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盯著電扇歡呼…嬰兒型點頭痙攣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e研快樂日語初級報】提供日文初學者實用生活日語,以及東京旅遊資訊,體驗日本文化並將所學用於生活中。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3/08/27 第382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盯著電扇歡呼…嬰兒型點頭痙攣
骨頭恐潰爛!拔牙評估勿輕忽
牙根化膿 堵呼吸道差點送命
健康名人堂/台灣需要幾個「醫學中心」?
健康焦點 貧血腹脹 竟是大腸癌第四期
「健人就是腳勤」 走出健康自信
保健優概念 防腸病毒!漂白水稀釋 替玩具消毒
健康小叮嚀/志工社會接觸多 防失智、益延壽
桃縣社區雨後積水 「清清消」趕病媒蚊

醫藥新知
 
盯著電扇歡呼…嬰兒型點頭痙攣
記者田兆緯/台中報導/聯合報

2歲蔡小弟常盯著電風扇和時鐘不放,看完還會興奮點頭舉臂,家長以為孩子非常喜歡圓形會動的東西,但頻率愈來愈高,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孩子罹患癲癇中的「嬰兒型點頭痙攣」,若不及早治療,恐影響智能發展。

住台中的蔡小弟,每到晚間就喜歡緊盯著旋轉中的電風扇或時鐘上移動的秒針,看完還會點頭,舉起雙手做出歡呼的姿勢。剛開始家長覺得有趣,但半年下來,蔡小弟的行為不僅每天持續,頻率也愈來愈高,覺得有異,趕緊帶去就醫。

光田綜合醫院兒童發展門診醫師江國樑診斷後,發現蔡小弟是罹患了「嬰兒型點頭痙攣」。

江國樑說,「嬰兒型點頭痙攣」屬於較難治的一種癲癇,好發於兩歲的嬰幼兒;發生原因可能和腦病變、先天性感染、遺傳性代謝異常、大腦畸形、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與頭部外傷等有關。

典型症狀就是會不自主前後點頭,有時還有像蔡小弟高舉雙臂的四肢伸展動作。江國樑表示,由於旋轉的東西會誘發癲癇發作,且夜晚要睡前或睡醒時是好發時間,所以蔡小弟才會在晚上不自主緊盯電風扇和時鐘。

江國樑建議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疑似症狀,可利用手機將發作情況拍攝下來,有助於醫師做正確的診斷。

 
骨頭恐潰爛!拔牙評估勿輕忽
記者吳淑玲/永康報導/聯合報
「拔牙造成骨頭潰爛,引起醫病關係緊張!」奇美醫學中心口腔顎面外科主任林哲毅說,原因是病人可能有系統性疾病,還有骨質疏鬆患者常需服用的雙磷酸鹽類藥物,可能造成拔牙後某些併發症,建議開始服藥前先解決牙齒問題,減少日後風險。

林哲毅說,目前牙痛已有相當好的治療方式,可保留牙齒及其功能,非到萬不得已才需要拔除。而拔牙一定要先經醫師評估,尤其本身有服用抗凝血劑的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患者,以及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者。

其中雙磷酸鹽類藥物的主要作用可抑制蝕骨細胞作用,減少骨質流失,用來治療停經婦女骨質疏鬆症、預防乳癌或攝護腺癌發生骨轉移患者骨骼受傷等,但可能引起拔牙傷口不易癒合問題,嚴重者會造成骨頭潰爛。

據奇美醫學中心統計去年接受單純齒切及複雜齒切手術病人共1775例。併發症發生率為1.92%,其中含術後出血、蜂窩性組織炎、骨髓炎、神經損傷、落入頭頸部組織間隙等。

林哲毅說,近年國內外都有零星案例發生,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都已在此類藥物仿單上註明,提醒醫師及民眾注意。患者拔牙前應確實告知牙醫師本身疾病及服用藥物情況,甚至需先會同其他科醫師評估。

 
牙根化膿 堵呼吸道差點送命
記者謝恩得/嘉義報導/聯合報
70幾歲婦人因牙齒殘根感染,造成口咽部、鼻咽部出現腫膿,還阻礙呼吸道,呼吸困難幾乎喪命,婦人轉診到聖馬爾定醫院,緊急手術後才康復。

聖馬爾定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徐偉凱表示,此類感染嚴重者會導致頭頸部蜂窩性組織炎,若感染延伸到縱膈腔,將引發全身性感染,甚至可能造成敗血性休克。

他提醒,有糖尿病、洗腎、肝硬化、化療或是營養不良等病史,免疫力較差,更要小心提防這類感染。他說,並不是所有殘根都需要拔除,但需要經醫師評估,如果牙根夠強壯,沒有牙周病,經過適當治療,仍然可以保留。

 
健康名人堂/台灣需要幾個「醫學中心」?
葉金川/聯合報
現在台灣有12家醫學院,卻有19家醫學中心,而醫策會今年的醫院評鑑,北、中、南申請醫學中心評鑑的醫院不在少數,所有區域醫院的終極目標都是要成為醫學中心。

這不禁讓我們想問,到底什麼是「醫學中心」?台灣需要幾個「醫學中心」?

