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超個人搜尋 戰火引爆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1/21 第290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資訊科技頭條 超個人搜尋 戰火引爆
看數位雜誌 比紙本更花錢
Mega上線 25萬用戶秒殺註冊
半導體業 南科華亞科 下季拚轉盈
亞大半導體專班 電子大廠力挺
台塑破釜沉舟 扭轉南科華亞科窘境
資訊產業 聯發科申設實驗室 打研發戰
聯發科攻遊戲機 牽動資本競賽
英特爾新處理器遲到 PC換機潮恐延Q4
黃偉祥經營哲學 有老子精髓
黃偉祥專訪/流程創新 台廠國際化關鍵

資訊科技頭條

超個人搜尋 戰火引爆
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臉書的社交圖表搜尋(graph search)功能宣告了超個人資料搜尋的時代來臨,也將點燃與Google和Bing等搜尋引擎間的新戰火。

專家指出,深化行動服務將是決定誰脫穎而出的致勝關鍵。

超個人(hyper-personal)搜尋市場的競賽早已如火如荼展開:Google上個月剛推出超個人搜尋工具Google Now,但只適用於桌上型電腦;微軟Bing也在瀏覽器加入社交搜尋服務。臉書加入戰局後,將掀起搜尋技術大革命。

個人化搜尋並非創新,亞馬遜、Netflix和Pandora等公司已行之有年,他們成功的秘訣是搜尋範圍僅限於特定客戶和特定商品。

但搜尋引擎業者的最大挑戰是搜尋對象不明確,只能在龐大、公開的資料庫中大海撈針。

現在Bing、Google和臉書都能找到你的朋友、你的喜好、行蹤和度假行程等資訊,顯示在大數據時代,搜尋引擎都能滲透用戶的數位檔案,配對出類似結果。

但PCWorld專欄作家保羅經過測試,發現3個個人化搜尋引擎各有特色。臉書能掌握用戶的人際關係和喜好,深具發展潛力。例如,輸入「朋友的朋友中去過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人」,就能找到可提供你旅遊建議的朋友。

Google則是掌握用戶上網習慣。該公司1年前曾經推出強化個人化服務的Search Plus Your World,把Google+的檔案、企業網頁和照片分享網站Picasa納入搜尋結果。

上月再推出號稱智慧幫手的Google Now,可根據你的搜尋習慣提供有用資訊。

Bing則仰賴盟友臉書提供個人化搜尋,在瀏覽介面的側邊欄上更新用戶臉書朋友的狀態、分享的連結和發布的訊息等,並納入Twitter Quora和Google+等社群網站上的資料。

保羅指出,個人化搜尋的致勝關鍵是行動服務,人們隨身攜帶的行動裝置為超個人資訊開創成功契機。

Comscore最新數據顯示,主要網路搜尋裝置已經日漸從桌上型電腦轉成行動裝置。

行動科技不僅能為搜尋引擎開拓新的資料蒐集可能性,也讓它們根據用戶的行為模式(像是在何時、做什麼事)強化情境感知功能,傳送更準確的搜尋結果。

例如,幾年後臉書推出的行動版的社交圖表搜尋,或許能在我們經過某間餐廳時,通知我們有多少朋友對它按讚。


看數位雜誌 比紙本更花錢
編譯林文彬/道瓊社二十日電/經濟日報
廣告營收下滑和數位內容普及,促使雜誌業者視數位版雜誌為提振收入的救星,紛紛把數位版訂閱費用提高到超過紙本雜誌。

華爾街日報報導,知名雜誌柯夢波丹(Cosmopolitan)的讀者訂閱印刷版雜誌,第1年只要10美元,但如果他們想在iPad上閱讀數位版,卻得付19.99美元。通常書報雜誌的數位版比印刷版便宜,但一些雜誌反其道而行,開始對數位版讀者收取較高費用。

受廣告營收下滑衝擊,為提振發行收入,雜誌業者紛紛轉而聚焦於平板電腦和數位版內容,希望藉此扭轉數十年來大幅折讓訂閱費用的作法。柯夢波丹出版商赫斯特雜誌(Hearst)總裁卡瑞(David Carey)說:「這提供讓雜誌事業從讀者身上獲得更多收入,減少依賴廣告的機會。」

