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股市跌1千點 增5%精神病患住院


【遠流親師悅讀報】介紹繪本、青少年選書與教養議題,讓家長與老師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一起快樂「悅讀」。 【Discover Taipei日文雙月刊電子報】介紹與臺北相關的人文、流行話題、美食景點,以日文角度感受臺北的魅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4/03/07 第395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股市跌1千點 增5%精神病患住院
6縣市婦癌死亡率高 更應定期篩檢
衛福部部立醫院 8正副院長換人
聯醫雲端看診 馬祖設工作站
健康焦點 WHO:每日糖攝取量 最好低於總熱量5%
「元氣開講」擠爆梅山 大玩擲骰子
2cm牙結石作怪 她拒進食腎衰竭
纖維囊腫 會變乳癌嗎?
保健優概念 沒脂肪保護 「游離腎」惹痛上身
避免劇烈運動 把自己養胖點

醫藥新知
 
股市跌1千點 增5%精神病患住院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聯合報
心情不好時,最好避免進出股市。國內最新研究顯示,只要國內股價每下跌一千點,就會增加近百分之五的精神疾病患者住院。

東華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林忠樑、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陳欽賢、台北大學財政系主任劉彩卿等人,蒐集一九九八年到二○○九年股市行情資料,再比對健保資料庫,共四十六萬八千筆因精神分裂症、重鬱症和躁鬱症住院資料(每天新住院人數),分成性別,及廿五歲到六十五歲以上等五個年齡層去比較。

結果發現,只要台灣證券交易所加權指數下跌一千點,就會增加百分之四點七一的精神疾病患者住院。另外,股價每下跌百分之一,當天就會增加百分之零點三六的精神疾病住院率;如果股價連續下跌五天,第五天就會增加百分之一點六的住院率。

股價變動影響男性的精神健康,比女性來得明顯;尤其是連續的股價變動,對四十五歲到五十四歲男性患者影響較大。

這篇「股價會造成人們精神疾病嗎? 」(Do stock prices drive people crazy?)研究,日前已獲刊登在「健康政策與計畫」(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國際期刊。

林忠樑指出,股票市場是經濟指標之一,它雖不是造成人們產生精神疾病直接原因,但股價下跌往往會牽動財富減少、減薪、裁員,讓投資人擔憂;所以建議正受到壓力、憂鬱,或其他心理因素困擾的人,應避免關注日常股票市場的變化,特別是為工作、家庭所苦的中年人。

陳欽賢前年曾發表股市下跌百分之一、國內因中風住院會增加一人的研究。

劉忠樑表示,這篇研究則是股價與精神疾病住院是否相關的首篇研究,但研究仍然有些限制,例如無法排除教育、就業率、吸菸等個人及社會因素對精神疾病的影響。

 
6縣市婦癌死亡率高 更應定期篩檢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聯合報
新竹市、台中市、南投縣、嘉義市、高雄市與台東縣的婦女,罹患乳癌與子宮頸癌的死亡率較其他縣市高,公布這項數據的國民健康署希望找出原因,盼地方政府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國內乳癌及子宮頸癌死亡率分別為十萬分之十一、十萬分之三,但根據國健署公布資料,上述縣市罹患乳癌的婦女,每10萬人逾12人死亡,罹患子宮頸癌者,每10萬人超過4人死亡。

為何這些縣市的婦癌死亡率特別高,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癌症死亡率與發生率及人口多寡有關,但國健署確實不了解為何這些縣市婦女罹癌死亡率較高。國健署期望地方衛生單位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釐清原因。

國內推動乳癌與子宮頸癌篩檢近10年,但篩檢率仍有待提升,尤其乳癌篩檢率只有36%,低於歐美國家的五成以上。

根據調查,國內女性對婦癌篩檢普遍接受度不高,主要是覺得沒必要、太忙沒有時間,但國健署資料指出,國內乳癌發生率10年間增加56%,死亡率卻只微幅上升3%,一切歸功於乳癌篩檢發現早期癌症。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示,二親等親屬有乳癌病史,罹癌風險將增高為2.5倍,初經來得早,也提高1.5倍的罹癌風險。

目前每篩檢180位45歲以上女性,就可發現1位乳癌患者。張金堅表示,過去好幾個月才看到一名病患,但現在每1至2周就有一名患者,呼籲婦女定期篩檢。

 
衛福部部立醫院 8正副院長換人
記者施靜茹、吳佳珍/台北報導/聯合報
衛生福利部昨宣布七家所屬部立醫院共八名正副院長,調任為師一級醫師;連同今年一月的台北醫院副院長郭長豐、恆春醫院副院長郭正宗,也因任期屆滿轉任師一級醫師,這是三年前發生署醫弊案後,衛福部改革所屬醫院的具體行動。

