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鼎成立25年,從生產硬碟加速晶片及加速卡起家,面臨五年一次的「轉骨」蛻變,自生產零組件跨足到儲存平台。喬鼎三年前結合軟硬體,升級提供客戶全方位解決方案,激勵營運飛入「雲端」。董事長李志恩說,喬鼎已走過萌芽期,未來五年將快速步入成長期。李志恩原是美國矽谷一家科技公司的工程師,因為同在美國的學弟想創業,邀學長一起打拚,當年他35歲,決定放手一搏。
台灣在上世紀70年代面臨經濟高速起飛期,李志恩心想,在美國創業不成,回台灣仍有很大的發展機會。
李志恩說,當年電腦產業急速發展,台灣想切入主機板產業,但隨著中央處理器(CPU)速度愈跑愈快,硬碟存取的速度卻不同調,他看到這個商機,決定搶先切入儲存市場。
當初為了創業,李志恩把房子拿去抵押,加上合作夥伴的親友金援,從20多萬美元開始做起,成立PROMISE Technology,Inc。
從一名工程師出來自己創業,對李志恩而言,是人生很大的轉變。李志恩說,過去上班只要和機器對話,不需要面對人。由於創業夥伴的技術能力強,只願屈居幕後,因此他被推到最前線,轉換成業務,開始銷售自家產品。為了切入歐洲市場,他曾坐飛機、搭船又開車,13天跑遍歐洲九個國家。
新公司一邊研發新產品,仍要有收入進帳,才能走下去。李志恩當時看到台灣很多IC零組件依賴美國進口,因此公司成立一年後,在1989年開始買賣IC業務。
李志恩回憶,當時公司研發出的第一款存取產品為Cache Disk controller(磁碟快取控制器),由於價格優勢,吸引當時美國一家科技大廠委託代工,公司一個月就進帳10多萬美元,度過成立初期的慘澹期。他說:「當時我心想,只要賺到100萬美元,就可以退休了。」
就在美國事業開始步入坦途,李志恩的交大同窗好友郭正忠力邀他回台灣創業。李志恩規劃將美國研發的產品拿回台灣生產,將產量擴大,重新開展市場,因此在1990年時回台灣成立公司。
當時公司的英文名稱PROMISE,李志恩取其一言九鼎之意,希望將公司中文名稱訂為「九鼎」。不過,因已有人搶先註冊,於是改為「喬鼎」。
在當時台灣的環境,一台電腦要1萬多美元,而一片卡板就要價超過1,000美元。在PC起飛的年代,台灣的廠商幾乎都要棒著現金排隊買主機板,李志恩心想,這是個絕佳的好時機。
李志恩找到一位美國銷售代表,研究將磁碟快取控制器的IC簡化,原本需要外購IC的成本,從100美元大降至10美元。
由於當時硬碟沒有嚴謹的規格,IC測試常常失敗,喬鼎一度想放棄。不過,後來台美兩地20多位工程師決定土法煉鋼,把每一個硬碟找出參數表,並寫在喬鼎的儲存IC中。
李志恩認為,當時台北做主機板的廠商就有三、四百家,兵貴神速,李志恩火速將訂單下給東芝,一次下單15萬顆晶片,成為當時東芝前幾大客戶。
不過,東芝一下子消化不了這麼大的訂單量,估計至少交期需要三個月,李志恩等不及,就和郭正忠立刻飛到日本,說服東芝依產線排程插單的方式,讓喬鼎一個月可以先拿到5萬顆數量,馬上鋪貨給主機板市場。
當時一片卡板的售價從1,000多美元降至499美元,再殺到299美元,喬鼎推出全球第一片VESA IDE硬碟加速卡,讓主機板的效能大為提升,因此聲名大噪。
1993年,喬鼎憑著儲存IC,當年每股純益賺進28元。
傾聽客戶 看到翻身契機
不過,這個好光景在第二年英特爾將儲存晶片做進主機板後,喬鼎營運從雲端跌入谷底。李志恩坦言,當時因為忽略市場的變化,讓他措手不及,晶片的銷量驟降只剩五分之一,他面臨董事會的嚴厲挑戰,為表負責,他請辭總經理,但受到當時的董事長郭正忠慰留。
「既然被逼上舞台,就好好扮演這角色。」李志恩說,因為錯失市場變化,公司營運逼到牆角,喬鼎的客戶都在歐洲,他決定一一拜訪客戶,找回翻身契機。
李志恩回憶,當時他坐飛機、搭船又開車,13天跑遍歐洲九個國家,由於當時Win 95推出時,裝置需要耗時兩、三個小時,一位英國客戶建議,既然每台PC都要裝硬碟,應該可以生產硬碟複製器節省裝置時間。依當時喬鼎的技術,三個月就把產品做出來,一個成本不到200美元的產品,可以賣到1,000美元,而且只要當時市價的五分之一。
李志恩形容,當時到美國參展時,展出的硬碟複製器熱銷到一個都不剩,雖然這個產品營收不大,但獲利很補,「把命又救了回來」。他深刻了解到,只要傾聽客戶的心聲,每一個都是自己的貴人。
重金攬才 累積爆發能量
2002年,喬鼎在台灣掛牌上市,當時也面臨要做系統還是走IC兩條路的抉擇。李志恩分析,IC的投資成本太高,產業容易大起大落,做對就大發;一旦做錯,公司可能垮掉。因此李志恩決定走系統這條路,此時喬鼎已由零組件供應商轉型提供儲存平台。
當時IBM因為有一個團隊要賣掉,喬鼎正好在美國招兵買馬,因此順勢吸收這些人才資源,成立喬鼎的系統團隊。由於美國一個工程師的成本,可以抵上台灣三、四位工程師,由於兩年都沒有做出東西,美國一直燒錢,讓李志恩天天被董事會「釘」。
