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脂肪瘤 跟胖不胖無關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06/19 第352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罕見! 42歲婦七胎全剖腹產
健康焦點 健康你我他/好友聚一堂 嚮往黃金女郎生活
4人日本腦炎確定 狀況穩定
遭投訴!慈濟開刀房 雇6無照助手
想做山巡醫療 外科醫師回台東
健康你我他/英雄不分齡 預約百歲開演奏會
吸入隱球菌 突發腦膜炎病逝
保健優概念 脂肪瘤 跟胖不胖無關
皮膚乾爽 汗斑沒機會上身
降低罹癌率 楊慕華:多蔬果少應酬
氣候變化異常小心兒童熱痙攣

醫藥新知
 
罕見! 42歲婦七胎全剖腹產
記者簡榮輝/宜蘭縣報導/聯合報

宜蘭縣南澳鄉四十二歲婦人羅玉花,廿年前因為胎位不正剖腹產下第一胎,之後生的三子二女也都是剖腹產,原以為六胎剖腹已是極限,想不到本月十五日她又剖腹產下一名男嬰,創下七胎都是剖腹產的紀錄,連醫師都直呼罕見。

「七胎都剖腹,我聽都沒聽過!」接生的婦產科醫師江育同表示,母體經過剖腹手術,子宮壁會有傷口纖維化或變薄等情形,若剖腹次數太多,醫師大多會建議結紮,羅婦居然七胎都剖腹生產,「在台灣應該是第一人」。

他笑著對羅玉花說:「你破了我的紀錄,也破了一堆人的紀錄,夠了,妳就別再生了!」羅玉花顯得不好意思,「感覺好像生太多了!」她接受醫生建議,接受結紮手術。

江育同說,羅婦前六胎都在台北生產,十五日出現陣痛,子宮已收縮,調閱資料發現她已有六次剖腹,只好在子宮的較上方處下刀,避開子宮壁的多處動刀痕跡,原本半小時可以完成的手術,足足花了六十四分鐘。

創下七胎剖腹紀錄的羅玉花表示,原本有三男三女,大女兒已廿歲,前五胎是與早逝的丈夫生的,第六胎是前男友的,這次生的第七胎是與現任同居男友所生,「我都是自然懷孕,懷了就生下來。」

江育同表示,除非孕婦出現胎位不正或其他「不能適應症」,否則不鼓勵剖腹生產,因為剖腹後子宮壁會有缺陷,有時會承受不住分娩前的子宮收縮,若不慎傷及子宮壁的大血管,可能危及母體與胎兒性命。

 
健康焦點
 
健康你我他/好友聚一堂 嚮往黃金女郎生活
楊麗瓊/中市西屯/聯合報
最近看到很多讀者分享「預約金色的老後」精采文章,不禁想起年輕時最愛看的電視影集「黃金女郎」,那時才幾歲,但內心就嚮往,當我年老,也要和黃金女郎一樣,和好朋友住在一起,共同生活,彼此照顧到終老。

40歲以後學佛,遇到善友師姐們,我曾經提起了這個想法,大家都覺得這夢想太偉大了!我們共同買一塊地,設計木屋圍成一個圓,每個人各住一間,可擁有自己的修行空間,另設莊嚴佛堂,早晚大家一起共修;附設公共廚房,只要一人煮飯,大家都可以一起用餐聊天。

中間空地可以種種花草、有機蔬果,不怕農藥毒素。當然,還要有一處公共曬衣場,衣服、被子一定要曬過太陽才健康。最後,房子外面種下滿滿的菩提樹,當作圍牆。

今年我已56歲,離退休日子不遠了,這個想法藏在腦海深處,期待有一天因緣成熟,能實現這個美麗金色夢想!

 
4人日本腦炎確定 狀況穩定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聯合報
高雄市衛生局昨發布4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其中3人為50歲以上未接種疫苗的中年男性患者,1人為年僅20多歲年輕女性。衛生局疫調結果發現個案位於大寮住家附近有養豬場,研判病毒是經由三斑家蚊傳播,呼籲市民提高警覺,有疑慮的成人可至高市聯合醫院或小港醫院免費接種疫苗。

高雄市疾管處指出,4個確定病例分布為大寮區2例、鳥松及楠梓區各1例,均為年滿20歲以上成人,目前病況穩定,住院觀察中。疾管處處長蔡武雄說,日本腦炎患者發病時,會有發燒、明顯意識改變或人格情緒異常等症狀,感染者嚴重可能致死,存活者也可能因神經後遺症,造成肢體行動不便、意識不清等狀況