衛福部有廿六家部立醫院分布在各縣市,守護當地民眾健康,部立醫院人事大地震,昨也引發地方人士議論紛紛。

不過,衛福部附屬醫療及社福管理會執行長林慶豐強調,這些正副院長並非表現不佳,而是配合新的任期制度,也感謝他們的配合。

林慶豐也說,被轉任師一級醫師的院長,職位平均年資十點五年;其他在任院長平均年資三點七年。接任正副院長人選,將另外公開招人。

昨公布的調任名單,包括台北醫院院長林水龍、桃園醫院院長徐永年、苗栗醫院院長施國正、南投醫院院長林克成、彰化醫院院長張景年、花蓮醫院院長黃瑞明,以及基隆醫院副院長許振榮、彰化醫院副院長蔡燿州,免兼院長及副院長職位,均調任部立醫院師一級醫師。

衛生福利部表示,民國一百年發生署立醫院採購弊案,除改革醫院採購程序,同時嚴格限制院長及副院長任期。

一月被轉任為師一級醫師的郭長豐說,衛福部在去年一月修正「衛福部所屬醫療機構醫事人員兼任院長、副院長及各級醫事主管之任期及遴用辦法」,規定兩任後若要再擔任同職位,必須再間隔兩年才能遴選;並自發布後提供一年緩衝期,也發公文告知今年一月就得適用新辦法。

「我平常心面對。」郭長豐坦言,自己擔任原署立竹東醫院(現為台大醫院竹東分院)副院長兩年、台北醫院副院長七年,也是因規定副院長兩任六年後,得延任一年共兩次所致。

 
聯醫雲端看診 馬祖設工作站
記者林志函/台北報導/聯合報
北市與連江縣相隔100多公里,跨海醫療交流14年。北市立聯合醫院在馬祖成立EYE無限影像雲端工作站,利用影像傳輸系統,提供馬祖的糖尿病患視網膜病變判讀、追蹤,減少居民往返台北、馬祖的舟車勞頓。

「影像傳輸系統有助即時判讀,避免延誤就醫。」市長郝龍斌昨天參與儀式表示,莒光和東引等地有民眾延誤就醫、造成嚴重後果前例,不幸的事件應預防。

聯合醫院眼科主任醫師蔡景耀說,馬祖地區的糖尿病患者約800至1000人,有4成罹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據調查,居住地區愈偏遠(如莒光、東引),罹病時間愈久、愈容易得到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蔡景耀說,各島衛生所都有簡易眼科檢查設備,但精細的視網膜檢查儀器只有連江縣立醫院有,且僅一台眼底照相機。當地沒有眼科專科醫師,聯合醫院隔周派1位醫師支援看診,糖尿病患若要做眼科精密檢查,過去總要舟車勞頓。

聯合醫院去年建立「眼科雲」影像截取傳輸系統,讓醫師在不同院區看診,透過電腦即時調閱影像,精準判斷病情。今年醫院將「眼科雲」推廣到連江縣立醫院、成立「眼科雲」工作站。

 
健康焦點
 
WHO:每日糖攝取量 最好低於總熱量5%
記者楊欣潔、黃文彥、編譯陳韻涵//聯合報
世界衛生組織(WHO)昨日公布糖攝取指引草案,糖攝取量仍維持原有的建議,應低於每日總熱量攝取的一成以下,但新增進一步提醒,若糖攝取量能低於百分之五會更有利健康。

WHO自二○○二年迄今對糖類攝取建議為每日不應高於總熱量的一成,這次草案增加建議糖攝取量越少越好,若能降低到每天總熱量攝取百分之五以下更好,以身體質量指數(BMI)正常的成年人計算,約等於一天廿五克、六茶匙的分量。但是,許多糖分都藏在加工食品中,如一湯匙調味番茄醬包含約四克、約一茶匙糖,一罐汽水所含的糖高達四十克、約十茶匙。

英國遊說團體說,世衛花了十年才想到更改標準,真是「悲劇」。不過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藥學系主任杉德斯說,百分之五的限制「很難達到且未經測試」,百分之十的標準較容易遵循。

根據最近一次二○○五到二○○八年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國人糖攝取佔總熱量比率十九到卅歲族群為一成、卅到六十四歲為百分之六、六十五歲以上為百分之三,而二○一○到二○一一年針對國高中生的營養調查也發現,國中生每日糖攝取佔總熱量的百分之八、高中生為一成。

國民營養調查作者、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食品營養系副教授吳幸娟說,調查其實低估國人糖類攝取量,因糕餅、麵包類食物糖含量沒有標示也不透明,易被忽略,調查發現,年紀較輕的民眾糖攝取較高,且多是以含糖飲料為糖分主要攝取來源。