赫斯特並非唯一把握這個機會的業者。邦尼爾公司(Bonnier)的Popular Science等雜誌,供在iPad上閱讀的訂費也高於印刷版。另外,經濟學人最近開始讓讀者分別訂閱印刷和數位版,並把同時訂閱兩者的價格從127美元調漲到160美元。

另外,出版商康德納斯(Conde Nast)也已調漲同時訂閱印刷和數位版雜誌的價格,等於讓印刷版訂戶付更多錢購買先前免費提供的數位版。不過,康德納斯總裁蘇爾伯格(Bob Saucerberg)說,儘管價格上漲,同時訂閱數位和印刷版的訂戶,續約率為25%,高於只訂印刷版的訂戶。

不過,並非所有業者都搭上這波漲價潮。美國最大雜誌出版商時代公司(Time Inc.)出版時人(People)和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等雜誌,目前訂閱數位版、印刷版和兩者一起訂閱的價格都一樣。該公司主管表示,這是因為時代未曾採用與對手削價競爭的做法。訂閱時人雜誌1年要花逾100美元,運動畫刊則是39美元,時代認為目前不需漲價。

時代執行長藍恩(Laura Lang)說:「把內容移到平板電腦上不代表你能漲價。你必須提供人們感興趣的內容。」


Mega上線 25萬用戶秒殺註冊
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官司纏身的Megaupload創辦人達康不畏網站被強制關閉,20日再接再厲推出雲端儲存網站「Mega」,圖為他在紐西蘭奧克蘭舉行啟用典禮。(路透
Megaupload創辦人達康(Kim Dotcom)在該網站涉嫌侵害版權和敲詐而被關閉1年後,20日重起爐灶推出新雲端儲存與檔案分享網站「Mega」,並宣稱幾個小時內就吸引25萬名註冊用戶。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在2012年1月關閉Megaupload,指控該網站多數用戶上傳的檔案侵害版權,為非法分享檔案,達康等人從中牟利,估計被盜用的娛樂內容價值多達5億美元。

達康去年1月在紐西蘭被捕,與人在紐西蘭的3位共同被告都否認罪名,且堅拒被引渡到美國;紐西蘭當局3月將舉行決定是否引渡達康回美國的聽證會。

Mega.co.nz於20日清晨上線,最大特色是「動態加密」(OTFE),即用戶上傳檔案時,Mega會在瀏覽器端自動對檔案進行加密,無須另外啟動應用程式。

達康表示,已經請律師檢查過網站的合法性,對此有信心。

達康說:「這個網站不是為了跟美國政府或好萊塢作對而創立。在法律上,這個網站沒有任何理由會被關閉,它和Dropbox、Boxnet等競爭者一樣有存在的權利。」

根據達康,Mega上線後短短幾小時吸引25萬名用戶註冊,導致網站連線不易。

每位Mega用戶將擁有50GB的免費儲存空間,比Dropbox或微軟的Skydrive等競爭對手都多。

這個新的網站由39歲的達康和3位被告的同事成立,其中38歲的行銷長巴塔托(Finn Batato)和40歲的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歐特曼(Mathias Ortmann)為德國裔,29歲的范德柯克(Bram van der Kolk)為荷蘭裔。

Megaupload被關站後,5,000萬名用戶上傳、容量多達25拍位元組(PB,1PB=1,000TB) 的資料下落不明。達康表示目前正與律師和倡議數位權利的團體設法取得資料,以歸還用戶。

警方和情報單位在調查過程中,曾經為搜索資料突襲達康辦公室和住家的方式引發爭議,為此紐西蘭總理凱伊(John Key )向達康致歉,蘋果創辦人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等網路先驅也出面聲援達康。


半導體業

南科華亞科 下季拚轉盈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塑集團旗下DRAM廠南科、華亞科本周三(23日)舉行法說會,由於去年12月DRAM合約價漲幅有限,南科和華亞科去年第4季虧損仍逾百億元,去年全年合計虧損近500億元,雖比前年合計虧損逾600億元縮減百億元,但虧損金額仍為歷史次高。

南科及華亞科為求止血,上周五宣布與美光簽訂新合約,南科終止與美光共同開發技術,估計年省百億元技術授權金;華亞科產能幾乎由美光包下,享有現貨漲價利益。這項新合約將達成「南科省研發支出、華亞科享現貨漲價利益、美光擴增產能」三贏局面。

