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來台走訪南科、中科、竹科等科技及企業大廠,兩會決定春節前舉行第十次高層會談,以進行兩岸產業進一步的合作,但在此同時,兩岸產業合作的公平機制-智財權遲未建立。在大陸政策扶植本土企業品牌及供應鏈為首要目標下,台灣產業蒙受重創,產業競爭力急降,陳德銘口中的台灣發揮設計、研發,大陸製造與加工,兩岸共同合作,先有保障才能談科技交流。大陸十二五計劃已將於明年啟動,明訂各項重要的產業政策,而兩岸經多次會談後,在能源、LED、4G通訊、設備製造,包括電子業建置共同標準,金融業、文創的投資項目等。
但兩岸越是開放合作,台灣產業利基反而越縮小。主係大陸有市場,但十二五要產業有技術,政策明訂要培植自己的品牌,連零組件與供應鏈都要本土化,一條鞭策略明顯,如聯想、海爾、創維、小米、中興等品牌。全球第一大PC廠聯想並傳出明年自製率5成,並大力扶植機殼、散熱模組、PCB、主機板、繪圖晶片等垂直整合的零組件廠商如寶龍達,並訂出3~5年內100%自製目標。
電視、面板華星光電更要求明、後年至少50%自給供應率;海爾大量採用自家的IC設計海思的產品。
由於台灣科技大廠擅於製造與管理,這也是大陸產業最缺乏的一塊,因此,兩岸智財權中每回發生爭議的就是營業祕密,已成為兩岸科技合作的障礙。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不到大陸設晶圓代工廠;亞洲第一大IC設計大廠聯發科併了晨星,即使為搶攻大陸市場,但也沒有至大陸設廠計劃。
友達光電董事長李焜耀日前痛批,我國缺乏「商業間諜法」保障企業營業機密,造成友達的營業祕密遭對岸侵害而造成營運下滑。我隨後亡羊補牢,加重境內刑責,境外侵害明訂營業祕密行為則可處一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5000萬元以下罰金,或5000萬2~10倍罰金。「但這條法律可保護在大陸的台商嗎?」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這麼質疑。
中國海協會長陳德銘說:「We have a dream, one day we will fly over Taiwan and Mainland.」兩岸科技合作目標是:台灣研發、設計,大陸製造、加工與市場,但築夢踏實,兩岸科技合作應先建立公平的智財保障機制,才能夢想成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