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站上世界的頂峰多久?位於新竹的台積電12吋晶圓廠,在這個全世界半導體的頂峰;此刻,82歲的董事長張忠謀佇立山頭,眺望四野,他內心在想什麼? 十二月初冬的新竹,已吹起了寒風,走進台積電大廳,接待小姐熱情地接待川流的訪客,偌大廠房裡,生產線依舊照著班表井然有序地運作。台積電就像一部可靠的電腦,從小螺絲釘到中央處理器,循規蹈矩地運轉著。 十一月十三日,一場董事會的決議,正逐步地改變著台積電的命運-張忠謀卸下總執行長的職務,由原來的共同營運長劉德音與魏哲家接任,為台灣開創了雙執行長制的先例。 市場上討論著,有人認為張忠謀根本沒有交棒,有人卻已開始憂心,這樣的雙頭馬車是否能帶領台積電順利前進。面對這些質疑,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張忠謀手握著煙斗,笑意深遠地說:「(台積電)現在還是只有一個太陽!」 二次交棒很慎重/「這次是不歸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三十年來,一批傑出的科技強人,造就了台灣科技產業輝煌的一頁;張忠謀是如此,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亦是如此,宏�創辦人施振榮更是如此。但強人之後呢?交棒,成了台灣所有電子大老最難的一項課題。 這不是張忠謀第一次推動交棒計畫,八年前,他曾經把執行長大位交給台積電前執行長蔡力行;其後,在金融海嘯最驚濤駭浪的時候,張忠謀又將權力收回來。蔡力行犯了什麼錯?還是交棒計畫不周延?四年來,張忠謀始終沒有鬆口談。 這次,接受《今周刊》專訪時,他承認,「那時(指○五年交棒)沒那麼慎重,因為我想,萬一(蔡力行)不work,我還是可以回來。」當時張忠謀七十四歲,隨時準備重返第一線。可是,現在的張忠謀,已經八十二歲了,要再次交棒,他慎重、再慎重,「這次是不歸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對於許多企業強人而言,創辦的公司就像是自己的小孩,台積電之於張忠謀即是如此。要將自己的小孩交給別人,張忠謀失敗過一次,○九年第一季,台積電盈餘只剩十五億元,營收比上一季少掉三八.八%,毛利率一八.九%,產能利用率只剩四○%;終於,張忠謀按捺不住,將大權收了回來,他決定從根部改革起。 四年前,張忠謀從蔡力行手上收回執行長大權的那一刻,台積電的新藍圖已在他心中成形,台積電要更茁壯,要是世界級的公司,就要找更適合的人來掌舵。「那時我與蔣尚義有個共識,我請他回來,我要做公司策略的轉變,一個要大幅增加研發的投資,一個就是交棒。」 血淋淋的教訓就在前面,這樣的錯,張忠謀不能再犯,也沒有本錢再犯,所以,對於交棒,他想得很透徹,「我把它分作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去年三月做的,指定三位共同營運長(co-COO);現在做的是第二階段,有兩位共同執行長(co-CEO),為走第三步預備;第三階段,就是交出董事長的位置。」 談出任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魏哲家「火候還不夠啦!」 張忠謀很清楚,台灣公司的盈虧最終負責任的還是董事長,執行長大位固然重要,負責的是一家公司的日常營運;但公司經營的好壞,對股東、員工、客戶、社會大眾,「最終,董事長還是更重要一些。」 對張忠謀來說,劉德音、魏哲家都是一時之選。「他們對台積電的貢獻很大,沒有誰比他們更適當,老實說,也想不出來了。」如何選出董事長人選,是他為台積電做的最後一門重要功課。 一位是一九九三年加入的劉德音,一路從廠長下一級做起,後來負責管理當時最新的八吋廠。在台積電技術遇瓶頸時,四○奈米製程良率出問題,也是劉德音一肩扛起,直到去年三月,劉德音立下的汗馬功勞,張忠謀都看在眼裡。 另一位是一九九八年進入台積電的魏哲家,原本管理台積電的八吋廠,旗下員工將近一萬人。去年張忠謀給了魏哲家新任務,讓他去做業務開發(business development),團隊只有七、八十人,魏哲家沒有第二句話,毫不猶豫地說:「好,我去做。」 可是,這般出眾的人才在張忠謀心裡,要出任台積電的董事長,「確實還不到那個地步,應該說,火候還不夠啦!」 台積電董事長這個位置,張忠謀坐了二十六年,他曉得要能出任台積電董事長須具備哪些資格,「董事長要懂策略的,四面八方都要顧到。」張忠謀的雙手在空中畫出了宛如立方體的三個面向,有時間、有客戶與市場,還要有競爭者...《詳全文》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886期 謝謝!)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