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上路滿月,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王戰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上海自貿區不是衝著台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而來,「大陸面對內部改革及區域經濟整合壓力,都來不及了,並未想過讓自貿區壓倒自經區。」他也提及,自貿區與自經區,未來可在航運、金融找尋合作空間。
王戰目前身兼全國人大代表,曾任上海市副秘書長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參與過上海浦東新區、國際航運中心規劃與發展,近期也協助催生上海自貿區,是大陸政府重要智囊。日前他率團來台參訪,於行程中接受本報專訪。
王戰表示,上海自貿區的發展,事先並未把自經區作為假想敵,不過,台灣感受到壓力與挑戰,不是壞事。在90年代,上海也曾因台灣將發展亞太營運中心,被迫推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在一連串壓力下,上海洋山港先後擠下高雄港、釜山港,最後還超過香港、新加坡,這些都是當年始料未及的。
他直言,亞太營運中心是很好的構想,可惜後來沒有成功,但也因此讓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有機會成長,「上海航運中心花了七年時間論證,之後又花了三年實踐期,」若不是台灣的腳步慢了,上海不會有這個機會,「說來要謝謝李登輝」。
以下是專訪紀要:
國際化試金石
盼內部倒逼改革
問:上海自貿區是衝著台灣的自經區而來嗎?
答:我們從來沒有這樣的想法。上海自貿區的誕生有兩層意義,一是應對來自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等區域經濟整合的挑戰,盼以自貿區作為試金石,花三年時間來做國際接軌。
此外,自貿區也期盼對內發生「倒逼改革」效應,若真要說,自貿區其實是衝著自己而來。舉例來說,自貿區實施負面表列清單制,未禁止投資項目,企業都可自行發想去做,不需要政府審批,這正是逼迫政府要做行政體制改革。
問:上海自貿區與過去的浦東或深圳特區,有何不同?
答:過去的浦東或深圳特區發展,都是出於迫切需要利用外資的想法,開放是單向的。但是,這回自貿區的開放卻強調雙向,不僅希望外資來,也要協助大陸企業走出去。
過去特區實施的投資優惠,都是正面表列制,只有清單上的項目,才給「兩免三減半」的稅負優惠。這次不同,只要是負面表列清單上沒有的項目,都可以投資,由此也讓企業浮現不少想像空間,例如,之前就有企業腦筋動得快,打算跟新加坡搶生意,在自貿區做船舶加油。
大陸改革先行
全面發展服務業
問:自經區與自貿區看似有不少共同點,未來有合作空間嗎?
這次來台灣,我看了基隆港,我認為,兩個特區在航運上是可以對接的,例如目前上海跟南韓濟州島之間開有定期郵輪,未來上海與台灣的各個港口,也可以開有定期航班,串聯各個景點。這對兩岸航商、觀光業發展,都是很有幫助。
至於金融,一旦大陸中央能給上海更明確的政策指導方向,也是可以考慮合作。雙方可以先做點功課,一定可以找到很多合作空間。
問:自貿區未來走向如何,會突然喊停嗎?台商如何利用?
答:雖說自貿區是個先行先試試驗區,但是從官方推動心態與國際競爭角度來看,自貿區推動沒有回頭路,如果有回頭路,那我們的臉,就丟大了。
目前自貿區很多內容都還沒有出齊,近期包括金融、保險、證券等措施,會陸續上菜。自貿區實施的負面表列制,在未來幾年都還會視上路情況增刪。
大陸歷屆領導人都希望上海能作為推動大陸改革的排頭兵、先行者,這回自貿區特別將發展重點擺在服務業發展上,要大力推動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等,台商不妨多關注。一旦上海產業轉型經驗良好,也考慮對大陸整體由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型,帶來示範效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