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孩子本來是想主動學習的,可是母親越嘮叨他就越不想唸書,家也成了讓他頭痛的地方。有此可知:嘮叨只會讓孩子討厭,老調重彈根本達不到任何教育的目的。 ★貼心叮嚀別再碎碎念 教育專家認為,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完美的人,沒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但有些父母太苛求完美,一看到孩子犯了小錯,就嘮嘮叨叨,碎念個沒完,讓孩子心煩意亂,到最後,父母說什麼,孩子都聽不進去。 根據心理學研究證明:老調重彈、反覆說同樣的話,會讓人產生一種習慣性的聽覺疲乏,也就是明明在聽,卻根本沒有聽進去。因為長期重複聽相同的聲音,會使人的耳朵「自動關上」,在心理上變得不太在乎。所以,父母不要老是只怪孩子不聽話,應該靜下心來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太嘮叨了。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我們經常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看到孩子功課不好,就拼命幫他補習,忽略了課外的學習與活動也可以開發大腦,在豐富多元的活動中,更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幫助孩子找到適合的起跑點。 有一位小學老師發現,班上有幾個成績比較差的孩子對學習一直提不起興趣,便決定利用一個週末帶孩子去戶外溜冰,希望他們在活動中能夠得到一點啟發。 到了溜冰場後,孩子非常興奮,拼命練習,還互較高下,或彼此交換心得,氣氛十分熱絡,一掃平日做什麼都提不起勁的樣子。回家的路上,老師問孩子們有什麼收穫,孩子們馬上搶著表達意見。一個學生說:「以前我從來不知道溜冰這麼有趣,我玩得一身汗,還是很開心。」 另一個說:「我最喜歡溜冰了,而且我看到自己溜得比別人好,心裡好得意。原來我也可以把事情做得那麼好啊!」還有一個人說:「今天是我第一次學溜冰,我一直戰戰競競,絲毫不敢大意,可以說是全神貫注。如果做其他事也能這麼認真,我想我大概沒有做不好的事了。」最後一個學生的發言更是讓老師感到意外,他說:「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快樂學會溜冰,還領悟到老師今天帶我們來玩的用意。」 老師好奇地問:「不就是大家出來玩嗎?還有什麼用意?」同學們七嘴八舌說:「跌倒了,爬起來,站直了,不趴下…」這些孩子已經體會到,學習也像溜冰一樣,必須集中精神、全力以赴,才能一點一點慢慢進步。這就是活動的魅力!在活動中,讓孩子自己體會該怎麼做,不用旁人一次次的提醒。 ★如何避免對孩子嘮叨 ●原則一:給孩子一點喘息的空間 有些父母說話老是用強硬的態度,要求這樣、那樣,沒有商量的餘地。例如:「晚飯前你必須把你的豬窩收拾乾淨!」這種強硬指令,孩子多半是不會聽的。結果父母就得不停地嘮叨,督促孩子去做,結果往往越催越糟。 如果換另一種說法:「晚飯前你若有空,可以先去收拾一下房間嗎?還是你想先做功課,等到晚飯後再收?」給孩子一點喘息的空間,讓他自己作選擇,孩子的感覺就會好很多。 ●原則二:避免與孩子對立 如果父母嘮叨了很多次仍然無效,可以處罰孩子嗎?這要拿捏小心,經常受處罰的孩子,自然而然會以敵對的心態抗拒父母的要求,反而更加不聽話。 對年紀較小的孩子,你可以等要求的時間到了,他什麼都還沒有做時,再冷靜說出處罰的方式,而且記得要用正面的說法,比如「等你洗好澡才可以看電視」。這種說法比「除非你先洗好澡,否則不許看電視」好得多。 處罰時要讓孩子明白:「這是我希望你做的事,但是你不做,所以這就是你不做的後果。」不必嘮叨,孩子也會知道利害。 ●原則三:以說理來爭取孩子的認同 當孩子年紀稍長、略懂事理時,父母可以對他解釋為何必須去做這件事,像是:「花草要每天早上澆水,否則會被太陽曬到枯死」或是「你必須在八點前洗澡,這樣才能在睡覺前看一點書」。千萬不要讓孩子認為父母只是想挑毛病、嘮叨,才能爭取到孩子的認同。 ~以上資料摘自《不打不罵 如何教好孩子》成墨初◎著 人類智庫【人類文化】出版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