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8日 星期四

陸首富宗慶後:政府別再亂投資了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8/09 第300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兩岸財經要聞 陸首富宗慶後:政府別再亂投資了
商情資訊 高盛:大陸壞帳上看90兆
大陸對東協飆速成長 超越日本
大陸7月進出口 雙雙負轉正
服貿遲不生效 鄭立中:貨品協議年底難簽
李嘉誠賣百佳 沃爾瑪競標
廣東LED產業黯淡 倒債落跑頻傳
中國工商銀行 將買倫敦業務
越秀集團 想併香港創興銀行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兩岸財經要聞
陸首富宗慶後:政府別再亂投資了
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首富、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接受「中國慈善家」雜誌專訪,呼籲大陸政府應該減少企業的稅費,同時政府也不能再亂投資了。

宗慶後在專訪中,暢談他的人生哲學、經營理念、公司前景,以及對政府的建議,他也證實女兒宗馥莉可能願意接班,但他會讓宗馥莉自己做決定,給她一個獨立的空間。

大陸經濟發展今年明顯放緩,宗慶後認為,大陸政府首先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國務院提出要進行審批制度改革,他認為很重要,這等於是打破壟斷,真正開放市場經濟,但現在進展太慢,且方法不對頭。他認為,應該明確中央和地方的審批許可權和項目,並公布於民,其他全部開放。

宗慶後直言,大陸現在的審批制度到底有多少項,誰也不清楚,把其中一小部分拿出來改革,根本無關痛癢。改革的目的是要打破壟斷,讓民營企業、民間資本進入,這樣就把經濟搞活了。

宗慶後還建議,大陸需要進行財稅體制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財政要進一步分配,不要繼續把錢都先收上去,然後再轉移支付,造成跑「部」前進,這樣會產生腐敗。依靠中央部委少數幾個人管理全國經濟是不現實的。明智的做法是,給地方政府相對充分的財政空間,餘下再收歸中央。

政府還應該減少企業的稅費。現在企業稅費都比較重。企業稅收應該由中央決定,減免稅費應該由地方政府掌握,不能再隨便亂收稅費,應該給企業喘息機會,讓他們有發展的空間。

宗慶後強調,政府也不能再投資了。稅收那麼高,還拚命亂投資,這樣很難帶來切實的經濟效益。政府賣土地、搞基本建設,把房價也賣高了,不僅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也不利於社會穩定。最後也應該降低老百姓稅賦。

對於去年底開張的娃歐商場,宗慶後坦言業績不好,因為沒有合適的商業地產做後盾,不過娃歐商場將會轉型,此外,他也表示娃哈哈不大可能上市,因為現在的股東太多,要把員工的股份全都收回也不太現實。至於娃歐商場可能會上市,因為它投資比較大,他也比較看好零售業。

 
商情資訊
高盛:大陸壞帳上看90兆
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高盛集團發表一份針對大陸信貸狀況的分析報告,報告認為,大陸信貸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高速擴張,已經成為全球市場的一個關鍵性擔憂問題,如果信貸泡沫破裂,大陸可能會有人民幣18.6兆元(約新台幣90.7兆元)的壞帳。

高盛指出,從2008年底直到2013年結束,中國大陸的銀行業資產將會增加到約14兆美元,按照惠譽國際的估算,這已經是美國商業銀行的全部資產。

高盛指出,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信貸泡沫破裂危機,很多先兆都已經出現在大陸,包括沒有GDP提升相匹配的信貸大幅增長;非常激進的影子信貸擴張;物業的大規模投資導致某些地方的泡沫;銀行業虛弱的風險管理;極大程度受到國家政策方向驅動的金融和企業板塊。

高盛評估,如果信貸泡沫破裂,大陸可能會有人民幣18.6兆元的壞帳。

高盛認為,有四個領域可能引發信貸泡沫破裂:一是弱勢的需求,很大的可能是出口的低迷或是國內的產能過剩;二是有意的收緊,對貨幣、財政和外匯的監管措施,在放緩信貸增長的同時可能有預想之外的後果。

三是隱性擔保的解除,地方政府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所承擔的貸款隱性擔保,將會是另一個風險來源;四是地產行業的崩潰。

報告認為,在金融系統的問題之外,中國大陸增長模式已經見頂。

 
大陸對東協飆速成長 超越日本
記者陳致畬/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海關總署昨(8)日公布7月對外貿易數據顯示,與東協雙邊貿易總值為371.7億美元,成長13.1%,成長幅度遠高於大陸對日本、歐美的進出口貿易。

大陸7月對東協外貿大幅度成長,躍居各大貿易夥伴國之冠;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東協已成大陸經濟新的成長點。

連台灣製鞋大廠也紛紛轉移,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全球最大製鞋代工基地寶成集團2012年大砍51條大陸生產線,目前東南亞生產線已超越大陸,約占全球六成。