由於今年確定病例較去年同期2例增多,衛生局呼籲開業醫提高警覺,有疑似個案應儘速通報。蔡武雄表示,衛生局已在個案住家及感染地點周圍進行防治;因接種疫苗者體內抗體會隨年齡增加而下降,若工作或生活場所中有感染之虞,或住在鳥松、楠梓、大寮等疫情發生地區,可前往醫院自費施打疫苗,或至聯合、小港醫院免費注射。

衛生局表示,台灣地區自民國57年起幼兒全面施打日本腦炎疫苗,確定病例逐年下降,民眾家中若有還沒施打日本腦炎疫苗的滿15個月幼兒童,應儘速至合約醫療院所完成預防接種;禽畜養殖業者、農民或居家周邊鄰近水稻田者,除接種疫苗外,也應注意居家環境清潔,避免三斑家蚊孳生傳播病菌。

 
遭投訴!慈濟開刀房 雇6無照助手
記者趙容萱、陳秋雲/台中報導/聯合報
台中慈濟醫院遭投訴開刀房內有6名無照助手,市長信箱及衛生局接獲投訴後,5名有照的外科助手全調離現職,被質疑是秋後算帳,投訴者並質疑衛生局稽查人員向院方通風報信。院方及衛生局昨天都否認。有網友則表示「有點難過,怎麼連慈濟也這樣?」

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說,不少外科醫師還是保留「老習慣」,在開刀房用技術優卻無照的助手。他說,這不是台中慈濟才有的現象,但今年2月開始台中慈濟院已訂計畫改革,現階段「全部符合規定」。至於投訴者列舉的情況,基金會將追查了解,如違反慈濟的醫療精神,一定「嚴格處理」。

投訴者指出,他5月9日向台中市長信箱投訴台中慈濟開刀房用無照護士,隔天台中市衛生局稽查人員就打電話向院方表示「你們有用無照護理人員嗎?我們現在要過去稽查。」結果查不到。投訴者也提供開刀房值班表,證明其中6人無照者但列入排班。

衛生局政風室主任陳良泉說,沒有所謂的通風報信,但稽查人員到院時向行政人員表態要稽查開刀房,等行政人員通報才進去,他承認,這段有十幾分鐘的空檔,確有疏失。衛生局醫政科長謝佳玲說,等蒐集相關事證,如查獲的確是無照,可依護理人員法處院方及無照者,最少罰1萬5千元、最高15萬元。

慈濟醫院在事發將所有的外科助手全數調離現職,何日生強調「這不是懲罰」,是讓這些助手接受不同於開刀房的訓練,目前開刀房則由四十五名護理師輪班。

 
想做山巡醫療 外科醫師回台東
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聯合報
「在台北,醫生做一樣的事,工作就是工作,在台東,我看見生命熱忱,及實踐醫師理想的快樂」,台東基督教醫院外科生力軍陳宗明回鄉服務,在都會區擔任主治醫師20年,現在他堅持「做醫生該做的事」;目前他是全台東縣唯一的大腸直腸外科專科醫師。

陳宗明今年5月加入東基團隊,除了院內門診,最想做的就是山地巡迴醫療,深入偏遠地區、幫助弱勢族群,「沒想到山巡醫師名額客滿」,他很感動,更堅定付出的理念。

專長大腸直腸外科、一般外科的陳宗明,成功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在台大醫院任外科總醫師,後在台北市立中興醫院、慈濟醫院台北新店院區、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擔任主治醫師超過20年。

陳宗明說,以前遇過不少遠從台東前來就診的大腸直腸病患,礙於台東設備不足,有的連做個核磁共振都跑到台北做,更多是為罹癌後進行較完整的化療及手術。他感嘆,遇見的台東病患多數都還有能力支應診療費用,但更多病患可能礙於經濟及照護人力,連到外縣市看診都困難。

台東病患就診的困難,讓陳宗明「想回家」,加上思念家鄉好山好水、純樸民情,毅然決然搬回台東服務。

陳宗明說,台東縣內雖有核磁共振、放射線治療等相關儀器,但僅限於一家醫院所有,他認為,醫療資源已十分落後的台東,應當整合醫療設備,從「縣」的角度做服務,而非醫院單位本身,才能真正給予縣民實際且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健康你我他/英雄不分齡 預約百歲開演奏會
王國新/新北市新莊/聯合報
社會進步,人類健康大幅提升,壽命也延長許多,但大家對老人家的成見難以改變,往往造成很多困擾。