在這同時,社區醫院協會也陳情衛生署,並要求:健保支付標準調整要兼顧各層級醫院發展,調整預算要依目前服務量占率,分地區醫院和大醫院兩區塊,並依不同方式調整支付標準,並聲稱要全力抗爭,以捍衛地區醫院的權利或生存。

醫院分級 造成矛盾分立

台灣這樣無窮止盡的增加醫學中心,遲早會偏離醫學中心的定位,而醫院分級,造成大型醫院不斷增加擴大,大小醫院矛盾分立,現在是時候去檢討醫院分級的目的和利害得失了。

我們回頭來看看,什麼是「分級醫療」?1982年前衛生署長許子秋回國,即開始著手規畫,將英國體制的國家衛生服務制度(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的概念帶回台灣,依照這種規畫分配式的衛生服務體制,將台灣醫院分成四級: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基層醫療。

當時的台灣,醫療資源十分缺乏,醫療水準參差不齊,為了讓醫療資源與人力能夠足夠而平均,讓民眾「在半小時之內找到醫師,最慢一小時到達醫院」,設定人力病床發展目標,以醫院分區分級為手段,規畫完成「醫療網計畫」。

醫療網自1985年實施,2000年為目標完成年。在分區方面,配合經建會地方生活圈分為17區,分級方面,把醫療服務分成4個層級,建立轉診制度,強調各層級醫院間的合作,提高就醫的可近性。

分級政策 小心變爛攤子

隨著醫療網近30年發展,醫療資源已經足夠了,部分都會區甚至還有醫療資源過剩的現象,所以規畫、分配已經轉為管制、淘汰。而我們的醫院基本上是一個以私立機構為主的醫療體系,是一種競爭式的醫療環境。

雖然當初規畫了轉診制度,但因為在競爭環境下,強制轉診制度困難重重,沒有辦法像英國採家庭醫師制度,並用層級式的方式強制轉診。

1995年全民健保開辦,無法強制民眾就醫場所,因此也改以半鼓勵的方式,以差額式的部分負擔,讓民眾到大型醫院就醫時,需要付出較高的部分負擔費用。

在這種情況下,醫院分層級的意義就愈來愈淡了。主管機關不能對醫院分級政策毫無想法,任憑各醫院予取予求,如果這樣下去,到最後台灣只剩下醫學中心跟開業醫師,小型醫院會漸漸地被淘汰掉,這個爛攤子最後要怎麼收拾呢?

今天因為有全民健保,醫院跟醫院之間的差距愈來愈少,特別是在都會區,醫院間的差別只在於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上的差異,在醫療品質上的差距已經降到最低。我們可以發現都會中心的醫療環境,其實就只剩下兩個層級,基層醫療跟醫院,轉診的情況幾乎都是開業醫師轉給醫院,醫院轉給醫院只發生在特殊的案例。

教學功能 不限醫學中心

醫學中心當初規畫其實就是醫學院的附設醫院,是為了要訓練見習學生、實習醫師、住院醫師、專科醫師。但在今日,能夠訓練醫師的醫院愈來愈多,不只是醫學中心,一般醫院和專科醫院都可以勝任教學功能。

一個醫學院可以有好幾家的教學醫院,譬如慈濟大學醫學院可以有4個教學醫院,臺北醫學大學可以有3家教學醫院,但其中只有一家是它附設的教學醫院。所以醫學院的附設醫院,就是醫學院自己經營的醫院,陽明大學醫學院有附設宜蘭醫院,但是榮總是它主要的教學醫院!

