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中國國四排放的最大贏家 宇隆(2233)今年獲利挑戰一個股本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e研快樂日語初級報】提供日文初學者實用生活日語,以及東京旅遊資訊,體驗日本文化並將所學用於生活中。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8/27 第15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金融家月刊
       
 

 本期焦點:

   ●中國國四排放的最大贏家 宇隆(2233)今年獲利挑戰一個股本

 

 延伸閱讀:

   ●下半年6大投資機會 連結明年漲勢

   ●飆股五大印記 買在甜蜜起漲點

中國國四排放的最大贏家 宇隆(2233)今年獲利挑戰一個股本

文/周郁懷

  

過去幾年汽車產業,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汽車產業受到金融海嘯影響,造成消費者對於耐久財需求大減;如今,景氣開始有感回升,不論是新購車的族群,或是過去那些該換而未換的老 舊車,勢必都會推升汽車業的有感復甦…

飆股跡象一、投資人不熟悉
掛牌僅一年多 每年卻維持4~6元以上高水準

宇隆(2233)成立於1987年,憑藉著深厚的技術研發實力,在精密金屬加工耕耘20 多年之久,主要從事車床、鑽床、磨床加工以及熱處理和表面處理等。在產品的應用結構部分,宇隆今年上半年在汽車類(主要產品為引擎系統的噴油嘴零件)占比重67%、醫療占比重15%、工業應用(包括高單價腳踏車花鼓)占16%、光學及家庭應用占5%。由於該公司直到2011年11月才正式掛牌上櫃,投資對其較為陌生,不過回顧宇隆過去三年的獲利數字,每年平均4~6元以上的水準,符合巴菲特所說,避開熱門行業裡的熱門股票,留意被冷落,不再增長的行業裡的好公司總會是大贏家。

飆股跡象二、政策面受惠

「國四排放標準」汽車零組件受惠

受到金融海嘯影響,過去幾年汽車等耐久財成長動能減緩,但如今景氣開始有感回升,汽車產業再度採足馬力,目前占宇隆營收比重高達7成的「汽車引擎」業務,預計在中國「國四排放標準」政策下,未來會有很大的發展。所謂「國四排放標準」指的是中國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各地開始制定嚴格的重型卡車排放標準,希望能在國家第四個階段的減量排放計畫,能比照「歐四」標準。而解決這個最根本的方法還是在引擎設備的改善。由於柴油引擎的好處主要在扭力較強,過去都是大馬力的車種為主,而中國大車或是重卡(聯結車、貨櫃車)去年一年共銷售約110 萬輛,目前全球有能力生產出符合國四排放標準的全球廠商包括Bosch(博世)、日本DENSO 及美國DELPI 都有相關技術,不過,技術領先者仍為Bosch,而且,Bosch 在中國布局的產業鏈深度,具絕對領先的關鍵地位。

飆股跡象三、打入車廠供應鏈 可替代性低

由於汽車零組件若涉及行車安全或廢氣排放標準時,通過車廠認證時間相當久,且一旦打入車廠零組件供應鏈,被更換的可能性相當低。宇隆自2004 年切入Bosch 柴油事業部門的供應鏈體系,花了整整2年的時間,才打入Bosch 零組件供應鏈,主要出貨項目為備流管(backflow tube)與基座(Housing),以宇隆在Bosch 備流管等零組件供應鏈佔有率達3 成,在Bosch 中國大陸供貨量更達9成,足見宇隆產品進入障礙的高門檻。目前宇隆是Bosch「全球優選供應商」及亞太重要區域策略合作夥伴,更是Bosch 柴油共軌系統精密金屬零件主力供應商,近期因歐元升值,Bosch 調整歐洲供應商的供貨比重,增加宇隆供貨比重;此外,今年出貨快速成長客戶還包括Borg Warner,今年以來傳動鏈條拉貨也相當積極約占營收比重由去年3~4% 提升至10%。

  

飆股跡象四、新產品帶動今年獲利挑戰一個股本

而在醫療應用上,宇隆主要是供應丹麥知名醫材公司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宇隆已在去年第四季與諾和諾德合作開發第四代筆型胰島素注射器的關鍵零組件,今年將推至第五代,預計今年中新產品效應即會有所助益。此外,由於中國大陸投資環境愈來愈差,目前宇隆新訂單還包括來自於日本電裝公司(Denso)也決定與宇隆簽約合作技術移轉,宇隆預計投入1億元於今年底前擴一條產線,明後年陸續各增一條線,預期明年就可貢獻營收1~2億元,訂單量相當可觀。

飆股跡象五、本波漲勢來自於外資進駐

以宇隆最新公布的營收數據來看,7月營收1.65億、年增51.49%,顯示外在條件(國四、汽車產業復甦)與內在因素(新客戶、新產能)刺激之下,營收成長力道強,就短線籌碼面而言,外資持股張數由原先的324張,暴增為3310張,持股比重由0.86%,大增為8.83%。本波段漲幅似乎外資功不可沒,但即便公司短線股價已由波段90元上漲到130元,而就中長線而言,公司持股大於千張之大股東,最近一個月仍買超1987 張,持股異動約為5.3%,顯示內外資同時看好其未來發展,或許可列為長期追蹤的飆股。

  

   

【更多完整內容,請見《金融家月刊》第62期】

 
下半年6大投資機會 連結明年漲勢

 

2013年過了三分之二時間,我們幾乎可以判斷出2013 年一整年的投資機會全貌!如果用幾個形容詞來說,今年是充滿智慧的一年,因為不追高、不殺低的理性投資在今年全數抬頭!讓股價的漲跌完全吻合產業的趨勢,今年是散戶藉由趨勢投資的元年!

