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政府接管3年的國華人壽正式被標售出去,接手的全球人壽對內得整併雙方資源,對外得應付質疑聲浪,在風雨中如何發揮併購綜效?成為全球人壽最大挑戰。 標下國華人壽,一舉躍升為台灣前7大壽險公司,對全球人壽來說,原本是喜事一樁,但排山倒海而來的質疑,包括世紀豪賭、以蛇吞象、泥菩薩過江等負面報導,讓全球人壽董事長劉先覺受訪時一臉無奈:「我參與過無數國內外併購案,只有這次比較頭痛,有些人對這起併購案不滿,利用政治手段干擾,這是以前從來沒有的經驗。」
從立法院到金融業都高度關注這起併購案,因為國華人壽是台灣保險史上第1個疑似遭大股東掏空,爆發財務危機而被政府接管的保險公司,而且安定基金得拿出883.68億元補助金給全球人壽,以彌補國華人壽的財務黑洞,創下政府處理國內問題金融機構賠付金額最高記錄。
最巧的是,全球人壽標下國華人壽與保險安定基金簽約當天,台北地檢署同一時間進入全球人壽總部進行搜索,並約談該公司副董事長彭騰德,原因是彭騰德的父親,美孚建設董事長彭誠浩涉及內湖不動產交易背信案,讓整起併購案蒙上陰影。
在輿論紛擾下,金管會也針對全球人壽祭出7大監理措施,包括2013年3月底交割時全球人壽的資本適足率(RBC)要達到250%、未來不得借款給利害關係人︰美孚建設,也不得投資其股票、不動產等,與美孚建設切割清楚。
針對各界對併購案提出的4大疑問,劉先覺對本刊一一澄清。
疑問1 補助金如何運用?
→優先彌補虧損 不入股東口袋
由於全球人壽得標的賠付金額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000億元,而國華人壽截至2012年第3季為止,負債高達3822.57億元,資產卻只有067.85億元,淨值為負的754億元,而且每年仍產生數十億元的虧損,83.68億元補助金是否足以填補國華人壽的財務黑洞?
劉先覺解釋,這個標售金額除了審慎考量國華人壽有效保單的未來負債外,並充分考量全球人壽經營綜效的合理價格,況且全球人壽本身沒有利差損包袱,預期隨著合併後的經濟規模擴張,國華人壽新契約保費所產生的利差益,應可挹注國華人壽的虧損。
「883.68億元的安定基金補助金,一毛錢都不會進到股東的口袋。」劉先覺強調會先運用這筆補助金彌平國華人壽負淨值,剩下的金額將百分之百運用在強化財務實力,並提升RBC 以符合主管機關規定,保障國華人壽140萬保戶的權益。
疑問2 為何接手燙手山芋?
→合併可發揮1 加1大於2
綜效從財報來看,國華人壽2009~2011年稅後每股盈餘(EPS)為-18 元、-11.5 元、-10.25 元,3年賠了將近4個資本額,再加上成立49年來賣了許多5%、6%、7% 的高預定利率保單,使得目前有效保單平均成本高達5%,每年所產生的利差損,讓公司淨值擴大到負750億元,短短4年就增加了100億元負債。
劉先覺表示,儘管國華人壽帳面難看,利差損嚴重,但深入評估後發現,仍有一些空間能讓兩家壽險公司發揮1加1大於2的綜效,於是參與競標。
在人員方面,國華人壽擁有3000多名業務人員,透過既有的業務通路,持續銷售預定利率僅2% 的新契約保單,就可有效降低舊保單的平均成本,再加上兩家公司合併後,費用上還有節省的空間,在費差益、死差益的挹注下,即使利率不上升,未來10~15年國華人壽可憑自己的營運達到損益兩平,且利率若走高,損益兩平的時間表甚至還能提前達陣。
全球人壽看中的還有雙方財務投資面綜效。過去國華人壽因為RBC 低於200%,海外投資金額上限只能占可投資金額的20%,未來併入全球人壽後,因全球人壽的RBC 超過250%,就有資格申請海外投資上限提高到45%。
若將國華人壽目前尚未動用的600億元現金,全部拿去投資海外債券,扣掉匯率的避險成本,投資報酬率可達3.8%,約22.8億元的獲利,就可將這筆海外投資收益彌補營運虧損。
疑問3 全球的財務是否健全?
→經營穩健 沒有財務問題
以資產負債表來說,全球人壽2012年淨值為76.51億元,國華人壽淨值為-754.72億元;在獲利方面,全球人壽2011年僅賺13.84億元,2010、2009年分別虧損10.93億元、28.01億元,難免讓人懷疑是否有能力扭轉國華人壽的虧損,邁向獲利?或是反而會被國華人壽拖累?
劉先覺很篤定的說,全球人壽2012年獲利應該與2011年差不多,而且沒有利差損,還因費用控管嚴謹,產生費差益、死差益,資產負債管理能力也相當優異,投資獲利穩定,因此未來3年都不用擔心財務問題。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64 2013年1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