直到2007年,推出針對專業影音剪輯的VTrak E-Class(磁碟陣列櫃),第二年更獲得蘋果電腦青睞,成為新一代Mac Book搭載的外接式硬碟,這筆訂單讓沉潛後的喬鼎再邁入新高峰。
2010年,喬鼎再由儲存平台轉型升級成為提供儲存解決方案的廠商。2013年時,隨著進入巨量資料時代,喬鼎以雲端、多媒體及監控打造公司未來營運金三角。
隨著過去多年累積布局的成果逐漸發酵,李志恩有信心在未來五年,喬鼎營運將小步快跑步入雲端,邁入下一個營運新高峰。
董事長李志恩談願景 打造營運金三角
小步快跑 讓「雲」落入凡間
喬鼎轉向提供儲存解決方案,以雲端、多媒體及監控三大產品為未來發展方向,隨著客戶及市場布局策略顯現,喬鼎董事長李志恩看好明年雲端及監控產品成長動能大。
法人分析,喬鼎因產品布局效益顯現,今年全年營收可望超過36億元,每股純益上看2.2元,是近10年來最好的表現。隨著新客戶加入,明年營收及獲利表現將優於今年。李志恩認為,隨著巨量資料時代來臨,喬鼎的機會來了。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如何看待很多廠商卡位雲端的趨勢?
答:雲端是整合性很高的產業,喬鼎是台灣儲存設備的代表廠商,有很好的機會,明年來自雲端及監控領域的成長幅度大,是營運主要動能。
現在討論雲端,不是什麼新議題,但要讓天上的雲完全落地,需要廠商與市場結合,而現在可以看到雲真的要落地了。
問:如何看新世代儲存趨勢?
目前有很多做硬體的廠商搶進資料中心市場商機,喬鼎不能一直做硬體,應該朝軟硬體整合方向切入,只有以硬、韌體為核心,轉成應用軟體為核心,才有機會突破大廠掌控雲端儲存和企業儲存市場。
在雲端領域,喬鼎仍維持小步快跑的速度,先從簡單、需要的做起,針對政府、學校教育產業,提供從前端諮詢到後端建置的完整解決方案。
問:目前喬鼎在多媒體及監控領域與國際一線品牌大廠深入合作,未來的布局?
答:在多媒體領域,喬鼎之前只做影音後製領域,今年開始除積極開發軟體,也結合ISV廠商,從後製跨足備援及檔案的管理。未來三年這個領域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在監控產品業務方面,喬鼎與全球及本地VMS大廠合作,發展下一代監控解決方案,並進行區域通路合作,提供監控儲存客製化方案。今年監控業務的銷售有些不如預期,主要因為客戶對喬鼎的產品認證進度落後,早期做監控的組裝設備商仍停留在過去階段,對於數位網路攝影機領域仍需要再教育。不過,不論多媒體或監控領域,最後都會走向雲端,雲端運算也可應用到多媒體及監控產業。
員工幸福 才有創造力
「我希望在一周五天的工作天,同仁至少有兩天可以回去陪家人吃飯。」這是喬鼎董事長李志恩曾經在一次公司主管會議上的溫情喊話。
李志恩希望,讓喬鼎成為令人愉快的工作環境,不可以有小圈圈,而這前提是員工要能兼顧家庭生活,才能無後顧之憂的衝刺。
他也期許每一位員工心態是創造自己的價值,而非產值。如果一家公司只為衝刺產值,可能就會把每一個員工逼到牆角,進而失去創造價值的動力。
台灣科技產業以代工起家,近幾年面臨轉型的關鍵期。李志恩說,企業訴求開源節流,把每一個環節省錢當賺錢,這就是代工思維。
他認為,未來一、二十年,台灣只會留下一、二家大企業集團,但這些創造的是產值,而非價值。
要創造自己的價值,就要從後段客戶端去思考,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而不是強調的產品有多棒。
李志恩要求公司所有員工,不論是業務或工程師,面臨客戶的抱怨要隨時解決,以客戶的問題為優先,「服務絕對不是嘴巴說說而言」。
李志恩回憶當年和歐洲客戶交手的歷程,他說,很多客戶打電話來就是大罵一番,但在罵完後,公司馬上回應客戶的問題後,生意還是能夠成交,正所謂不打不相識。
他說,只要先從客戶的立場設想,思考邏輯就不一樣了。他深信買賣不成仁義在,喬鼎和客戶累積的厚實情感,也讓喬鼎這25年來面臨每次的轉型關鍵期時,走的扎實而穩健。
不管拜訪客戶或出國開會,李志恩一年中有很長的時間在搭飛機,養成他隨時讀書的習慣,他最愛讀歷史書,尤其是三國演義及孫子兵法,其中的管理哲學及商場戰略,常讓他應用在生活現實中。
李志恩舉例,孫子兵法中講求「勝而後求戰」,意思是指開戰前要先估量勝算有多少,要衡量形勢,其實這就很像現在所提的SWOT分析。
對於未來轉型的方向,李志恩堅信,只要主導者看清市場方向,產品對了,戰略也對了,成功就不遠。
但事情要做好,仍需要靠「人」,因此也要善待自己的員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