南科和華亞科去年第4季營收同步回溫,各達70.26億元、91.12億元,季增7.2%及4.8%,但因南科減產標準型DRAM,2 家公司12吋廠產能利用率未能有效提升,加上去年12月DRAM合約價僅3%至5%,未如現貨價大幅彈升20%以上。

雖然兩家公司去年第4季虧損金額略低於去年第3季,但仍逾百億元之高,估計2家公司去年全年虧損近500億元,創下僅次前年608.89億元的歷史次高紀錄。

由於南科年虧損金額仍達300億元,台塑集團決策層雖揚言不退出DRAM市場,但決定淡出價格波動劇烈標準型DRAM市場,轉戰專注利基型記憶體。台塑集團同時精簡南科600位員工,並終止與美光先進製程共同研發,改以授權方式向美光取得新技術。

由於南科不用再向華亞科取得該公司一半的產能,南科將可把龐大的研發人力投入利基記憶體市場,估計每月可省下10億元以上的研發支出,全年即達120億元;南科將專注提升自有5.5萬片12吋晶圓廠,開發應用在各項消費性電子用的利基型記憶體、低電耗DRAM及照明用高功率半導體,有機會在第2季轉虧為盈。


亞大半導體專班 電子大廠力挺
記者莊亞築/台中報導/聯合報
亞洲大學啟動教學卓越「國際移動」計畫,全英語授課的「半導體產研專班」回響熱烈,三年多來培育四十名科技人才,今年預計再招收廿五人,含五名國內台、成、清、交理工專長學生,及廿名來自印度、印尼高材生。

班主任許健說,專班畢業生多在知名電子大廠當工程師,因此今年獲得多家電子大廠資助獎學金,可望吸引更多國際學生就讀。

亞大半導體產研專班是國內大學中很獨特的學術團隊,研發「非摩爾定律」產品技術,即類比、功率、高壓的元件物理及創意設計,先後受到台積電、世界先進、新唐科技等電子大廠獎助委託研發及產學合作。

校長蔡進發表示,許健是工研院選派赴美學習半導體的種子學者之一,二○○二年獲頒潘文淵基金會產業先鋒獎;七年前回亞大,畢業生就業百分百,攻讀博士也有優異表現,如到德國念博士的印尼籍校友Hutomo,去年獲頒二○一二歐洲最佳年輕科學家獎。

許健說,專班成立三年已發表五十五篇國際期刊論文,參加歐美等國際研討會廿多次,申請美國專利已核准二件,另七件申請中;去年入選經濟部二○一二「智慧電子學院」,負責培訓半導體工程師充電班,最近還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Hayden Taylor簽署合作備忘錄,提供台灣獨一無二的奈米印製軟體的技術行銷及創業實習。

教育部去年訪視亞大開設的全英語學程,全部七個學程均獲得「推薦」,其中每位學生每周要念五篇以上英文論文及專利的「半導體產研專班」,更獲得「極力推薦」殊榮,教育部也頒九百萬元獎勵金,成為亞大辦學特色。


台塑破釜沉舟 扭轉南科華亞科窘境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塑集團旗下南科和華亞科近半年積極進行組織改造,年初集團董事會通過再注資近200億元,延續DRAM香火,不過當務之急是扭轉財務持續虧損的窘境,因高層已達成共識,若南科和華亞科無法扭轉負循轉(虧損)為正循環(獲利),集團將不再提供奧援。

很多人好奇南科為何不減資?原因是南科一旦減資,台塑集團旗下持有南科股票的上市櫃公司均需提列資產減損。

雖然2家公司去年合計的虧損,若扣除南科持有華亞科約三分之一股權,僅約400多億元,未達500億元之鉅,台塑集團全部獲利足以承受2家公司虧損,但南科減資,將使母公司的財報也受拖累,不利整個台塑集團後續的募資計畫。

近半年來,台塑集團積極思索如何扭轉南科和華亞科持續虧損、財報陷入負循環的窘境,內部經營團隊提出的方案,經與台塑企業總裁王文淵、副總裁王瑞華多次會商後,歸納首先必須退出價格劇烈波動的標準型DRAM,其次是停止與美光共同研發。

由於事涉台塑集團與美光的產能分配及技術合約,去年台塑企業最後敲定,由與美光關係良好的高啟全出任華亞科董事長兼南科總經理,全力與美光協議新的合作架構。

這項新協議,雖宣告台灣在標準型DRAM全面退出,兆元產業夢碎,卻是台塑集團即時為南科及華亞科止血。南科估計,今年光研發支出即可省下120億元,加上不用再提列龐大標準型DRAM庫存跌價損失,財報將很快轉虧為盈;華亞科產能也因美光包下產能,可注入更多的漲價利益。