日經新聞報導,大陸政府為了尋找更有效的擴大內需背景下,即頒布「橋頭堡戰略」,即加強與周邊國家之間貿易,有效利用這些國家經濟潛力,來提振大陸內需市場。

「橋頭堡戰略」是大陸將與周邊國家接壤的地區,劃定為經濟開發區和自由貿易區,並以此推進與相鄰國家經濟一體化的策略。除簡化人員往來和貿易相關手續外,大陸政府還將建設跨越邊境的道路網和鐵路網,以促進貿易往來。

大陸多省分撲天蓋地前往東南亞市場發展,繼廣西、雲南搶攻東協後,連四川省商務廳近日都公布數據指出,東協已超過美國、歐盟,躍居四川第一大貿易夥伴。

大陸和東協2012年貿易總額達4,001億美元,與2002年相比擴大七倍以上。今年1至6月與東盟貿易總額也創下歷史新高,達2,105億美元。

對大陸而言,東協是僅次於歐盟和美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對東協來說,大陸是最大貿易夥伴國。到2015年,大陸與東盟貿易總額目標已提高至5,000億美元。

 
大陸7月進出口 雙雙負轉正
記者劉永祥/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海關總署昨(8)日公布,7月對外貿易增幅大幅回升,進出口雙雙由負轉正。華爾街日報指出,7月進出口數據優於預期,在外貿數據改善情況下,大陸政府可能更不願意擴大支出及採取其他行動來支持經濟。

報導還說,大陸7月貿易順差從6月的271億美元減至178億美元,可能會減輕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海關總署統計,7月大陸出口1,859.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1%;進口1,681.7億美元,成長10.9%。

今年6月,大陸進出口都出現負成長,其中出口年比下降3.1%、進口下降0.7%,引發市場擔憂大陸出口因全球需求不振陷入疲弱。

接受華爾街日報調查的經濟學家原本預估,大陸7月出口增長2.8%,進口增長1.3%。7月外貿數據強勁反彈,反映今年來持續走緩的大陸經濟可能正逐步趨穩。

昨天公布的數據還顯示大陸內需在改善,7月鐵礦石進口7,314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26%,較6月成長17%,銅進口也攀升至去年5月以來最高水準。

法國興業銀行經濟學家姚偉表示,7月貿易數據很理想,足以讓大陸政府不必採取刺激措施來提振經濟成長。

也有人提醒,不要對單月數據作過多解讀。花旗集團經濟學家丁爽表示,儘管7月進口強勁增長,但大陸國內需求依然疲軟。

兩岸貿易方面,7月台灣對大陸出口132.6億美元,進口32.3億美元。今年1至7月台灣累計對大陸出口933.9億美元,年增33.7%;自大陸進口242.4億美元,年增24.5%。

 
服貿遲不生效 鄭立中:貨品協議年底難簽
記者林庭瑤、林海/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台灣內部爭議不休,大陸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昨天指出,如果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沒有良好的社會氛圍,缺乏應對市場開放的措施,在台灣遲遲不能生效,兩岸貨品貿易協議的商談會變得更複雜,今年底前簽署的目標會很艱難。

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7月初曾樂觀指出,兩岸商談貨品貿易已兩年多,大部分都有共識,雖然貨品貿易比服務貿易牽涉面更廣,但兩岸已列入第十次高層會談的議題,雙方有信心今年底前完成協商,甚至完成簽署。

對於年底前是否能簽署貨品貿易協議,鄭立中昨天在一項論壇上語帶保留。他會後表示,如果兩岸服貿協議在台灣遲遲不能生效,原本安排的貨品貿易商談會變得更複雜、更艱難。

稍早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在會中致詞表示,兩岸服貿協議簽署後,促進兩岸經貿合作制度化,兩岸共同面對全球市場,也希望大陸正面看待台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有助兩岸經貿發展。

但鄭立中在會後受訪時說,台灣是淺碟型經濟,要務實考慮經濟發展中的長遠戰略規畫,及經濟全球化下如何轉變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如果不研究具體措施,不務實強化經濟體質,只高喊概念和口號,「什麼事也沒做,那也沒用。」

他指出,兩岸經濟協議(ECFA)及其後續協議,兩岸已簽署和預定將簽署的協議,已涵蓋所有經濟領域,但是「目前很多條款做不到,如何談區域經濟整合?」鄭立中暗指未做到的部分,包括兩岸服貿協議尚未生效,以及陸資來台未全面鬆綁。

陸委會表示,政府目前仍全力與立院及各界溝通,希望服貿協議能快審查通過,但行政部門仍充分尊重立法院的審查程序。對於貨品貿易及爭端解決協議相關協商,我方將依原規畫持續推動,按照既有步調進行。

