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銀監會副主席周慕冰昨(3)日表示,全球經濟復甦,已開發國家量化寬鬆措施可能退場,造成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受相關不確定因素影響,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新興市場經濟下行的壓力明顯加大,金融業穩定運行面臨新挑戰。他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新興市場經濟體都採取不同程度的對抗危機措施,實體經濟及金融體系的槓桿率都上升,脆弱性擴大。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大陸政府推出「四萬億」(意指人民幣4兆元)促進經濟成長措施,其執行主要透過國有銀行放貸,造成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致使銀行的不良貸款增加。
周慕冰說,實施以巴賽爾資本協定Ⅲ為代表的新監管標準,促進商業銀行持續增強風險管控能力和財務穩健性,有助維持金融穩健運行、抑制金融危機的風險。
「巴賽爾資本協定Ⅲ發展新趨勢」研討會昨日在台北舉行,周慕冰與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都出席,不過兩人都沒有使用官銜,分別以中國銀行業協會特邀顧問及金融研究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主委身分與會。
據了解,周慕冰此行以學術名義來台,不接受任何媒體採訪,僅與王儷玲、銀行局長桂先農、副局長邱淑貞等人接觸,並將參訪相關金融機構。
周慕冰致詞時強調,建立兩岸金融監管層面的經常性溝通機制,擴大資訊交流,分享經驗,對促進金融合作及維持金融業穩定運行,都具有重要意義。
王儷玲表明,過去幾年的兩岸合作是台灣金融發展的里程碑,希望台灣能夠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並成為亞洲金融中心。中國銀行業最近在全球的發展非常快,有值得台灣參考的地方。
她肯定昨天的研討會有助兩岸金融監管部門的經驗交流,強調「這樣的會議希望每年定期舉辦」。
周慕冰表示,金融是雙面刃,金融發展是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推動力,但當金融發展規模超過臨界點之後,反而會拖累實經濟增長。
他分析,2008年金融危機是金融業長期過度發展的結果,危機發生前30 年間,全球金融自由化和過度寬鬆的貨幣環境,造成歐美金融體系「野蠻成長」,金融業規模快速擴張,槓桿不斷提高,擴大金融體系的風險傳染性,並造成對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
閱讀祕書/巴賽爾資本協定
為強化國際銀行體系的穩定,國際清算銀行旗下的巴賽爾銀行監理委員會1988年公布銀行資本適足率協定,要求銀行自有資本與風險性資產之比率至少需達8%,即巴塞爾資本協定Ⅰ(BaselⅠ)。
2006年該委員會施行巴塞爾資本協定Ⅱ,在「資本適足率的最低資本要求」外,再增加「監理機關審查」與「市場自律功能」,形成銀行風險管理三大支柱。
全球金融風暴後,為更有效控管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巴賽爾委員會在2010年推出巴賽爾資本協定Ⅲ,特色是同時涵蓋個體與總體監管制度的精髓,一方面提升銀行資本質量,一方面強化銀行流動性管理效能,其影響是增加銀行的營運成本。 (劉永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