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脾濕,養肝護胃加健脾 | 脾胃為後天之本,反映健康狀況 |
先解釋一個中醫上的概念,西醫說的心、肝、脾、肺、腎,是指身體裡確實存在的真實器官,而中醫上的心、肝、脾、肺、腎,則是指「功能系統」。舉例來說,西醫上的胃就是胃臟、脾就是脾臟;而中醫,凡是和「吐」相關的,都屬於胃的功能,凡是和「瀉」相關的,都屬於脾的功能,中醫說的脾,是指「功能」上的,不是單指「脾臟」。 中醫的「脾」,是指運化水穀的功能 有位老中醫曾經看過一名病患,把完脈後,老中醫說:「你這病,是脾濕所引起的。」患者生氣的說:「你這醫生怎麼亂講,我的脾,前兩年因為車禍已摘除,怎麼可能『脾濕』。」 其實,這名患者把器官上的脾,和中醫講的脾混為一談,中醫講的「脾」,是功能性的,是運化水穀的功能,而不是指解剖學中的「脾臟」。只要是運化功能失調,都會產生「脾濕」。 就好比胃是一個糧倉,而脾就是一家物流公司,主要的工作就是將糧倉裡的存貨,合理、適當地,有條不紊地運送到需要的地方。 什麼是「濕」? 『濕』是一個什麼概念?中醫上有痰濕、寒濕、濕熱。綜其根本,就是人體津液代謝失調的一種病理產物。換句話說,就是身體該代謝出去的東西,沒有代謝出去。 為什麼廢物無法代謝? 進食太快 廢物無法代謝的原因很多。例如,飲食習慣上,你吃飯非常地快,就容易造成消化器官負擔。就像每天工作8小時,此時身體不會太累,但是你非要2小時就把事情做完,身體自然受不了。人體在代謝的過程中,應該排出體外,但是沒有排出體外的產物,就叫做『濕』。 飲食過量 進食太快和過量都不好,例如,糧倉只能裝100噸貨物,物流公司每天的運輸量也是100噸,結果你非裝200噸貨物。導致無法運化,多餘的東西,自然就積存在身體,形成「濕」。 預防胃疾病的3不原則 1、不要吃快。 2、不要過量,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應該注意。 3、不要貪涼,因為寒主凝滯,把運輸通道堵塞,自然會影響到運輸。 吐跟「胃」有關,瀉跟「脾」有關 中醫認為,凡是表現吐的,通通和「胃」相關;凡是表現為瀉的,則和「脾」相關。「脾濕」,也會導致腹瀉,因為濕邪,要向下走。這種情況的腹瀉,有時後原因非關病菌,而是脾胃功能紊亂造成,所以不應該一出現腹瀉現象,就使用抗生素。 一冷一熱,脾胃失調 例如,小孩先吃ㄧ個漢堡,再馬上吃ㄧ根冰棒,接著就腹瀉。這個孩子的情況,就是中醫上說的「脾濕」,就是一冷一熱,打亂脾胃的升降功能所導致,只要吃點調和脾胃的藥,平衡一下飲食即可。當然對小兒腹瀉,尤其是嬰兒腹瀉,家長應該及時送到醫院診治,因為小兒腹瀉容易引起脫水,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家長不要自作主張,耽誤治療時機。 健脾、養胃,治脾濕 脾和胃經常聯繫在一起,平時飲食不調,嚴重時「上吐下瀉」,都說明脾胃有問題。治療脾濕,「健脾」和「養胃」是分不開的。 「脾胃不和」和「肝胃不和」 中醫常把脾胃不和稱為「肝胃不和」,為什麼看似沒有什麼關係的「肝」,會牽扯到脾胃當中呢? 這是因為肝主疏泄,要調理一身的氣機,也包括脾胃之氣的升降。肝在中醫裡,五行屬木,脾在中醫裡,五行屬土,木剋土,肝氣鬱滯就會侵犯到脾胃,引起脾胃方面的疾病。預防脾濕,平時少生氣,保持心境平和,同時要養肝護肝。 ~以上資料摘自《會吃才健康》孔令謙◎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