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汽車工業一直遠遠落後其他國家,目前汽油車重要的內燃機、變速箱等仍需外購,仍未能掌握關鍵技術,因此,在技術箝制於人之下,汽車產業很難有突破性的成長機會。但是,當汽油高漲、節能意識抬頭後,電動車將提供台灣廠商絕佳的機會,整合島內孕育多年的電機機械與電子科技能量,電動車的發展,將有利於台灣在汽車產業中,上演絕地大反攻的戲碼!
台灣唯一生產銷售電動巴士的華德動能,其自有研發技術即證明了台灣業者在電動車產業的優勢,華德動能自製率逾六成,包含整車設計、底盤、動力控制系統等,均為華德與國內廠商共同研發設計,充分掌握電動車關鍵技術,並導入終端智慧型監視裝置,讓駕駛者可透過儀表板上的觸控螢幕掌握車況,提高行車安全。
蔡易忠棄金融業千萬高薪
整車中,華德僅有兩部分不是自有技術,一為電池,另外則是車軸外購自德國廠,也因電池占電動車成本比重高達三成,才壓低華德整車自製比率。另外,華德更取得合作電池廠在台代理權,不僅有利於公司貨源穩定,也有助於電動巴士商業化發展以拓展業務,將電池模組採每月租賃方式,降低整車售價至六二○萬元。
華德自有技術的優越性與布局綠能產業的前瞻性,成功吸引其他業者入股結盟,車用電子大廠車王電(1533)於二○一○年入股,持股比重為一七.七%,藉由相互結盟,車王電不僅可將公司產品如環視、胎壓偵測等導入,未來更打算切入綠能動力車種布局。
全台唯一商業化、自製率高、大廠紛紛結盟等優勢,讓華德可以稱得上是台灣之光,更令人驚訝的是,華德董事長蔡易忠當初毅然放棄金融業的高薪,回台接下父親的事業,帶領華德成功自主研發電動巴士。
蔡易忠學生時期就一直在國外留學,英國倫敦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後進入瑞士信貸擔任分析師,之後更成為操盤人在金融市場中殺進殺出,年薪千萬元起跳,最高紀錄是二○○五年薪資高達五千九百萬元,以「日進斗金」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但蔡易忠對這樣的生活並無眷戀,他說:「做到後來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正因為對金錢遊戲愈來愈無感,加上期待自己能為國家社稷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當他聽到父親也是華德前董事長蔡篤雄告訴他,公司成功研發電動車時,便興起回台投入的念頭。
金融業金童 電動車之路跌跌撞撞
「回想起來,當初真的是被騙回來的!」蔡易忠表示,父親口中的電動車充其量只能算是加長版的高爾夫球車,不論在車體、內裝等結構均達不到電動巴士應有水準。
雖如此,蔡易忠抱持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率領公司員工不斷精進,經過兩年努力,終於在二○一○年簽下第一份合約,成為首家也是目前唯一完成電動巴士商業化的廠商,往來於三峽台北大學的八五○公車,正是華德所生產的電動巴士。
華德經營實績包含交給台北客運兩台、新竹客運六台、外銷菲律賓一台,另外還有十一台九月起陸續交給高雄客運。
蔡易忠回首一路走來的艱辛,僅淡淡地吐出:「遭遇的難關多到數不清啊!」當記者追問其中艱辛時,他輕描淡寫地表示一開始就連技術都是一大困難,必須要全體員工一起試驗土法煉鋼,將所有技術慢慢嘗試堆疊、整合起來,另外,包含資金、大環境以及業界對華德的排擠也是層出不窮。
蔡易忠相當簡短地答覆創業以來所遭遇的困難,臉上透露著淡定的神情,讓記者深深覺得蔡易忠的性格屬於「淡定哥」一族。
例如記者與蔡易忠閒聊當初擔任操盤人的壓力一定很大,但蔡易忠說,「其實壓力不大,壓力大的做不久。」顯露出蔡易忠遇事不亂的獨特性格,也難怪過去華德遇上好幾次跳票危機,卻能支撐到現在。尤其蔡易忠更是多次將個人資產注資到公司,光是二○○九年就砸進七千二百萬元,如此出錢出力又「校長兼撞鐘」,蔡易忠表示,既然下了決心要走這一條路,就要克服困難、腳踏實地走下去。
據側面了解,華德電動巴士以及充電座曾遭到蓄意破壞,也曾遭同業放話造謠說華德積欠貨款,煽動供應商停止供貨。尤其原定六、七月要交十一台電動巴士給高雄客運,也因某客運業者大肆宣傳華德電動巴士不佳,讓高雄客運遞延交貨期,要求產品經過反覆測試,也讓原定今(二○一二)年營運轉盈的目標推遲至明年。
據了解,華德交貨給該客運業後曾發生充電座故障情況,之後更發生電動車於行駛中拋錨的事故,對此,蔡易忠無奈地表示,背後大有故事,充電座故障是因為該地區電壓不穩以及過於潮濕,且空氣中鹽分含量太高所導致。
電壓問題已改善,但華德一再強烈建議對方應將充電座設置隔間,防止過潮與鹽分,但對方不做改善外,還刻意不讓電動巴士充電就上路,並找某家媒體等電池沒電時去拍攝,營造電動巴士不耐用的假象,實際上是因為人為刻意不充電。另外,經過這次事件後,華德已加強充電座防潮。(文未完)
【完整內容請見《理財周刊》627期,請至各大連鎖書店/便利商店購買;或訂閱理財周刊電子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