以我而言,雖已入天命多年,但身心健康,體力不輸少年。我不認為自己有多老態,但每次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總有人讓位,煩不勝煩,不勝其擾。

也許有人對這種事一笑置之,但不僅如此,近聞很多老人無論租房子、向銀行貸款、報名海外遊學,或旅遊自由行等,都受到婉拒。我幾次想報名參加音樂營,也碰到軟釘子,十分無奈。還好,報考研究所沒有這種歧視,讓我能在畢業30年後,重回校園深造。

為了要改變社會對中老年人的歧視,我認為要鼓勵中老年人走出自宅,參與社會活動,從社區大學、服務志工到三鐵運動,展現老當益壯的氣概,打破「英雄出少年」的成見,見證「英雄不分齡」的表現,重返榮耀,自強不息,就是要這樣一路玩到掛,才不枉此生。

我在此預告,我將在100歲舉行小提琴發表會,敬請期待。

 
吸入隱球菌 突發腦膜炎病逝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聯合報
台南市一名40多歲女子腦膜炎就醫,被發現感染隱球菌,她平日並未飼養鴿子,健康良好,喜歡爬山,突然發病情況嚴重,一個多月後去世。成大醫師表示,隱球菌存在於鴿糞、土壤、植物及腐爛的有機物較多,經呼吸道進入體內,有可能引發嚴重的腦膜炎,如果有頭痛、意識不清等症狀,應速就醫。

這名女性患者最近因為頭痛、意識不清送往成大治療,醫師從腦脊髓液檢查,發現是隱球菌引發的腦膜炎,由於一般的隱球菌大多是經由鴿糞感染,但據家屬表示,家中並未養鴿子,住家附近也沒有人養,患者平日身體健康,喜歡爬山接觸大自然,最近才突然有頭暈、頭痛情況。

因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患者住院一個多月後去世,事發突然,家人傷痛無法接受。

成大神經內科醫師黃涵薇表示,隱球菌存在於環境中,特別是鴿糞、土壤、植物及腐爛的有機物較多,經由呼吸道進入體內,通常造成輕微肺炎,但在免疫力差的患者身上,有可能引發嚴重腦膜炎,在健康人身上也偶而有嚴重的病例,提醒目前的季節腦炎患者多,如果有頭痛、意識不清等症狀出現,應儘速就醫。

另外,全台日本腦炎病例暴增,6月上旬只有6例,全部集中在台南,目前已增加到13例,分別是嘉義市2例、嘉義縣1例、高雄3例及屏東1例,陸續還有疑似病例確定中,衛生單位擔心南部大雨不斷,積水點增加,疫情也可能跟著發燒,已積極在豬舍掛燈捕蚊。

台南市衛生局表示,日本腦炎為法定傳染病,但隱球菌引發的腦膜炎則為零星病例,提醒民眾接觸鴿子、鴿糞時,要注意衛生,避免感染隱球菌。

 
保健優概念
 
脂肪瘤 跟胖不胖無關
記者陳惠惠專題報導/聯合報
以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走紅的藝人柯震東,日前透露後腦勺長了一個「小玩具」,經紀人證實為良性脂肪瘤。醫師指出,只要有脂肪組織就可能長脂肪瘤,不是胖子才會長。

不少人望文生義,以為肥胖的人是脂肪瘤高風險群族,或吃太油膩所致;事實上,脂肪瘤與肥胖無直接關聯,更不會因為愛吃高油脂肉類,就長出脂肪瘤。不過,脂肪瘤一旦出現,就不會消失,就算節食瘦身、飲食清淡,脂肪瘤也不會變小。

脂肪細胞過度增生

振興醫院腫瘤外科主任常傳訓說,脂肪瘤發生原因尚未完全釐清,目前已知與體質有關,因染色體異常,導致脂肪細胞過度增生;小孩子雖也可能長脂肪瘤,但以30到70歲較常見。

一般而言,脂肪瘤默默長在脂肪組織處,不痛不癢。發生於皮下脂肪層的脂肪瘤,皮膚鼓出,摸起來質地有點軟並帶有彈性,彷彿皮下可以滑動的橡皮塊;長於肌肉層的脂肪瘤,觸感就沒那麼軟。