資訊產業

聯發科申設實驗室 打研發戰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指出,台灣IC設計公司面對世界級的競爭挑戰,深耕技術是保有競爭力的根本法則。聯發科已向國科會申請成立聯發科實驗室(MediaTek Labs),透過產學合作,深入布局智慧型裝置晶片和系統技術領域。

聯發科將在今年5月合併F-晨星,擠下繪圖晶片大廠輝達(Nvidia),躍居全球第4大IC設計廠。聯發科在產學合作累積豐富的經驗,蔡明介認為,台灣科技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奠基在人才和技術,產業界必須加強人才培訓,建立產學合作制度與環境。以下是蔡明介針對產學合作議題發表的看法。

問:台灣產業在人才問題以及在產學合作面臨那些挑戰?

答:台灣小國寡民,相較來說缺乏天然資源與市場腹地,要立足全球,關鍵在於高素質的人力。近年來台灣表現比較好的科技公司,都是以重視技術,並願意積極投入、長期耕耘者居多。所以我認為,台灣科技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奠基在人才和技術。

台灣如何與全世界的對手競爭人才,其中有一做法是建立海外據點以強化研發,以彌補研發(R&D)人力之不足,但卻可能有營運費用高昂、跨國研發管理不易,更有流失重要智慧財產(IP)的風險性。

釜底抽薪之計,在於加強台灣人才的培育,並計畫性建立產學合作制度與環境吸引外來人才。以往學術與產業分流,造成「學用落差」,應加強產學合作,有利人才培養的接軌,以解決此問題。

然而目前學界有太多限制,比方說:1、教授升遷與學生畢業採用論文點數,使研究變成「論文導向」而非「技術開發導向」。2、個別教授與研究人員的研究薪酬有諸多法規限制,不利吸收一流人才並給予獎勵。3、計畫審核執行與經費的使用,缺乏彈性,也無法跟上產業快速變化的步調。

產學合作需大破大立,打破僵化限制,才能真正發揮功效。政府與學界必須有勇氣打破僵化的規定,提高彈性,才能導正人才培育的窠臼,應健全人才環境,鞏固本國培養人才,還要減少制度面限制,以吸引國際人才。我們必須正視台灣已被全球邊緣化的現況。

台灣若不重視人才環境,即使是台灣自身培養的人才,也可能會被其他國家所吸收。然而目前台灣對國際人才的引進,有太多制度面的限制,相關單位應該以鼓勵代替限制。

問:國科會產學大聯盟是仿造美國半導體協會(SRC),可以落實台灣大型產業走向世界、達到創新升級嗎?

答:SRC組織研發方向,與台灣科技產業需求未盡相同,SRC 經驗未必能為產學大聯盟借鏡。因為美國SRC的研發目標是技術進程明確的半導體製程技術,然台灣科技產業面臨的挑戰,具備高度不確定性,必須擁有高度彈性。

我認為,產學大聯盟成功的關鍵,將必須克服結構性問題,使產學「同心齊步」,並提高產學研發績效相連結的誘因。舉例來說,對學術界而言,論文點數為教授升等、學生畢業、學校評鑑、經費補助最重要的指標。

在此種結構下,即使產業界提供題目與資源,學術界仍以論文發表為最重要的努力方向,並非致力於技術開發與人才培養。應該放寬自由度,讓產業界有更多主導權,而非囿於現有規定。

目前產學大聯盟雖大幅開放業界參與的程度,但在制度與審核面,仍保有許多原先來自於舊有制度的限制。建議應放寬自由度,除了讓業界貢獻產業經驗與研發資源外,能讓業界有更多主導權,修改遊戲規則,改善產學合作環境。

問:這次國科會端出大聯盟方案,聯發科也積極響應,目前的想法或作法有哪些?