 
李嘉誠賣百佳 沃爾瑪競標
記者蔡敏姿/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出售百佳超市,爭奪戰進入倒數階段,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傳出加入競標,估價人民幣312億(約新台幣1,522億元)。路透報導,潛在買家已增至九個。

據傳,沃爾瑪正與銀行討論競購百佳的事宜,趕在下周五投標期限前作出決定。對此,沃爾瑪首席執行官董明倫表示,無意開拓新地區,業務重點聚焦中國大陸、巴西等新興市場。

據路透報導,兩大知名私募基金KKR及TPG(德州太平洋集團)均已收到競標邀請。Blackstone(黑石集團)也正在與銀行就收購所需要的融資探討。加上之前的華創、高鑫、日本零售商Aeon、澳洲零售商Wesfarmers及Woolworths,目前至少有九個潛在買家參與百佳爭奪戰。

沃爾瑪目前在大陸有380家分店,去年宣布在三年內再新增100個據點。

分析指出,以沃爾瑪為代表的國際零售巨頭在大陸水土不服,將納入百佳深耕在地業務。

星島日報引述中大市場學系教授冼日明的話說,沃爾瑪若收購百佳,將會對香港超市的營運及行業生態造成重大改變。因為沃爾瑪在全球均有採購,與供應商關係良好,議價能力高,可為貨品提供更大折扣,也可增加貨品種類;同時,沃爾瑪會引入美國的管理模式,提升補貨速度。

冼日明表示,收購百佳對沃爾瑪來說,可加強在華南地區的貨源供應、銷售能力;沃爾瑪會以現有的百佳據點再擴充業務。

新華網報導,今年以來,長和系在港投資步伐明顯放緩,長實甚至沒有投得一塊土地。

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卻忙於出售百佳超市業務。外界猜測,此舉意味著李嘉誠及長和系正大舉從香港撤資,李嘉誠及長和系均表示:「這是純商業行為,希望外界不要胡亂猜測。」

百佳已經委託高盛和美銀美林尋找買家。近期,這兩家外資投行主動出擊,向數家大型私募基金推銷百佳。距離下標期限8月16日只剩八天,這樁併購案備受各界關注。

超市招財貓 土洋搶親

香港百佳超市要找新東家,美中日澳各國潛在買家共九位。究竟百佳有什麼樣的魅力,讓外資、內資都想搶親?業界分析,最大的誘因在於利潤高、營運規模成長空間大;對外資來說,更是深耕大陸市場的捷徑。

新華網報導,百佳推銷文件顯示,在2007年至2012年期間的純利年複合成長率高達32%,屬於高成長企業。百佳每年純利率約4%,沃爾瑪和家樂福去年的純利率分別為3.62%和1.61%。相較之下,百佳表現出色。

按照百佳在2012年的純利港幣8億元(約新台幣30.8億元)推算,公司在2006年的純利僅港幣2億元(約新台幣 7.73億元)。也就是說,在短短五年內純利就增加三倍。

由於香港本地超市銷售成長潛力大,百佳每年營業收入超過港幣200億元(約新台幣980億元)。百佳堪稱是超市界的「招財貓」。

除美國私募基金KKR等外資與銀行商討競購融資外,大陸本地連鎖超市的華潤創業、高鑫零售、沃爾瑪、日本零售商Aeon、澳洲零售商Wesfarmers及Woolworths都想搶下百佳這塊肥肉。

南方都市報援引業內人士透露,實力宏厚的華潤創業最有望得標,因零售業能為母公司帶來穩定的資金流,吸引私募基金競購,使得競爭更加激烈。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百佳在香港、澳門及華南約345家店。目前在香港市占率為33.1%,僅次於另一品牌頂好(Wellcome),對有意進軍香港的中資企業,具有一定吸引力。不論百佳最後花落誰家,都將對大陸超市零售業版圖造成影響。

 
廣東LED產業黯淡 倒債落跑頻傳
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LED產業重鎮廣東再傳有大型LED廠負責人「跑路」的消息,上海證券報指出,與此同時,大陸一家國有大型銀行廣東分行也緊急通知下屬支行,提防LED廠接連傳出營運困難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風險。

素有「中國燈飾之都」稱譽的廣東省中山市古鎮鎮政府通報,當地一家規模人民幣上億元的雄記LED燈飾廠負責人疑似逃匿,涉嫌合同詐騙及拒不支付員工薪資,當地公安部門已經介入處理。

報導指出,雄記LED廠房對面的世豪磊晶LED廠的李姓負責人早幾天也已經跑路,這都只是今年來廣東LED企業倒閉潮中的最新個案,在此之前還有規模高達人民幣十幾億元的LED企業關門。上述消息導致昨天香港多檔LED個股大跌。