馬偕醫院皮膚科主任吳育弘說,長在皮下脂肪層的脂肪瘤幾乎都是良性,常見於軀幹、手腳和脖子,臉、頭皮相對少見。曾有患者脖子上脂肪瘤大如饅頭,檢驗結果則是良性。

內臟脂肪瘤要小心

長於表淺組織的脂肪瘤,較容易看到、觸摸到,但脂肪瘤也可能長在內臟、後腹腔等處,合併其他型態組織,如惡性脂肪肉瘤。吳育弘說,後腹腔、大腿等深層組織長出的脂肪瘤,就可能是惡性。

常傳訓說,人體腹腔空間大,往往等脂肪細胞瘤大到一定程度,壓迫腸子或其他器官,出現不適,才會很難發現它的存在。另外,脂肪瘤也可能長在腎、肝、脾及胰等臟器上,有患者就醫時,腎臟已被脂肪瘤包覆。

10公分以上才發現

「發現時,通常都已10公分以上。」常傳訓說,等有腹脹、腹痛症狀出現才到醫院治療,大多都比較嚴重了。常傳訓行醫多年,他說,直徑30公分的脂肪瘤相當常見,有些腫瘤甚至已大至50公分,和新生兒身高差不多,就像懷了一個孩子,也有患者只當自己是吃太多發胖。

馬偕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林俊昌說,曾有患者因為吃不下東西就醫,才發現胃裡的脂肪瘤已大如壘球;還有長在後腹腔的脂肪瘤,體積像排球一樣大,直到鼓了出來,觸摸肚子就可摸到,才就醫治療。

病理切片分辨良惡

要判斷脂肪瘤是良性或惡性,「病理切片還是不二法門。」常傳訓說,惡性比率很低,一般而言長得速度愈快,侵襲性愈高,愈可能是惡性腫瘤,但隨患者愈看愈多,他愈不敢只從外觀判斷,有時候甚至很難和纖維瘤、皮膚癌區別。

關於脂肪瘤

1.流行病學:脂肪瘤是最常見的軟組織腫瘤,好發在30至70歲成人,男女發生比例一樣,5%脂肪瘤是多發性的。

2.發生原因:75%具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12q13-15基因重組,染色體6與13變異,因此醫師常用「體質」來解釋脂肪瘤的發生。

3.臨床表現:通常在軀幹、頸部、近端肢體(靠近身體中軸,如上臂、大腿)發生無痛的、慢慢長大的皮下腫瘤,若脂肪瘤內有血管栓塞,即所謂的血管性脂肪瘤(angiolipoma),患者可能會感到疼痛或壓痛。

以下幾個症候群應注意:

Bannayan-Zonana syndrome:多發性脂肪瘤、巨頭畸形、淋巴管瘤、血管瘤

Gardner syndrome:多發性脂肪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硬纖維瘤、骨瘤、囊腫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是自體顯性遺傳疾病,特徵是年輕時大腸就有數百到數千個腺瘤性息肉,患者可能在35至40歲即罹患大腸癌。因此,逾50歲、家族有大腸癌病史、飲食西化,再加上多發性脂肪瘤者,建議可以接受大腸癌早期篩檢與定期檢查。

4.治療:

手術切除,可在一般外科、整形外科、皮膚科處理。

若為肌肉內脂肪瘤(intramuscular lipoma),切除後,局

部復發機率仍有19%。

資料提供: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呂佩璇

 
皮膚乾爽 汗斑沒機會上身
施朝仁/彰濱秀傳醫院皮膚科醫師/聯合報
讀高二的阿翔和幾位同學瘋籃球,總在夜幕低垂才全身汗臭進家門。最近他向媽媽提起頸部和前胸、後背在流汗後特別癢,媽媽拉開上衣一看,他身上有一塊塊棕色小斑,有的還夾雜一些白色斑點,媽媽看了嚇一跳,趕快帶阿翔就醫。

阿翔的皮膚症狀不是什麼可怕的皮膚病,而是典型的汗斑,通常發生於青少年及年輕人,也就是皮脂腺分泌旺盛的年齡。

進入炎夏天氣悶熱,近來皮膚科門診病患中,除香港腳外,汗斑病人也占相當比率,汗斑雖不具傳染力,但兩年內復發率偏高。依美國皮膚科期刊發表研究顯示,最高可達九成,且感染範圍會愈來愈大,所以,一旦感染,還是要盡快找皮膚科醫師治療。

