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資入台投資的動機,不外乎拓展台灣市場、建構兩岸分工體系、打造全球布局重要環節,以及利用台灣人才與技術等。儘管至今台灣政府開放陸資來台投資三年半,但陸資入台投資意願不足、步伐緩慢、規模較小,除2012年成長勢頭良好之外(投資件數較2011年增加35.29%,投資金額成長650.11%),總體上不如預期,基本上還處於試探性投資階段。原因何在?首先,在長達2年9個月的前二階段開放期間,台灣開放給陸資投資的業別相當有限。在有限開放的業別中,台灣開放陸資投資的項目,主要集中在勞動力密集型、資源消耗型的傳統產業,製造業以食品、飲料、紡織等為主,服務業以餐飲和批發零售為主。
這些產業在台灣不但發展相對飽和,市場競爭激烈,且成本高、利潤低,欠缺吸引力。真正對陸資有較強吸引力的項目,如金融服務業、專業服務業與高科技產業等都未開放。
其次,台灣對陸資投資人資格限制過於嚴苛,不僅禁止大陸投資人的如下投資申請案:在經濟上具有獨占、寡占或壟斷性地位的投資申請案;在政治、社會、文化上具有敏感性或影響國家安全的投資申請案;對台灣經濟發展或金融穩定有不利影響的投資申請案,而且,高度限制大陸軍方投資或具有軍事目的的投資人入台投資。
結果,大陸138家國有企業中9家軍方投資的國有企業入台投資被禁止,其它129家非軍方投資的大陸國有企業入台投資也被嚴加管制。而眾所周知,大陸的國有企業目前是大陸對外直接投資的主體。
再次,台灣關於陸資來台投資的相關規範及配套措施不力。陸資入台投資是一個涉及資金運作、職工招聘、土地房屋、人員居留等多個方面的系統工程。
對於陸資來台投資涉及的相關規範及配套措施,除台灣經濟部訂定的《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大陸地區之營利事業在台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許可辦法》2項許可辦法外,尚涉及陸資投資人及其眷屬在台停留、就醫、就學、金融需求及購買不動產等配套措施,涉及台灣內政部、教育部、衛生署、金管會等多個主管機關。然而,台灣有關部門的相關命令規章卻未能與時俱進加以調整和改進,造成陸資入台投資經營相當不便。
最後,陸資對當前兩岸關係的穩定性存疑。台灣投資環境雖然自2008年國民黨執政以來因兩岸關係的改善而處於改善之中,但由於兩岸經貿關係至今尚未實現完全的正常化,加之在台灣的選舉政治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穩定性因民共兩黨(民進黨、共產黨)尚未形成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政治共識與互信而具有不確定性,也影響陸資入台投資的意願與步伐。
作為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一個重要標誌,開放陸資入台投資,實現兩岸投資關係正常化,不僅可以直接吸引部分陸資入台投資,而且意味著台灣內外資本可以有機連接,台灣內外產業可以融合發展,台灣內部企業可以全球化運作,從而有效提升台灣內外投資人對台灣經濟發展環境與投資環境的信心,促進台灣經濟與就業的成長。
現在的問題是,過於保守的開放政策讓台灣依然無法與大陸進而與全球有機連接,台灣投資環境與發展環境將無法從根本上得到改善。
更為重要的是,當前台灣政府實行象徵性而非實質性的開放政策,必將導致開放成效不彰,從而致使台灣民眾對經濟民生可能繼續「無感」,不僅將留給政策反對者以再次反對的理由,而且,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台灣民眾對台灣政府的繼續支持。
(作者是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文章摘錄自預定於3月底出版的《兩岸經貿關係的機遇與挑戰》一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