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宏�的歷史,就如同回顧台灣PC產業的蓽路藍縷。從1976年創立至今,8月1日歡度37歲生日的宏�,一度逼近全球NB市占的頂峰,如今碰上PC產業的新十字路口。向左走?向右走?宏�的未來,牽繫著台灣科技業的未來。 1976年,宏�創辦人施振榮與夫人葉紫華,林家和、黃少華、邰中和等夥伴,一起湊了100萬元的創業基金,在民生社區的小辦公室做起生意,推廣微處理機(當時的電腦),宏�誕生。
在那個大家還搞不清電腦是什麼的年代,宏�陸續推出首款台灣自行設計的「天龍」中文電腦、第一台台灣以自有品牌外銷的電腦「小教授」學習機,還開發、推廣倉頡中文輸入法。1982年,宏�推出「小教授2號」,為台灣第一台8位元電腦產品。一路創下多個第一,宏�在台灣掀起「電腦家庭化」的熱潮。
第二個十年,宏�集團不斷擴大,各事業單位、海外據點陸續設立。1987年,英文品牌由原本的Multitech更名為Acer,確立自創品牌的經營方向,積極朝國際化大步邁進。
但宏�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創立前13年,宏�營收以每年平均100%的倍數成長率全速前進,這讓宏�失了戒心、過度擴張。1987年宏�跨海收購美國康點電腦(Counter Point),1990年再以9,400萬美元天價吃下美國通路商高圖斯(Altos Computer Systems)全部股權,全力揮軍美國。
創微笑理論 打下品牌基礎
宏� 大事紀 |
1976年08月 公司成立,資本額100萬 |
1978年 推出台灣自行設計的天龍中文終端機 |
1981年 推出小教授1號學習機 台灣第一台自有品牌外銷的微電腦產品 |
1987年 品牌換成Acer |
1989年 啟動第一波再造 |
1996年 正式在台掛牌上市 |
2000年 啟動第二波再造品牌與代工分家 |
2002年 緯創從宏�分割獨立 |
2005年 施振榮退休,王振堂接任宏�董事長 |
2006年 宏�筆電市占率躍居全球第三 |
2007年 啟動多品牌策略 |
2008年 購併倚天,布局行動運算 |
2010年 取得大陸方正電腦PC通路及業務團隊 |
2011年 前執行長蘭奇離職 大虧66億元 啟動第三波再造 |
|
可惜,兩樁跨海購併案卻讓宏�重重跌了一跤,最後以慘賠1億美元收場,這對當時的宏�是一筆天文數字,造成宏�營運連虧三年。施振榮於是迅速出手,啟動「天蠶變」,進行組織瘦身與精簡,並修正生意模型,發展出創新的管理架構,著名的「微笑理論」,就是在這個時期提出,這也是宏�的第一波再造。
如今已被奉為管理學經典的微笑理論,認為在整條供應鏈分工中,中間的「製造」附加價值最低,「品牌」和「研發」兩端附加價值最高。依循這套理論,宏�品牌與代工業務同步擴張。
不過,隨著品牌與代工都成長到一定程度,兩者開始發生衝突。2000年,宏�啟動第二波再造,取消各次集團,整合重複投資的事業,強調專注、簡化、前瞻,將宏�的營運切割為研製服務與品牌營運,後來更進一步啟動品牌與代工分家,宏�專注品牌經營,並分割出從事代工的緯創獨立上市。
宏�品牌與代工分家的作法,在全世界是個重大創舉,引發效尤,像是友訊與明泰、華碩與和碩等,都參考宏�模式。
宏�董事長王振堂回憶道,剛分割的那段時間,有時候一覺醒來,發覺自己什麼都沒有了,因為機器、設備、廠房都切割給緯創,宏�就只剩下「Acer」四個英文字母。
分家後,兩家公司歷經低潮,緯創2004年出現虧損,宏�更被法人質疑撐不過三年,有段時間還得靠著變賣業外轉投資度日。
但施振榮表示,過去宏�的產品都是自己代工,等於以一家公司的資源去對抗惠普(HP)、戴爾(Dell)等國際大廠。分家後,宏�的產品可以是廣達、仁寶、鴻海或緯創製造,等於集結整個台灣、甚至全球最頂尖的科技能量,去打一場世界級的戰爭,勝算提高。
果然,宏�集台灣之力,成功打出一場漂亮勝仗。搭上PC產業從桌上型電腦轉型筆記型電腦的趨勢,宏�在筆電市場卡下領先位置;加上獨創的「新經銷模式」,本著果實共享的態度,宏�對通路合作伙伴慷慨「讓利」,在惠普與戴爾等勁敵包圍下,成功殺出一條血路,業績扶搖直上。
攻觸控輕薄 不再追求市占
為取得更大經濟規模優勢,2007到2010年間,宏�再度施展併購魔法,連續拿下美國第四大PC品牌Gateway(捷威)、歐洲電腦大廠PackardBell(佰德)、專攻低階入門市場的eMachine、和大陸第二大本土PC品牌方正(Founder)電腦,採取「多品牌策略」,把宏�的品牌發展推向歷史的顛峰。
