「不保八」。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所長毛振華認為,「非預期性」下滑成為當前經濟形勢一大特點;他還強調,當前大陸的宏觀經濟,已無法依靠政策寬鬆與刺激,重返復甦的軌道。
日前,大陸公布5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比去年同期衰退2.9%,降幅大於預期;5月出口年增率1%,也低於市場預期。
毛振華認為,大陸經濟面臨嚴重的資源錯配與體制扭曲問題,主要經濟風險有5項,包括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影子銀行與監管套利、房地產泡沫、嚴峻的產能過剩及流動性氾濫。
有分析稱,新一屆政府提高了對經濟增速下滑的容忍度,代表下決心完成經濟結構轉型。
經濟專家認為,加速改革是大陸經濟重拾成長動能的唯一辦法。
人民大學經濟學研究所認為,應加快緊迫性改革,特別是與「穩增長」和「城鎮化」有關的改革,例如:土地制度、戶籍制度和投融資體制改革。
其發布的《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認為,大陸今年下半年經濟反彈回升力度有限,全年經濟呈現「前弱後穩」趨勢,並面臨比較強勁的不確定性。
另外,今年是政府換屆之年,有70%的省市的年度成長目標依然超過10%。但毛振華稱,從實際資料來看,地方專案投資未出現明顯成長。「雷聲大,雨點小」反映地方政府的財政困局。
報告還稱,大陸現行經濟出現多項「資料衝突」現象;例如:中長期貸款上升,但工業用電和鐵路貨運指數均下降。毛振華分析,這代表地方政府和製造業負債過高,大量融資用於支付利息,並沒有投入生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