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聽到要看牙醫,難免恐懼,何況行動不便或智能不足者?多年來,高醫口腔衛生學系教授黃純德,必要時利用鎮靜或麻醉,為自閉症、智障、腦性麻痺等患者治療,免除他們的不安。小朋友在他細心治療下,對他展露真誠的笑容和擁抱,是他最大成就感來源。
哪裡有難 他就去哪
雖已63歲,黃純德10年來固定每月有一天,開好幾小時的車,到高雄桃源鄉義診;聽到哪裡發生災難,更第一時間就啟程到當地幫忙,海地、東日本都有他的足跡。
黃純德故鄉在台北萬華,自小家境不好。他說,數十年前的艋舺,比電影「艋舺」裡描述得更墮落,不少原住民少女被賣到妓女戶。
有次放學回家,黃純德看到一位原住民女孩疑似精神崩潰,在街上邊哭邊把胸前扣子解開,那畫面對他造成很大衝擊。當上醫師後,對於原住民及弱勢族群處境,黃純德總是感同身受,願意不計酬勞去協助他們。
身心障礙者生活自理能力弱,防衛心強,只是將器械伸入口腔,就會反胃、嘔吐,口腔照護是一大難題。黃純德留日期間,看到當地透過研究找出身心障礙者口腔健康問題,並研擬政策、執行,鼓勵更多醫事人員投入,決定回國後,也推廣身心障礙口腔照護理念。
民國73年,黃純德返台回到高醫,成立兒童牙科,他以全身麻醉或意識鎮靜的方式,治療有特殊需求的患者。許多身心障礙者家長發現,一般牙醫師無法順利為孩子治療,輾轉打聽,最後都找上黃純德。
鎮靜治療 推廣有成
黃純德回憶,一位住高雄六龜的母親,為了帶植物人兒子來看牙,花6千元請救護車用擔架抬到門診。黃純德見他家境不好,還得自費1萬多元叫救護車來回,於是趴在擔架上,一口氣幫患者處理了10幾顆蛀牙。當天回家後,黃純德累癱在沙發上,但那位母親放心的神情,讓他充滿成就感。
黃純德多次至日本拜訪身心障礙者齒科始祖上原進,一面教導學生臨床知識及技能,一面研究身心障礙者口腔健康狀況及醫療需求。他在台奮鬥近10年,身心障礙兒童接受鎮靜治療比率逐漸提高,民國84年,衛生署開始補助台大、高醫等醫院,設立身心障礙者牙科特別門診。
催生法案 造福弱勢
民國85年到88年,黃純德先後擔任兒童牙科醫學會理事長和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提出國民口腔健康促進法草案(後修正為口腔健康法),強調將身心障礙者、老人、幼童、孕產婦等,納入照護對象。政府也規畫身心障礙者口腔健康推動五年計畫,補助10多間醫院,建立身心障礙者服務網絡。
近年,因應高齡化社會,有些老人因長期插鼻胃管進食,竟然不刷牙,造成嚴重牙周病、顳顎關節僵直、口腔潰瘍等問題。黃純德將觸角轉向需要長期照護的老人,目前高醫口腔衛生系與十多間長期照護機構及兒童早期療育機構合作,由學生定期教導他們刷牙、口腔照護。
海地救災 拔百顆牙
回顧27年來投入弱勢族群口腔健康推動,黃純德並非一開始就抱著拯救世人的偉大理想,而是憑藉一股想幫助弱勢族群的傻勁與拚勁,覺得「自己不做,就沒人會做」,一步步打造今日成果。
治療身心障礙小朋友之外,1986年起,黃純德開始協助空難遺體鑑定,並陸續投入各地災害緊急醫療救援活動。2010年在海地,黃純德記得,當地牙醫師缺乏,他在當地期間共拔了約130、140顆牙以上,有位年近八旬的老翁,全口剩下10顆殘根,很高興搭了三個多小時的車來,說上次醫療團來已是10年前的事。治療後,老翁滿足的神情,讓黃純德難忘。
感謝老婆 38年支持
獲得醫療奉獻獎,黃純德謙虛表示,個人醫術和學術成就是其次,感謝老婆郭水治38年來默默支持。黃純德說,讓更多人了解身心障礙者及弱勢族群面臨的健康困境,減少病患痛苦並提升生活品質,才是他獲獎最大意義。
黃純德小檔案
1948年生,自小家境不好,對於弱勢族群遭遇的困境特別感同身受。
1972年自高醫牙醫學系畢業,學習麻醉技術四年後,前往日本攻讀兒童牙科齒學博士及身心障礙者牙科治療。
1986年,採用鎮靜麻醉治療不易配合的身障兒童,訓練相關醫師。
同年,開始參與空難罹難遺體鑑定工作,後續並多次投入海內外緊急醫療服務。
1999年,任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理事長。
2011年,任台灣身心障礙者口腔醫學會理事長,募款60萬元捐給日本災民,並前往當地義診。同年獲第一屆全球華人口腔醫學大會傑出華人口腔醫師獎。
現任高醫特殊需求者牙科主治醫師,高醫口腔衛生學系教授,至今服務逾兩萬名身心障礙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