如果是醫學院附設的,就叫附設醫院,醫學院可以有很多的教學醫院,而且也不一定都要大型綜合醫院,像癌症醫院、性病專科醫院、感染症專科醫院,精神科專科醫院、胸腔專科醫院,這些也都可以變成各專科的教學醫院,當然社區醫院也可以成為社區醫學的教學醫院。

醫院應該依醫療法只分成綜合醫院、專科醫院、醫院、基層診所,而評鑑就應該只評好或不好,分成特優、優、合格…等。至於它是教學還是非教學醫院,它能夠做哪些教學訓練,那就依教學醫院評鑑的規定。醫療只有好不好,沒有層級的問題,更不是愈高層級的醫院就愈好。

一個好的醫療體系,要能把所有的醫院醫療品質拉齊,醫院間只有服務項目不同,當醫院提供的服務項目相同,品質水準相同,支付也應該相同。

(本文作者葉金川為前衛生署長、慈濟大學教授)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健康焦點
 
貧血腹脹 竟是大腸癌第四期
記者陳信利/斗六報導/聯合報
一名30多歲上班族,平常喜愛吃炸雞、燒肉,很少攝取蔬菜、水果,更幾乎不運動,體檢發現有輕微貧血,但未在意,直到2個多月前開始出現反覆便秘、腹脹等症狀,到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就診,才發現竟已罹患大腸癌第4期,經化療和標靶藥物等治療後,病情已獲穩定控制。

成大斗六分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李欣學昨天呼籲民眾,平常除應注意飲食生活習慣和健康檢查,一旦發現貧血切莫輕忽,應尋求專業醫師找出正確病因,以免延誤病情。

李欣學說,大腸癌前期經常沒有症狀,但因長期腸胃道慢性出血,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有些患者可能會在抽血檢查時發現,或因貧血造成頭暈、無力等症狀就醫,民眾和醫師若未察覺,很可能被誤診為因其他原因造成的貧血,錯失早期治療癌症時機。

李欣學表示,新一代化學治療藥物併用標靶藥物,是目前治療大腸癌最佳選擇,從去年底起,癌思停與爾必得舒等2種標靶藥物已獲健保給付,再搭配新一代化療藥物抗癌妥及傳統化療藥5-FU進行治療,大部分腫瘤病患都能獲有效控制,更有部分病患腫瘤縮小到幾乎看不見,甚至能由手術,將原發及轉移病灶一併完整切除。

 
「健人就是腳勤」 走出健康自信
柯俊銘/公職臨床心理師/聯合報
這陣子只要開車駛上自家附近的高架橋,目光很難不被前方大樓外牆的巨幅廣告所吸引。一句出現在知名清裝劇「後宮甄嬛傳」中華妃所言的經典台詞,取其諧音改成「健人就是腳勤」,藉以作為推廣運動的標語,令人看了不禁莞爾。

走路運動 世衛也認同

近20年來,探討走路對個人健康維護的文獻不勝枚舉,其養生功效普遍獲得學界支持,連世界衛生組織(WHO)都稱走路是最完美的運動,鼓勵民眾養成習慣。而台語俗諺也說:「兩腳走,三腳勇」,強調走路對整體健康的保固。

走路是一種方便、簡單、溫和與全身性的有氧運動,目前已被確認具控制血糖與血壓、增進免疫力、減少罹癌風險、避免肥胖、促進新陳代謝、強化肌肉與關節功能及改善性能力等益處,甚至有報告證實每天勤練快走可以延年益壽。

走路好康 身心都受惠

走路的好康不只侷限在身體保養,心理健康也能從走路中受惠,介紹如下:

1.提升腦力: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者曾針對6千名65歲以上婦女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每天走的路愈多,記憶力衰退愈少。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團隊則發現,常走路能激發大腦迴路的連結,讓腦筋變得更靈光。

2.預防失智: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學者發現,常走路的老年人(註:每天要多於四分之一哩)得失智症機會比不愛走路者少了一半。匹茲堡大學團隊則發現,步行運動量愈大,有助減緩大腦灰質區的皮質萎縮,降低失智風險。

3.改善失眠:美國西雅圖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醫師針對一群年齡介於50至75歲且有失眠問題的婦女進行實驗,結果顯示只要每周5天,每天早上快走1小時,相對於未走者,有走的人晚上傾向好睡許多。

4.紓解壓力: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學者針對135位大學生進行實驗,他們都有和壓力有關的身心症狀,如焦慮、疼痛等,結果發現有規律走路運動者,比起懶得動或劇烈運動者,壓力感受較低,不適明顯好轉。

5.緩解憂鬱:英國斯特林大學與愛丁堡大學學者合作,搜索11個國際醫學資料庫,找出超過1萬4千份研究進行整合分析,結果發現對於輕至中度憂鬱症患者而言,有規律步行運動者比沒有的人病情進步較多,效果不輸吃藥。

6.沉澱心靈:專家指出,走路可視為冥想或瑜伽的一種形式,在調整動作節奏與呼吸過程,能讓人逐漸放鬆,進而擺脫煩惱,求得心神安寧。同時也能藉此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針對未來或人生課題作深層、長遠的思考。

