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匡宇靠投資 6年賺千萬 35 歲的鄭匡宇,曾經是高學歷失業的一份子,不放棄任何機會的他,積極爭取到海外任教,優渥的薪水成為投資的本錢,靠著股市與房子兩頭賺,6 年累積千萬身價。在6年前頂著美國博士光環回國,卻遍尋不著一份固定的專任教職,鄭匡宇最後靠著毛遂自薦,才應徵到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的兼任助理教授,每周上課4小時,時薪630元,扣稅後月薪只有9,700元。
在兼任教職期間,鄭匡宇主動爭取出書及演講機會,並且靠著在美國打工存下的零用金度日。某天他靈機一動,不如試試到韓國尋找教職的機會,於是在Google 輸入關鍵字「Chineseprofessor wanted, Korea (徵求中文教授,韓國)」,意外地,在韓國弘益大學教養科應徵到中文講師,薪資待遇比台灣的大學高出約2倍,加上還有學習韓文、體驗異國文化的誘因,讓鄭匡宇毅然決然地當起空中飛人。
凡事向錢看 提早學理財
鄭匡宇是軍人子弟,父親退役後因經商失敗,長期以來家裡開銷,全靠在高中任教的母親,「教職收入穩定,卻只夠糊口,即使有剩餘,我也覺得那是父母的養老金,因此,大學畢業後就沒拿過家裡一分錢。」
因此,出國唸書前,他做的很多決定都只能向「錢」看。舉例來說,為了領取較高的軍餉,他半夜苦讀,好不容易擠上預官窄門。此外,父親殷殷期盼孩子能取得博士學位,他評估後放棄競爭激烈的科系,改挑較冷門的舞蹈系,才順利取得公費留學。
不富裕的環境,讓鄭匡宇在國外求學時,必須靠自己開闢財源。他到加州大學報到後的第1件事, 就是向學校爭取TA(Teaching Assistant) 的工作機會。讓他除了公費每月提供的850美元生活費外,還多了一份助教收入。
這份工作月薪高達1,500美元(約合4萬5千元台幣), 遠優於在學校打工的7美元時薪,足以讓他無後顧之憂的攻讀博士學位,也由此深深體會到「穩定收入」及「未雨綢繆」的重要性。
打工兼差 存投資本錢
熟悉美西的生活步調後,鄭匡宇從留學生的日常生活需求,找到賺錢機會。以批發電話卡為例,由於很多留學生每周固定打電話回台,向家人報平安,為了節省國際電話費,多數都向電信公司買儲值網路電話卡,一張面額20美元,可打200分鐘,商店的零售價是17美元。
腦筋動得快的他,直接找最上游的電信公司大量批貨,把成本壓至每張10美元,再用15美元價格售出,比外面店家還便宜2美元,同學樂於向他購買,「賣電話卡利潤高達5成,幾乎穩賺不賠,我只需要向留學生搭訕聊天,短短3分鐘的談話,就能成交一筆生意。」鄭匡宇得意的說。
此外,練就「摳門」功夫的鄭匡宇也觀察到,只要長假來臨,學生經常往來機場,當了幾次「免費」司機後,他索性成立一間運輸公司,做起了機場接送服務,每趟費用50美元,如果載的是教授、職員,還會多拿到10∼15美元的小費,因為價格具競爭力,又能彈性配合時間,在校園廣受好評。
買美股 賺學費及生活費
靠著靈活的頭腦努力開發生意,當時鄭匡宇平均每月收入折合台幣約8萬元,扣除基本生活開銷後,每月可結餘5萬元,這筆資金就是他投資美股的本錢。
買股票對鄭匡宇並不陌生,早在大學2年級,他就初嘗投資賺錢的樂趣。當年他讀完《理財聖經》後,向母親借了24萬元,買進2張台積電(2330),2個月脫手賺進6萬元。而在美國求學的最後2年,由於公費已不支付,於是他利用前3年存下的錢投資美股,張羅生活各項開銷。
買美股的目的是賺學費及生活費,所以鄭匡宇的投資心態很保守,專挑美國大型股。像是英特爾(Intel)、奇異(GE)、花旗銀行(Citibank)、AT&T、昇陽(Sun)都曾在持股名單中,除了昇陽最後是賠錢收場,其餘都讓他完成繳學費的階段性目標。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61 2012年10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