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公布,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計算的世界各國「人均GDP」排行榜,台灣排名超過英國、日本及南韓,在全球排名第廿。卡達擠下盧森堡,躍居二○一○年全球最富有國家。
台灣的人均GDP為三萬五千六百零四美元,緊追德國的三萬六千零八十一美元,且連續第二年領先日本。日本為三萬三千八百八十五美元,南韓為二萬九千九百九十七美元,英國則為三萬五千零五十九美元。中國大陸為七千五百四十四美元,排名九十四。
波灣國家卡達的人均GDP達八萬八千二百廿二美元,凌駕盧森堡的八萬一千四百六十六美元,重登世界最富國。卡達幾乎是美國兩倍,美國今年為四萬六千八百六十美元,排第七。
所謂「購買力平價」指的是排除匯率與物價的影響,呈現國力的跨國比較指數。一般評估各國人均GDP時,須將該國貨幣折算成國際通用貨幣(通常是美元)後,再做跨國比較,不過各國匯市漲跌常受投機客炒作、央行干預因素影響,無法真實充分反映其貨幣價值。
因此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等國際組織以「購買力平價」指數取代匯率,以準確衡量一國生活水準。
購買力平價俗稱「大麥克漢堡指數」,一個大麥克漢堡在台賣台幣一百元,在美賣四美元,表示美元與台幣的匯率應該是一比廿五。實際上,美元兌台幣的匯率卻是一比卅,代表意義有二,一是台灣物價較低;二是台幣遭低估了。
反之,拿「購買力平價」計算台日的人均GDP,台比日多一千七百四十九美元,但以實際匯率計的名目人均GDP,台灣一萬八千五百五十八美元,不到日本四萬二千七百八十二美元的一半,可能是日本物價太高或日圓被高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