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什麼能讓台灣經濟出現暴發式成長?關鍵字之一就是陸客「自由行」。看看陸客怎樣在香港狂買:從紀念品、精品到房屋、日用品,都成了最夯血拼對象,大企業、小商家紛紛受惠。 香港人說「沒有CEPA,只有自由行」,未來ECFA一詞之於台灣,也將遠不如「自由行」那般,能讓老百姓普遍感受到最大效益。在兩岸政府宣示下,今年六月陸客來台「自由行」即將成真,它所開啟的大趨勢、大錢潮,不容忽視。你準備好面對這股新的市場趨勢和投資機會嗎?你知道過去兩年來,誰抓到了最多陸客商機?這些贏家又如何迎戰新的未來? 台北一○一大樓通往觀景台的電梯門一打開,滿滿人潮的高聲喧嘩直衝耳膜,「就像是聽到了錢的聲音。」一位台灣觀光業者向還愣在電梯裡瞠目結舌的台灣訪客如此說笑。 還有哪裡可以聽到「錢的聲音」?台北市民權東路上的昇恆昌免稅店、承德路上的維格鳳梨酥專賣店,路旁都停滿了成排的遊覽車,緊鄰他們的便利商店也紛紛沾光,順道進來的人群拿著一堆日用品,用濃重的鄉音在櫃台高聲殺價,「你這兒能不能算便宜點兒呀……。」 這是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兩年多來的景象,今年六月以後,更將出現一波新景象:有別於團進團出、定點活動的團體行,全台各地「趴趴走」的陸客人潮來了!以後走在街頭,可能隨時都聽得到「錢的聲音」。那麼,要如何把這聲浪化為錢潮? 誰最賺? 從集中到擴散 從B咖到A咖、C咖 這兩年來,受限於團體行模式,陸客來源由兩岸旅行業者掌握,商機也就多半集中在與旅行社合作的飯店、餐廳、購物業者身上。不過,二○○八年七月正式開放前,許多有錢陸客早就以第三地身分搶先來台旅遊,團費動輒八到十萬元台幣,開放後蜂擁而至的則是觀光業者形容的「千歲團」──一台遊覽車團員年齡加起來超過一千歲,主要是對台灣懷著民族情結和好奇心的中老年退休族,消費力不如開放之初觀光業者的預期,距離近的江浙團甚至有些把團費壓低到一、二萬元台幣。 在低團費、低消費的型態主導下,兩年來的陸客觀光受惠業者,主要是較平價的旅館,單價一、二百元的名產伴手禮、紀念品;至於旅行社、導遊則是各顯神通賺購物佣金。 開放自由行之後,商機將從「薄利多銷」模式同時向上、下延伸。鳳凰旅行社總經理廖文澄指出三大改變:來台客層年輕化、旅遊主題多元化、消費地點分散化,因此,短天數、精緻高檔的主題行程如微整形、健檢、特殊文化活動將是新商機,而團體行多半只去台北士林、高雄六合夜市,自由行則可嘉惠五分埔等台灣各地特色夜市。 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也比較港、台吸引陸客的差異點,認為自由行會讓台灣的小吃店、書店、夜市、民宿都跟著發。「台灣旅館的量一定不夠,所以原本供過於求的民宿會再起來,就像香港的賓館從前生意不好,也是在自由行後上升」。 怎麼賺? 台灣特色、台灣品質是大賣點 這兩年的經驗讓台灣觀光業者捉摸出陸客的喜好,除了吃要重口味、看要大氣派,買東西則最愛有台灣特色、品質保證的產品。昇恆昌免稅店副總經理常春媚表示,土特產如鳳梨酥等糕餅,是店內最受陸客歡迎的商品,昇恆昌還特地用三太子圖像的鐵盒包裝以提高賣相;而且陸客買茶葉愛挑金色的罐子,買國際名牌運動衫或包包,則因相信台灣免稅店不會有假貨,常要求使用昇恆昌的包裝紙包裝送禮「證明是真的」,還喜歡在店門口寫著「政府核准」字樣的招牌前「拍照存證」。(更多精彩內容請見373期《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373期 其他專欄目錄: 2014大限 台灣面板業末日?! 關鍵15年,韓國讓台灣產業輸輸去 醫院賺錢有術 三招創造高獲利 十大最賺醫院財務大公開 潘明哲做自己 森永董座將交還日本 台日合資 五十年不拆夥 三大爭議 打垮TDR市場 海外回台掛牌爆「不信任危機」,散戶賠多賺少 勇敢追夢 老人也可以很青春 《不老騎士》、《青春啦啦隊》改寫刻板印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