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央行成為第二家尋求中國大陸QFII(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資格的外國央行,未來可能買進大陸政府公債,以使規模創紀錄的韓國外匯存底更多元化。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副行長易綱公開支持全球儲備貨幣(外匯存底貨幣)多元化的構想,認為這是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長期策略。
路透及道瓊社報導,南韓央行與財政部官員表示,南韓外匯存底於4月增至歷來最高的3,070億美元,因歐元與英鎊升值,韓方有意將其中一部分拿來購買人民幣資產,使外匯存底組成多樣化。
韓國銀行(南韓央行)今年初向大陸申請QFII資格,以取得大陸資本市場的投資額度,目前還在等候人行回音。
南韓央行外匯資產管理局局長洪澤基說:「考量到中國經濟成長的速度,中國非常值得列為可以考慮的投資國之一,但由於市場自由化程度較低,機構投資者又有投資限制,因此任何投資都將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正在研究中。」
他說,南韓央行未來對大陸的投資,將視大陸資本市場開放程度而定。若真如此,南韓央行將繼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央行)後,第二家申請大陸QFII資格的外國央行。
4月19日新加坡金管局主席吳作棟拜會北京後透露,人行不久可能給予新加坡金管局QFII資格。大陸證監會統計,截至今年3月,大陸已核准的109家QFII機構中,僅香港金管局一家為境外央行。
南韓朝鮮日報昨(4)日稍早報導,韓方有意買進大陸政府公債,列為南韓外匯存底的組成資產之一。
截至今年4月底,南韓外匯存底中高達88.5%是美元有價證券,包括美國政府公債,但南韓央行的統計並未區分美國公債在美元證券中的多寡。
南韓財政部負責監管外匯市場的一位匿名官員則指出,南韓政府打算把部分外匯存底投入人民幣資產,但金額有限。這位官員說:「如果我們獲得(QFII)執照,將會一點一點的買(人民幣資產)。」
大陸央行副行長易綱3日晚間在北京清華大學演講時提到,世界各國在短期應加強管理資本流動,但長期而言就需要將儲備貨幣多元化,他預期全球仰賴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的情況將會降低。
巧合的是,人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又有新動作。蒙古央行昨天發布消息,人行行長周小川將於今日率團訪問蒙古,並與蒙古簽署金額不詳的雙邊換匯協議,這將使蒙古成為第11個與大陸有換匯協議的國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