 
「元氣開講」擠爆梅山 大玩擲骰子
記者謝恩得/番路報導/聯合報
「健康元年─元氣開講」,失智問題逐漸顯現,讓許多民眾不知所措。聯合報系健康事業部與嘉義縣政府衛生局合作,昨晚在梅山鄉玉虛宮廣場舉辦失智症宣導活動,現場民眾大爆滿,大夥玩擲骰子有獎徵答、做伙唸歌詩,在輕鬆歡樂中認識失智症。

嘉義縣老化比率全國屬一屬二,常發生失智老人走失,幸運的有警察和路人發現協助回家,有的卻深入山區迷路,最後陳屍山林溪谷,甚至再也沒有音訊,民眾對失智問題更加焦慮。

這場廟口「元氣開講」健康講座,會場人潮擠爆,縣府衛生局長鍾明昌、鄉公所祕書林俊謀、玉虛宮董事長陳良清、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沈珮君等人,在中正大學教授盧鴻毅活潑有趣的帶動下,和民眾一起大跳健康操。大林慈濟醫院神經科主任曹汶龍和醫師、營養師等人,透過易懂教材及遊戲,帶領民眾認識失智症的預防及治療。

嘉義縣長張花冠十分重視縣民健康,衛生局昨晚出動的是全國第一部「行動衛教車」,於民國99年打造,有資訊化影音等設備,行動衛教車深入各村里「廟埕開講」,比美康樂隊的燈光音效,用最輕鬆的方式傳達健康資訊,至今已辦理651場次,約服務近7萬名鄉親,獲得民眾熱烈回響。

鍾明昌說,失智症盛行率快速增加,已不是老年人專利,也有可能會發生在青壯年人身上,提醒大家注意自己與家人是否有失智症警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2cm牙結石作怪 她拒進食腎衰竭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聯合報
有智能障礙的38歲王姓女子因長期營養不足,引發腎衰竭送醫,就醫時體重僅30公斤。腎臟內科醫師觀察她嘴巴有嚴重口臭、不願張嘴,轉牙科檢查,才發現口中有一近2公分的巨型牙結石,讓她長期牙痛、口腔潰瘍,也拒絕進食;結果刮除後食慾大開,住院一周重了6公斤回來。

收治這名病患的高醫特殊需求者牙科主治醫師黃純德指出,王女大年初一發燒、腎衰竭緊急送醫,因長期脫水、不吃東西,體重只剩30公斤。家屬表示,王女幾年前開始不吃飯、只吃菜,後來變成只能喝流質食物,幾個月前連水都不想喝了。原本擔心她口內長了腫瘤,一度想轉往口腔外科做切片,最後才發現是牙結石作祟。

黃純德表示,王女長期不刷牙、也沒看牙醫,口腔內長滿爛牙,在左側大臼齒旁找到一顆近2公分的牙結石,因表面粗糙,已刮破口腔黏膜造成嚴重潰瘍,加上患者不會表達疼痛,隨著牙結石變大,結果就是逐漸不吃東西,導致脫水、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及腎衰竭。

經過牙結石刮除手術,王女兩、三天後退燒,白血球指數下降,食慾也逐漸恢復,忙著把之前沒吃到的「補」回來,等到住院一周後下床,體重也回復到36公斤。

黃純德說,根據統計,國內身心障礙者平均蛀牙率達到92%,牙齒填補率僅27%,且有失智、中風等長期照顧需求者,全口留存20顆以上牙齒者僅占7.7%,顯見相關族群的口腔衛生亟待提升。

 
纖維囊腫 會變乳癌嗎?
採訪整理/記者魏忻忻/聯合報
Q:醫師說我的乳房裡有纖維囊腫,什麼是纖維囊腫?以後會變成乳癌嗎?

A:基本上,纖維囊腫是一個非常廣泛的名詞,乳房疾病包括纖維腺瘤、乳房發炎、乳管瘤、乳癌等,如果透過超音波、乳房攝影等影像檢查,在乳房中發現非上述病灶,也不像是正常組織,便稱為纖維囊腫。纖維囊腫也包括水泡,屬於乳房良性疾病。

高達90%以上的婦女,乳房中都有纖維囊腫,纖維囊腫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停經後可能變小或消失。目前認為纖維囊腫與個人體質、女性荷爾蒙分泌刺激等因素有關,也有研究認為攝取過量脂肪與咖啡因,比較容易出現纖維囊腫。

一般來說,纖維囊腫常見症狀包括乳房出現硬塊,摸起來會痛,多在乳房外上側,平時乳房會有疼痛、壓痛、刺痛及脹滿感。乳房不舒服的情形往往時好時壞,通常在生理期前特別疼痛及腫脹等,腫塊也可能隨之變大。