造成汗斑的原因,是悶熱天氣流汗後不注意清潔,汗水長時間留在皮膚上,因此感染黴菌而出現棕色或白色小斑塊。這種黴菌就是所謂的「皮屑芽孢菌」,是一種類似酵母菌的黴菌,一般正常人身上都有,但在夏天因為汗水和皮脂分泌旺盛,很容易大量增生,引起皮膚表面發炎反應及色素變化。

汗斑另一個正式名稱是變色糠疹(pityriasis versicolor),好發於胸、背、腋下等易出汗部位,發病初期出現淡紅色斑塊,且表皮輕微脫屑,之後轉為棕色或白色。如果皮膚斑點轉為白色,則因黴菌破壞黑色素,需花費數個月至半年才會恢復原本膚色。

汗斑治療可以依病灶嚴重程度,開立外用或口服抗黴菌藥物,療程約二至四周。另外,也可用市面上抗頭皮屑的洗髮精(含2%ketoconazole)直接塗抹身體。一周使用兩次,但要記得停留在身上約5至10分鐘再沖洗,也有預防汗斑復發的效果。

天氣炎熱,民眾戶外活動多,出門最好穿透氣、吸汗的棉質衣或吸濕排汗衣,也可多帶一件棉質衣服及毛巾,方便流汗後隨時更換及擦拭汗水。提醒民眾,盡量保持皮膚乾爽,可減少皮膚表面發炎反應及色素變化,以防汗斑報到。

 
降低罹癌率 楊慕華:多蔬果少應酬
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聯合報
竹科人普遍外食,加上工作壓力大,如果無法選擇健康的生活型態,很容易陷入「癌症高風險界域」;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楊慕華說,「少應酬、品嘗相對健康的食品」,可以更快活。

42歲的楊慕華,帶領團隊發現頭頸癌不同其他癌症的運作機轉,受國際矚目,已3篇論文登上國際細胞生物學領域排名第一的「自然細胞生物學」期刊。

他說,癌症是現代人聞之色變的疾病,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愈來愈多,許多癌症也有年輕化趨向,對處在高壓力鍋中的科技人來說,更需提高警覺。

怎樣降低罹癌機率?楊慕華說,先要了解自己是否屬高危險族群,不同癌症有不同族群,如肝癌,喜歡找有B肝、C肝的人,這些人就須長期追蹤,接受治療。

其次,檢視是否過著「危險生活型態」,台灣男性以口腔和肺癌居多,抽煙、喝酒、嚼檳榔就屬危險生活,又如大腸癌,長期外食的科技人就需檢視是否少蔬果、多肉食,儘量改變習慣。

第三,了解家族是否有癌症遺傳因子,例如大腸癌,好發於40∼50歲,家族有多人患同樣疾病,就需小心,乳癌也一樣,如果一、二等親家人曾罹患,就需注意。

遠離癌症方法很簡單,楊慕華說,讓自己過「健康的生活」最重要,包括:規律運動、良好的飲食習慣、少應酬,下班寧可運動、休息,不要應酬。

楊慕華每天看病、巡房、研究、寫論文,還陪家人,每樣都做得好,他重視時間管理,依輕重緩急處事,「把最精華時間用在最重要的事情」。

這篇專訪今天上午8點15分在FM97.5「IC部落格」節目播出,網址:http://www.ic975.com,2周內可重聽。

 
氣候變化異常小心兒童熱痙攣
記者廖炳棋/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北市前晚有一名小男童發生熱痙攣,父母趕緊抱著小男童向消防局求助,救護人員緊急將小男童送醫急救。消防局提醒父母天氣異常變化是兒童熱痙攣好發時期,一定要小心。

消防局緊急救護科指出,台北市近日天氣異常,氣溫仍相當炎熱,小孩容易發生熱痙攣;發生熱痙攣的兒童會反覆發燒超過攝氏39度以上而引發抽搐。提醒發生熱痙攣時要注意呼吸暢通,不要以手或毛巾等物品放到小孩口中,必要時讓小朋友側躺。

台北市消防局建成分隊指出,前晚10點半左右,林姓夫婦抱小孩向分隊求助,兩歲小男童咬住爸爸的手不放,不時翻白眼、牙關緊咬、四肢僵直抽動。救護人員給男童戴上氧氣面罩給氧,送台大醫院救治。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