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你可能不是很陌生:如果30年前錯過深圳,20年前錯過浦東,十年前錯過濱海,那接下來千萬不要錯過重慶的兩江。大陸國務院去年5月批覆設立重慶「兩江新區」,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後第三個國家級新區,被認為是支持重慶發展的一大舉措。
重慶市長黃奇帆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兩江的成立是一個「比照」的概念,「今後三年,如果上海跟天津又想了什麼新的招數,我們也可以用,我們可以與時俱進的享受新區的待遇。」
兩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李新明強調,兩江新區目前力爭成為繼海南後第一個在內陸離岸免稅的地區。
位於重慶主城區長江以北、嘉陵江以東,占地1,200平方公里的兩江新區大約是4.4個台北市大。除了兩江水氣漫漫,當中還有600平方公里的原始山,跟群山盤踞的台北市有點兒像。
不是邊角料! 坐落重慶主城區
「兩江新區不是邊角料,不是一個離開主城區100公里遠的開發區,而是一個大城市組成的部分。」黃奇帆強調,600平方公里的可建設用地在重慶主城區內,兩江新區有點像上海的浦東、浦西。
大陸各地的「新區」數量很多,但國家級的新區可是全中國「僅此三個」。黃奇帆說,中國是講究名正言順的,所以給了兩江新區五頂含金量很高的「金帽子」:
首先,兩江新區作為中國西部的開放高地,大陸開放的政策可優先在兩江新區試點。第二,兩江新區定位為中國內陸的金融中心,可以做一些金融創新探索,尤其歡迎台資進駐。
第三,兩江新區是一個大工業發展的戰略基地,是工業開發區的概念,繼承了重慶老工業城市的血脈。第四,兩江新區也是大陸「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的先行試驗區,大批的農民在此轉為城市戶口。
最後,兩江新區是高新技術、科技創新的示範基地,其中「兩路寸灘保稅港區」,以水港與空港優勢,聚集來自台灣的宏�、華碩、仁寶、緯創與和碩等筆電品牌商與代工廠。
儘管這五頂金帽子看似沒具體政策,但在中國,「有帽子就可以根據這個帽子的內涵去搞創新、搞探索。」黃奇帆說。
從1997年重慶升格為直轄市,2000年大陸推出西部大開發,並在去年將西部優惠政策延長十年,兩江新區的成立將重慶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彷彿一再試圖證明其高速發展不只依託15%的優惠稅率,還有諸多來自中央的支持與明確的定位。
李新明說,與長江中下游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型態又有所不同,兩江新區要在過去工業基礎上走向平衡之路,同步規劃發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兼顧內需與外需市場。
台灣的產業發展恰巧與重慶的步伐一拍即合。同時擔任重慶市常委的兩江新區管委會主任翁杰明原本預計28日要率經貿代表團直飛到台灣,連續三天跟台灣企業接觸,電子、汽車、金融、物流等產業一個不少。
招商搞創新! 十年內經濟躍進
雖然因碰到南瑪都颱風而延後,但仍擋不住台資企業逆流西進的潮水。除了筆電配套企業蜂湧入渝,兩江新區也張開雙臂,歡迎手機、印表機等IT企業進駐。
重慶因為西部大開發,享有遠低於東部(25%)的15%所得稅率,加上油電煤炭等能源的成本低且豐富,充沛的人力資源也被認為是重慶的優勢。
黃奇帆的想法很務實,他認為以上條件不足以支持台商到重慶來,因為西部的其他省,如西安,也都具備相同的優勢。但至少驗證了台商從東部往西部轉移,的確是趨勢。
所以還需要一些重慶特色。李新明說,重慶提出了「企業只要負責生產,政府做後勤」的模式,幫忙企業蓋宿舍、招工、找銷路、開拓市場;此外,創新招商方式,不是個別項目招商,而是一次垂直整合,把整串產業鏈都招來重慶。
有了兩江新區加持,高速發展的重慶只欠人才與資金。李新明說,兩江的目標是經過十年「再造一個重慶經濟」。
若以十年做為大陸新區的輪迴,或許兩江新區最缺乏的是時間,去驗證兩江的未來是否真有如此璀璨。
五頂金帽子
1.第三個國家級新區,政策優先試點。
2.內陸金融中心,有利台資銀行創新。
3.工業發展戰略基地,繼承原有血脈。
4.城鄉改革試驗區,農民轉城市戶口。
5.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擁水空雙優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