7.拉近距離:因為走路,途中難免會遇到同好、熟人,大家互相打招呼,彼此交流、聯誼,有助排解寂寞、無聊,擴展本身的社交圈。若能多和家人結伴同行,既增添從事該運動的樂趣,也有助於夫妻、親子的感情升溫。

若您打算開始健走,建議選在早餐前或晚餐後1小時進行,地點則安排在車少、樹多和空氣新鮮處為宜,速度與時間可依體能狀況漸增。過程中要保持抬頭挺胸,雙手自然擺動,走到有點喘,身上會發汗,就已發揮強身作用。

更重要的是,最好每天都走,所謂「一步一腳印」,只要不斷地堅持與付出,相信健康也會隨之而來。

 
保健優概念
 
防腸病毒!漂白水稀釋 替玩具消毒
記者祁容玉/板橋報導/聯合報
學校開學將屆,新北市衛生局日前調查發現,約有三成家長不瞭解腸病毒重症前兆和預防方式,昨天由衛教人員示範正確消毒方法,也提醒家長若發現孩童出現嗜睡、突然全身抽搐、持續嘔吐等症狀,一定要盡快就醫。

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技正蔡坤儒表示,開學後孩童聚集在學校和幼兒園,是每年腸病毒流行高峰期之一;由於今年全國8例腸病毒重症病例中,新北市占了2例,為提前因應,8月12日到16日針對腸病毒防疫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121份有效問卷。

昨天公布調查結果,發現近三成家長對腸病毒重症前兆的認知有誤,有三成三家長誤以為腸病毒可注射疫苗預防,還有三成家長沒有經常清洗孩童的玩具。事實是腸病毒沒有疫苗,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正確勤洗手,並在出現重症前兆時盡快就醫,把握治療黃金期。

衛生局人員昨天示範正確消毒方式,民眾可用一匙免洗湯匙漂白水加入一瓶2公升寶特瓶的清水,就能製作出消毒效果佳的500ppm濃度漂白水,用來擦拭桌椅、地板、環境消毒,擦完不要再用清水擦拭。

若要消毒孩童玩具,需將玩具浸泡消毒水30分鐘,再以清水沖洗後拭乾,衛生局也強調,孩童若出現意識不清、手腳無力、突然全身抽搐、持續嘔吐或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都是腸病毒重症前兆,家長一定要盡快帶孩童就醫,若有相關疑問可電洽衛生局專線2258-6923,或洽詢各區衛生所。

 
健康小叮嚀/志工社會接觸多 防失智、益延壽
整理/記者黃文彥/聯合報
擔任志工能延長壽命,但秘訣在於密切的社會接觸,而非責任感。

研究發現,擔任志工可增加社會接觸、避免獨處,有助預防失智,甚至降低高血壓、中風風險。不過,如果付出已成為負擔,對於健康沒有好處。

資料來源/BMC Public Health

(本專欄每周二在健康版見刊)

 
桃縣社區雨後積水 「清清消」趕病媒蚊
記者李世宸/桃園報導/聯合報
潭美颱風和連日午後大雨,縣內部分社區積水,桃園縣衛生局走訪各淹水區做衛生宣導,教導民眾針對泡過水的居家環境及廚具消毒。

這些積水、淹水的地區有龍潭鄉上華村、富林村及中正村10多戶民宅水淹及膝約50公分,衛生單位這二天前往關心,教導民眾做好清潔消毒工作,村長也主動協助衛生所人員發放漂白水。

而潭美颱風和午後陣雨,八德市瑞祥里及大溪鎮仁義里約有230戶民宅淹水,衛生單位第一時間前往關心並進行衛生教育。

衛生局提醒民眾,災後可能出現的傳染病包括因食用不潔食物造成的腸胃道疾病或因傷口接觸汙水而感染的鉤端螺旋體感染症,以及下雨後積水容器孳生病媒蚊傳染的蟲媒疾病。

衛生局指出,為了降低傳染病發生的風險,淹水退後,民眾可依「清清消」口訣進行「清除、清潔、消毒」三步驟,清除居家內外的積水容器,使用肥皂水清潔家俱及地板,最後使用稀釋的漂白水,針對泡水過的環境及廚具進行消毒。

衛生局將持續監測縣內傳染病流行狀況,民眾如於水災後出現發燒、腹瀉、畏寒、骨頭關節痛,應儘速就醫,相關疫情諮詢可洽衛生局防疫專線3363270 。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