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樊綱指出,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有利,可提升企業在貿易方面的競爭力,並降低兌換成本。他預期,人民幣可能在兩、三年後停止升值,屆時人民幣商品如何繼續在國際市場順利運作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大陸近幾年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近來升值速度也有加快跡象,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近期頻創新高。
中新社與和訊網報導,樊綱昨(2)日在香港出席一場「香港與人民幣國際化」圓桌論壇表示,過去兩年人民幣國際化迅速,這對中國有利,但也必須注意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可能帶來的幾方面風險。
首先,中國的國際貿易結算進口專案中有90%選擇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但在出口方面,美元結算仍居主導地位,這導致人民幣在走上國際化道路後,中國的外匯存底依然持續增長的特殊現象。
以2010年第四季為例,中國出現貿易逆差,但外匯存底仍增加約2,000億美元。樊綱指出,「外匯管制導致的人民幣的流通性欠缺,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現在許多人願意持有人民幣或以人民幣進行結算,是因憧憬人民幣的升值潛力。去年人民幣升值約5%,但通膨率逾4%,人民幣實際升值幅度達9%。
樊綱預期,以這樣的升值速度,兩至三年後人民幣就會停止升值,屆時可能會為人民幣的國際化帶來阻礙。
樊綱表示,雖然中國的通貨膨脹仍處在高點,但中國經濟發展不存在「硬著陸」的趨勢。中國經濟增長由10%以上回落至8%以上的合理增長水準,回落幅度較小,且合理的調整較經濟持續過熱要好。
在被問到人行是否會在端午節或近期再次升息,樊綱表示,人行過去八個月實施數量政策比升息更多也更頻繁,加上美國等經濟體仍為零利率,如果再次升息將擴大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息差,恐引起更多資本流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