答:聯發科過去十餘年來和國內外知名大學進行產學合作,已累積豐富的經驗。過去我們贊助台大成立「臺大-聯發無線研究實驗室」,以成為世界一流實驗室為目標。

此實驗室至目前為止共獲得35篇ISSCC論文,26件專利申請,有相當豐碩成果。同時也培育了優秀學生,多數也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公司也陸續和交大和清大成立實驗室,在通訊標準制定和使手機系統軟體上都有不錯的成果。

隨著聯發科在市場地位和技術的提升,我們面對世界級的競爭挑戰,中長期技術深耕布局是保有競爭力的根本法則。

由於過去累積的產學經驗,加上內部尖端的研發人才,我們透過此次產學大聯盟,邀請國內多所大學教授提出能適配企業需求和學校研究的議題。

同時我們也有一套嚴謹的程序,經過公司內部研發部門和學校教授共同討論後,制定出研究題目、時程規劃和預計產出後,最後才定案。

我們已向國科會申請成立「聯發科實驗室」,涵蓋智慧型裝置晶片和系統的核心技術領域,目前教授成員來自台大、清大、交大和中正大學。

未來產學合作要成功,有以下要素應該被認真考慮和執行:一、學校教授對產學大聯盟目標的認同:不同於過去國科會給予教授單純學術研究的計畫,產學大聯盟的主要目標是希望能透過企業的參與,將國家研究資源用於對於國內企業未來有益的研究上。教授必須能認同此一目標,定期和企業研發團隊充分溝通,並能適時調整研究目標與方向,找出能契合雙方的共同目標。

二、企業積極參與:聯發科有一群頂尖的技術研發團隊,透過積極參與計畫的制定,能確保計畫執行方向和預期成果能滿足企業未來的需求。

每一計劃都有公司內部對應的研發人員,透過定期會議和成果審查,可將業界最新競爭動態回饋至學校研究團隊,調整研究方向,確保研究成果品質,並將重要成果申請專利,作為未來競爭的重要武器。


聯發科攻遊戲機 牽動資本競賽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聯發科全力衝刺新產品,近年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已超過2成,成為去年智慧型手機晶片由單核心一路跳升到四核心的主要推手。展望今年,聯發科已將觸控螢幕、遊戲機晶片納入研發重點,搶進觸控和遊戲機市場。

晶片產品整合度越來越高,加上晶圓代工製程不斷往28奈米、甚至22奈米或20奈米邁進,IC設計因成本與研發費用跟著遞增,形成新一輪資本競賽。

攤開聯發科的研發費用,這幾年呈現跳增情況,由2007年的71.87億元,自2009年起,即一舉跳至200億元以上,占營收的比重跟著攀升,均達2成。即使2011年聯發科營收驟降到868.23億元,當年度研發費用仍達211.84億元規模,占營收比重更高達24.4%。


英特爾新處理器遲到 PC換機潮恐延Q4
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英特爾日前才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發表代號為Haswell的第四代酷睿處理器,預期6月上市,市場傳出,Haswell推出的時間可能延後,該系列主流雙核心產品延到今年第4季推出,宣告今年PC換機潮恐將同步遞延至第4季。

由於Haswell是超輕薄筆電(Ultrabook)的重要推手,若延到今年第4季, PC代工廠期待的換機潮也將延到第4季,減弱今年換機潮動能。不過,Haswell系列最高階的產品仍會在第2季如期上市,只是高階產品價格過高,對於推動PC換機潮的影響有限。

PC零組件廠指出,到目前為止,上半年的筆記型電腦(NB)動能還看不到,只能寄望下半年恢復成長動能,但若英特爾主流雙核心的產品延後到第4季推出,代表第3季市場觀望氣氛濃厚,類似去年第3季(在微軟第4季發表Windows 8前買氣急凍),今年「返校潮」可能再度無望。


黃偉祥經營哲學 有老子精髓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大聯大董事長黃偉祥行事低調,廣閱中西群書,從中汲取經營智慧。黃偉祥的經營哲學,奉行老子道德經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精髓。

其實,從世平與品佳合併,進而納入富威、凱悌、詮鼎及友尚,大聯大集團控股年營收由2005年推動合併前的300多億元,如今加計主要子集團,2012年營收規模已達3,600億元,增加了11倍,集團獲利也由近7億元躍升逾60 億元,與全球最大IC通路商艾富利(Avnet)只有一步之差。

黃偉祥創設的大聯大控股集團的模式,成了各大EMBA課程研究個案。不過,他從不以此成就而自喜,反而不斷提醒員工,不要妄自尊大,不要忘了當初成立的初衷,朝設定的目標持續前進,不為旁人歌頌及世俗名利所惑。