市調機構Gartner調查,2009年第3季,宏�全球NB市占率達到21.1%,與龍頭惠普的21.4%只相差0.2個百分點,距封王之路僅剩下一步之遙,而這也是宏�離NB龍頭寶座最近的一次。
可惜好景不常,隨著蘋果陸續推出iPhone智慧型手機、iPad平板電腦,在全球掀起一股超強大的智慧型手持運算旋風,顛覆傳統PC市場,宏�首當其衝。
2011年,受到歐美經濟景氣停滯不振,PC買氣疲弱,產業和總體經濟都出狀況,加上前執行長蘭奇閃辭衝擊,宏�大舉認列泛歐通路銷貨折讓1.5億美元、和精簡組織成本3,000萬美元,造成全年大虧66億元,創公司史上最大虧損。2012年底,又因認列無形資產減損約35億元,連續第二年虧損。
宏�目前正進行「第三波再造」,為因應PC產業全新變局,宏�不再以追求PC市占率為目標,改鎖定觸控筆電、超輕薄筆電、平板電腦等利基產品,要做到領先位置。
就像一隻不死鳥,宏�屢敗屢戰,不斷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每次再造過後,都讓宏�跳得更高。惟相較於過去幾次再造,背景多半是內部策略問題、或外部經濟景氣衰退,這回,宏�碰上的是PC產業空前的洗牌。
研究機構警告,陸韓勢力崛起,對於台灣一直引以為傲的PC供應鏈,已經造成巨大的潛在威脅。
品牌是整條供應鏈的領頭羊,宏�能否重振雄風,關係的不只是公司本身,還包括台灣PC供應鏈。轉型再造,宏�的未來,牽繫著台灣科技業的未來。
卡位觸打雙用 預約商機
平板電腦衝擊,PC產業典範轉移,宏�董事長王振堂坦承,這波變化就像大地震、大海嘯,讓人有點招架不住,但宏�已經穩下來,目前正在打基礎,等待正向循環重新啟動。
王振堂觀察,賈伯斯過世後,蘋果的新產品已經沒有像以前那麼瘋,盛極而衰,為宏�帶來反攻契機。以下是王振堂接受專訪的紀要:
問:有別於宏�前幾次再造,多導因於公司內部策略問題、或總體經濟景氣衰退,這次面對的卻是PC產業結構性轉型,宏�該如何因應?
答:的確,這波科技產業的典範移轉,宏�受到的衝擊最大,就像碰到大地震、大海嘯,大到一般經營管理有點招架不住,宏�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先穩下來、再尋找機會翻身。目前看起來宏�算是穩下來了,下半年公司營運,成長絕對沒問題。
問:PC產業出現史無前例的連續衰退,有人稱「PC已死」,你怎麼看?
答:受到平板電腦衝擊,傳統PC產業的確處於低成長階段,但仍是一年3、4億台的大產業。
PC產業由過去一個體系獨霸,現在受到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刺激,讓創新速度加快,現在的智慧手持產業形成蘋果、微軟和Google三足鼎立態勢。
三個生態系競逐,讓環境變得更複雜,但從長期觀點來看,單一體系風險大,三個體系健康競爭,對消費者、產業鏈都有好處,會讓產業變得更有活力。但因為現在正處在變動中,所以會有很多破壞和重建,如果拉長時間來看,這些震盪只是短期現象。
問:原本微軟Windows 8被視為「非蘋」陣營反攻的重要關鍵,但結果似乎不如預期,你怎麼看後市?
答:這回Windows 8推出,是有史以來最劇烈、不確定性最高的一次改朝換代。由於微軟想學蘋果模式,自己開專賣店、還推出自有品牌的平板電腦Surface,引發其他PC品牌和通路業者擔心,大家對於Win 8產品的舖貨都不敢太積極。
我認為Win 8是好東西,只是消費者需要更長的時間適應。另外,Win 8最重要的特色就是觸控,如果沒有搭配觸控,Win 8變成累贅,我看好「觸打雙用」是未來電腦的主流,不論技術或應用上,都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宏�會全力以赴,希望在觸控筆電領域取得領先。
問:去年底,宏�因為認列eMachine、倚天等品牌商標無形資產減損,造成全年營運由盈轉虧,今年會還發生類似情況嗎?
答:宏�當初併購這些品牌公司,是精算過的。以前當你賣愈多電腦,「Wintel」(微軟和英特爾)會給你愈多的補貼獎勵,我們認為透過經濟規模擴大,帶來的效益可以補這些無形資產。
但這兩年遊戲規則改變了,蘋果賈伯斯把原本的PC帝國捍動了,現在衝量、拚低價不一定能賺錢。根據會計準則,這些品牌價值必須進行重估。
未來宏�旗下的Gateway、PackardBell等次品牌會持續發展,公司已專案列管各次品牌的營運狀況,會避免資產減損的情況再度發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