趨勢一:高階智慧手機股直轉急下,蘋果及hTC全部趴下,下半年看不出有爬升跡象
蘋果受限於新產品的後續創新力不足,以及換機潮趨緩,再加上穿戴式新產品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市場開始出現不耐煩等待的聲音。台灣的蘋果供應鏈雖然今年的獲利還是相當不錯,例如鴻海宣稱仍有7元、可成10元以上獲利,但鴻海股價仍撐不起來,可成甚至轉為空頭走勢。手機市場不是不見了,是被興起的中低階功能機給擠掉了。中國銷售前10名的手機品牌有6 個是中國品牌功能機為主的品牌,中興通訊、華為手機等等,hTC被擠出十名之外,甚至市場持續出現「宏達電被併購」揣測聲浪。這些變化告訴我們,中國手機市場相當排外,並且只要基本通話、通訊錄、上網、簡訊、微信等,台幣5000元以下的手機在中國才賣得開。台灣的功能機代工廠因為中國功能品牌機的抬頭,華寶(8078)、英業達(2356)、仁寶(2324) 股價紛紛大漲,眼看下半年的手機趨勢應該已經形成,就是低價當道!英業達、華寶持續看好。英業達從12元在短短3個月內漲到22元,主因是接到小米機訂單;而華寶自鴻海手中搶下蘋果訂單,讓股價從42 元左右一口氣衝到50元左右!

趨勢二: 聯發科的威脅一關關,今年狀況不錯,但未來的前景沒有把握。

聯發科今年的獲利應該維持高峰,因為中國手機的4核心推動潮是可持續的,但未來有2 關鍵是:8核心的行銷策略如何與博通(Qualumn) 爭高下,另外,展訊自美國下市準備回上海掛牌,可見未來對資本市場的募資或中國本土市場的專注應是展訊唯一的主要策略。聯發科(2454) 股價上半年並沒有隨著逐季出來的獲利好消息一路走高,其周邊的京元電(2449)、頎邦(6147) 等也都隨之遇壓拉回,可見未來的獲利還要再多觀察才能斷言,下半年股價彈高可先出場。

趨勢三:台積電的未來是一場大豪賭!沒有外資敢說一定贏!

高達7000億元的投資投入,這是3 個股本以上的高投資!這是一場與英代爾跨入晶圓代工的第一戰,也就是未來3年英代爾就是要靠14吋晶圓、10奈米打下一場戰役,這對於過去10年一直獨居世界鰲頭,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台積電面對的是忽然跳出一個個子比他更大更強的打架對手,已經有未雨綢繆的外資不再繼續買進台積電!
這不只是對台積電股價有壓力,對於整個台灣電子產業也都會有壓力,因為供應鏈是整條整串的,以印刷電路板(PCB) 來說,不只是台積電的豪賭,也是PCB產業航向不可知的未來!台積電還有50%左右毛利,那只有不到5%-7% 的PCB、零組件業者要如何繼續跟進投資,有時想來還真會捏一把冷汗!要如何轉向接單、分散訂單來源,未來在在存著變數。

【更多完整內容,請見《金融家月刊》第62期】

 
 
飆股五大印記 買在甜蜜起漲點

文/周郁懷

產業鏈,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彼此依循著簡單的規則互動著。在知識經濟時代,各產業紛紛遵循著春夏秋冬的季節運行著。創新的公司往往大發資訊財,而成熟型的公司往往也能透過轉型,搖身一變躍成市場追捧的飆股之星…

一旦初始條件(initial condition)或均衡狀態產生些微變化時,也會因為後續一連串連鎖的突變,而產生巨大的影響。最耳熟能詳的例子,就是氣象學家愛德華• 羅倫茲(EdwardLorenz)提出的「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氣象很難長期準確預測,因為任何些微的變化,歷經一段時間的連鎖推演,就可能會產生不同的
結果,所以他無法回答在巴西一隻蝴蝶振動翅膀,會不會觸動氣流,在美國德州掀起龍捲風。

枝微末節往往誕生出飆股

同樣地,我們的股票市場也是一樣,很難對公司、產業、國際經濟做長期的預測,公司必須留意許多細節,因為鮮少有人預料到,一個微小、不起眼的變化,就像美國的次貸決策,竟然可以在全球經濟釀成這樣的大風暴。我們觀察去年上市櫃企業中,除了新一代創新公司外,也不乏一些過去大家耳熟能詳的老牌企業,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股票在資本市場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飆股類型在成熟/新興市場取得利基 獲利基礎支撐股價走勢

股票市場的走勢,向來是忠實的反應公司的獲利。由於區域布局完整,供應鏈聚落形成,使得台灣自行車產業已不再懼怕低價競爭。去年以來受惠於中國自行車產業「井噴」,包括巨大(9921)、美利達(9914)、桂盟(5306)等品牌廠及零組件廠,也都搭上這波節能、減碳、休閒的商機,近一年股價漲勢凌厲。市場預估中國自行車市場需求將有兩位數以上的年複合成長,目前兩大自行車品牌廠約有30% 營收來自中國市場,且皆鎖定高價位自行車進行擴產,以提升整體ASP 單價,市場給予自行車類股評價也逐漸從10~15 倍本益比(PE)往15-20 倍靠攏。

【更多完整內容,請見《金融家月刊》第62期】

 
 
top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