纖維囊腫屬於乳房良性疾病,理論上,不會直接變成癌症。乳房中出現纖維囊腫,建議不要緊張,大部分不需要特別治療,後續定期追蹤檢查即可。

既然不會變成癌症,為何建議追蹤?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早期乳癌和纖維囊腫不易區分;另一個是乳房中出現多發性纖維囊腫者,未來罹患乳癌的機率較高,文獻指出,可能是一般人的1.2倍。

現有的影像檢查對很小的東西不易鑑別診斷,所以乳房影像檢查若發現纖維囊腫中,出現形狀不規則、逐漸變大或新增加的病灶,醫師會建議患者接受穿刺切片檢查,進一步了解是否為惡性腫瘤;而多發性囊腫的出現,表示乳房容易增生其他物質,本就是罹癌高危險群,以上兩種狀況都需要密切追蹤。

諮詢/三軍總醫院院長俞志誠

(本專欄每周五在健康版見刊)

 
保健優概念
 
沒脂肪保護 「游離腎」惹痛上身
陳金鳳/中市北屯/聯合報
身體一向纖瘦,婚後生子,兩個孩子月子裡都不好帶,夜夜抱孩子到天亮,白天還要做家事,無法補眠,身心勞累,體重更不易攀升。

好不容易拉拔到他們上了小學,卻又有早起弄早點的壓力,婚後7、8年,體重始終停滯在婚前的38公斤。

也就在這個階段,右上腹肋骨裡層整天悶痛,心情被擾得相當鬱卒,所幸晚上睡覺尚無大礙,可一到白天,悶痛時刻相伴難耐,最後只好住院檢查。

不知是什麼道理,腎臟要照片子前(30年前),醫師竟然要我先吃一筒冰淇淋,這還是生平第一次聽聞呢!為此,老公還打趣道:生病的人還有冰淇淋可吃,不錯嘛!

住院幾天,一連串檢查下來,沒有發現任何不對之處,只好出院,可那悶痛依舊存在,真是苦不堪言。

拖了一陣子後,經由友人介紹一位專長腸胃科的醫師看診,詳細問診後開始觸診,站立時,悶痛不舒服,躺下時卻又安然無恙,反覆幾次無誤後,醫師下了定論:是游離腎。什麼是游離腎?如何治療?

醫師說游離腎的現象就如我的情形:站立走動、做事,腎臟因為沒有脂肪固定,所以會「動盪不安」,以致碰撞到其他臟器造成悶痛;平躺時,它會回到原位,大家也就相安無事。

要如何治療呢?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吃長胖,生出脂肪來固定它。

吃再多也不易胖的我,只好以多補眠的方式來增胖,果真隨著孩子的長大,不再有早起的壓力後,增胖了兩三公斤,游離腎造成的悶痛也就不藥而癒了。

 
避免劇烈運動 把自己養胖點
採訪整理/記者張嘉芳/聯合報
游離腎常見體型瘦小的女性,因體內脂肪不足,支撐腎臟的力道不夠,患者只要一起身站立或坐下,位在後腹膜腔「腎窩」的腎臟,容易受地心引力影響而往下掉,造成腰痠背痛或悶痛等症狀。

部分民眾游離腎情形嚴重,在坐下或站立時,往兩側腰際一摸,常能摸到一塊軟軟的不明物,其實就是腎臟組織。另外,有些人深呼吸時摸腹部,也會碰到一小塊軟組織,主要是吸氣時橫膈膜往下推,缺乏脂肪支撐的游離腎掉下所致。

女性出現游離腎的情況高於男性,一般以右腎掉落較常見,但左側游離腎也不少,部分民眾合併兩側游離腎,走路或坐立時容易感覺不舒服,但平躺時不適症狀就會緩解。

游離腎容易引發腰痠背痛、悶痛,但一般來說,症狀並不明顯;且雙腎位於後腹膜腔,游離腎雖會壓迫器官,卻不至於壓迫大小腸、子宮與膀胱。但建議患者避免跑步、舉重、打球等會增加腹部壓力的動作或劇烈運動,以免不適症狀加劇。

面對游離腎,通常患者只要增胖一點,增加腹部脂肪,內臟器官脂肪變多,腎臟即能被脂肪固定,較不會因坐立動作而亂跑。不過,不建議以吃冰淇淋或巧克力等高熱量方式增胖,建議增胖仍需掌握均衡飲食原則。

有人增胖後,痠痛等不舒服症狀依舊存在,此時可透過開刀固定腎臟位置,但傳統手術的傷口較大,術後恢復期較久,隨醫療進步,現在治療游離腎可採腹腔鏡治療。

諮詢/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