黃偉祥認為,一個企業負責人做決策時,眼光必須放遠,同時必須透過建立機制,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他強調,現今看到的很多大樹,都是經過小樹苗,逐漸茁壯。

就像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所寫的《選擇卓越》(Great By Choice)中,描述來自挪威和英國的兩支隊伍,同時展開南極的探險旅程。

他們都是5人隊伍、裝備齊全,都希望自己能率先抵達終點,成為人類史上第一群站上南極點的紀錄開創者。不過,在一樣的天候環境之下,挪威探險隊無論晴雨,每天一定要前進20英哩,不准多也不許少,更不得有任何藉口逃避;英國隊因為天候不佳,連續休息6天。

結果兩個月過去,挪威隊依照原訂計畫,踏入這塊前人未達的處女地,達成目標並全身而退、風光返國;英國隊因行程落後,只能懊悔地看著南極點上的旗幟興嘆,在回程時一場暴風雪吞噬他們的性命,全軍覆沒。

黃偉祥舉書中兩隊為例,這跟企業經營道理其實一樣。設定目標就要往前走,企業若是走對的方向,就持續去做、持續走下去,終究會達目標;反之則萬劫不復。

如今他也用同樣的心態,默默推動企業社會責任(CSR)。他跟內部所有主管說:「不必急,一步步讓所有員工知道什麼是CSR?我們CSR的方向在那?要怎麼做?同時讓他們知道,若能持續做下去後,5到10年它會長出果實出來。」。


黃偉祥專訪/流程創新 台廠國際化關鍵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問:大聯大集團是否會思考新的商業模式,擴大營運規模?

答:通路業是需要靠人去推動和運作的行業,它不會因為某項新技術突破,進而襲捲全球。每個人可以做的生意是有限的,大聯大集團今天生意可以做那麼大,是因我們有幾千個行銷和業務人員他們累積出來經驗。他們知道如何去找好的客戶,包括研判他們的信用、是否值得信賴。因此,通路業走向國際化,在人員培訓及建立客戶長期穩個關係,都會面臨很大的挑戰,必須得一步一步來,並非一蹴可幾。

舉個例子,像很多具有百年歷史的銀行機構,也是透過慢慢設立分支機構,讓當地客戶了解他們的信用而一點一滴累積下來;IC通路業情況和銀行業也相近,在雙方建立互信的基礎下,逐步擴大規模。

問:你如何看待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答:產品創新本來就企業要走之路,創新的方式有很多,除了產品本身,還包括流程、製造及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創新有可能創造出有潛能的「最後贏家」,但不一定是贏家。像蘋果採用很多技術,但很多都不是它發明的,它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靠商業模式的創新。

不過,我不鼓勵台灣企業大力去投注在商業模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成功二大要件是市場(Market)及訣竅(Know-How),我覺得台灣這兩項領域還差太多,國外各大學機構幾乎天天在演練,我們的知識及許多大環境還無法配合。

換句話說,商業模式創新是要許多文化及環境去配合,反而產品本身功能、設計或流程的創新較務實。現在政府積極在推動創新,我個人相當擔心政府會拋棄台灣企業最強的流程創新。

這些流程的創新,是台灣很多企業由小到大、由本土到國際化的成功關鍵。就算是蘋果,若沒有熟悉所有生產流程的現任執行長庫克,光靠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也無法達到今天的境界。因此,商業模式創新一定要建立在紮實的生產流程等基礎上,成為「最後贏家」的機會才會比較大。像國際大導演李安,他有很好的點子,背後也一定很好的團隊,才能將它的點子實現。


訊息公告

Google用小螢幕玩出大勢力!
Google所有附加的軟體應用平台都是免費且開放,但這些服務仍可導入關鍵字廣告,並且和網友互動,這些正是它順利轉進新興小螢幕族群,營收大增的原因。

分享幸福小宇宙 【e世代文學報】徵文贈書
沙沙沙的寫字聲、達達達的打字聲...寧靜的寫作時刻,是無可取代的幸福小宇宙。【e世代文學報】舉辦專欄作家徵文活動,入選致贈散文集一本。

聯合理財網 money.udn.com
本報著作權為「聯合理財網」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貼或節錄。
若對電子報的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貼授權,請寄至:
emoney@udn.com
台北縣汐止市大同路一段 369 號 3F TEL:(02)8692-5588 FAX:(02)8692-5851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