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拓企業董事長曾木坤很喜歡高爾夫球,原本1個月至少要打上15天球,但大約從10年前開始,他就再也沒有打過高爾夫了。那年,他風塵僕僕來到與台灣語言、飲食相近的廈門,在那裡開了漁拓在大陸第1家直營店。2年後,又在福州開了第2家店。
雖然曾木坤賣的是釣具,但比起高爾夫球桿,他沒拿過幾次釣竿。公司成立36年來他只釣過3次魚,儘管運氣很好的每次都有釣到。
「我只負責賺錢。」曾董呵呵地笑說。
不釣魚的曾木坤,36年前展開了他的釣具人生,從代理日本品牌到研發自有品牌「哈帝來斯」(HEARTY RISE),並一路揮軍大陸市場。哈帝來斯上個月甫獲得廈門市著名商標,那裡是他在大陸市場的起點,這份榮耀來得格外深刻。
1976年,25歲的曾木坤在飼料貿易公司上班,常常要送貨到釣具店。幾次下來覺得釣具市場很有前途,乾脆自己創業。
「那時候沒有錢,滿腦子只想著怎麼樣過更好的生活。」他當時硬著頭皮去日本看釣具展,向日本人學習釣具業的經營管理,成功取得多家日本品牌代理。在那個物質享受單純的年代,他的新事業意外的順遂。
不料,1982年因為中日貿易逆差過大,時任經濟部長的趙耀東頒了限令,禁止1,500種商品從日本進口,包括漁拓賴以維生的釣具,瞬間斬斷了公司的生計。
這個意外沒有讓曾木坤沮喪太久。他興起創立自有品牌的念頭,在土城租了300坪的地,蓋了漁拓第1個工廠,原料、機器、技術全來自日本,中間也經歷過部分台灣機器不堪使用,只能全部淘汰掉的陣痛。
好不容易自有品牌逐漸獲得市場認可,1995年曾木坤再度面臨艱困的時期。因為高爾夫球、電腦等休閒娛樂的興起,以及大量台商外移中國,釣魚人口劇烈流失。這一波周期長達10年,漁拓門市從最多30家一路關到剩14家。
回想當時,曾木坤仍有些痛心,但也感恩這段調整公司體質的過程,並讓他更堅定前進大陸市場。繼15年前在上海開設批發部門,曾木坤10年前先後到廈門、福州展店,並在漳州成立工廠。
「大陸市場大、人口多,休閒市場現在才要開始。」曾木坤說,「哈帝來斯」在大陸釣竿市場走的是中高價位,但依然很受歡迎,同時也外銷日本、俄羅斯及歐美各地。漁拓的北方總部預計明年6月在北京成立,要搶進華北市場。
但曾木坤也堅持不放棄台灣市場,因為他與公司都是在台灣長大。
「台灣再怎麼不景氣,釣友還在。」漁拓在台灣的第16家店—桃園店明年1月將重新開幕,他目前規劃2015年前在台灣開到20家店。
一路走來,曾木坤力求穩健。他自豪的說,賺的錢從不投資其他行業,也不放自己口袋,而是投資公司與員工福利。36年來他都是用百分之百的時間跟精神在工作,最後連最愛的高爾夫球也不打了。
他常叮嚀大兒子,要將漁拓永續經營下去,成為百年企業。
曾木坤自承要求嚴格,有時候求好心切,講話可能比較大聲一點,其實內心非常感謝這些跟著他20多年的老幹部與員工。感恩的話他平常說不出口,只好拉著幹部們去吃飯,「有時候喝兩杯,醉醉的才敢說出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