報導還稱,大陸一家國有大型銀行廣東省分行日前也緊急下發通知指出,「近年來,LED行業投資規模快速增長,產能過剩情況突出,系統性風險顯現。」

因而要求廣東分行各下屬支行對涉及LED行業的授信客戶進行調查,並要求在8月2日前將調查詳情、授信情況以及風險應對的擬處置方法,上報分行。

報導指出,其他銀行也注意到LED產業的相關風險隱患,對下屬支行及客戶經理進行風險提示,擬收緊對LED企業的授信及信貸、催收債務等。

近年來大陸LED因投資過熱導致產能過剩,廣東扶持LED產業發展的力道,在大陸各省市中更是突出。

據統計,2012年,廣東LED產值高達人民幣1,500億元(約新台幣7,500億元),占全大陸LED總產值的七成以上,目前廣東LED企業超過6,000家。「不過,廣東在LED方面仍是沒有核心競爭力,LED產業帶來嚴重的產能壓力」,一位業內分析人士稱。

更讓市場擔心的是,占廣東LED半壁江山的深圳市,今年3月公告,廢止2009年實施的「關於印發深圳市LED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的通知」。儘管深圳市政府多次否認放棄LED產業,但深圳至今仍沒有推出新的實質性LED扶持政策。

 
中國工商銀行 將買倫敦業務
記者曾瑋琳/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資產規模最大的中國工商銀行和南非標準銀行高層在北京,就工行將收購標準銀行在倫敦的大宗商品交易業務,進行談判。大陸媒體推估,這筆高達7億美元的交易將在近幾周內完成。

如果收購成功,意味著工商銀行將首次涉足大宗商品交易業務。據路透報導,工行董事長姜建清表示,完成收購是一項重要任務,反映工行國際擴張新的戰略方向。工行完成此次收購後,將在原油、銅以及其他原材料的全球交易中擴大自己的份額。

報導引述了解談判情況的銀行家稱,該談判已持續近一年,不過這次由標準銀行企業與投行業務首席執行長戴維•芒羅帶隊訪陸,「意味雙方對此交易快達成共識了」。

騰訊財經報導此談判會拖延這麼久,價格並不是主要問題,而是雙方企圖找到工行完成收購後,倫敦大宗業務適合的管理層架構。

大陸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皆對國際上大宗商品相關業務展現極大興趣,但其他國家大銀行正試圖擺脫這項業務。

去年,香港交易所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本周,大陸第三大綜合證券類廣發證券傳出擬以4,000萬美元收購法國外貿銀行旗下大宗商品業務。

與此同時,美國最大的金融機構摩根大通(小摩)正尋求出售其大宗商品業務,美國摩根士丹利集團(大摩)和英國巴克萊銀行則已宣布相關業務的裁員計畫。

2007年工行購買標準銀行20%的股權,成為後者的最大股東。2011年工行還買入標準銀行在阿根廷的零售業務。

 
越秀集團 想併香港創興銀行
記者陳致畬/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沉寂已久的香港銀行併購市場,再掀波瀾。市場傳出,大陸知名地產商越秀集團有意以1.5倍至2倍的股價淨值比,總額達港幣87.8億(約新台幣338億元),收購香港廖氏家族持有的創興銀行。

香港信報報導,熟悉內情人士透露,越秀集團近日確實在商議一些併購專案,若進行順利,預料將於短期內,最快這兩三天便會公布。

香港創興銀行將被廣州越秀集團收購六成控股權,後者將涉足香港銀行及證券業務。據悉,越秀透過日本野村銀行作為安排行,籌得約10億美元貸款。

越秀集團剛上任的董事長張招興,此前鎖定三家香港潛在收購目標,包括大新銀行、永亨銀行及創興銀行。在三家銀行中,創興銀行的廖家管理層年事已高,一直有意出售銀行,最終雙方均有意而達成收購。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創興銀行常務董事兼行政總裁劉惠民7日在記者會上強調,陸資機構想要走出去,香港市場是絕佳跳板。

收購香港本地銀行有助於大陸企業在境外取得融資,並藉機發展債券等財資業務,使買家本身的業務更多元化。

此話一出,引發外界更多想像。越秀集團副總經理、越秀金融總經理王恕慧曾透露,正積極策畫進入銀行和信託領域,目標成為全牌照的國際化金融控股公司。但越秀集團對收購傳言,表示不便評論。

 
訂閱一次旅行Bon Voyage電子報送海島特刊,夢想旅程達陣!
來自名人、達人、部落客的分享,【一次旅行Bon Voyge電子報】重塑旅人每一次旅行的意義,現在訂報有機會獲得「全世界最美的海島9+」乙本!

夏日節能省錢小技巧
省電節能好像不容易,要怎麼從生活中簡單做起呢?如冰箱不要塞太多東西,大概裝八分滿就好,讓冰箱內的冷空氣流通順暢,保鮮效果更好。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