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位於高雄那瑪夏的民權國小在莫拉克風災中,幾乎全遭土石流掩埋。如今,台達電投入二.五億元資金在遠離惡水之處捐建新校園,並獲得台灣綠建築鑽石級認證。它為災區重建指引新方向,也是台達電節能產品的展示場,是企業、環保與慈善結合的範例。 到那瑪夏,是一條遙遠的路。 也許你沒聽過那瑪夏,但一定聽過小林村。由於山區逢豪雨必斷路,依河床而建的台二十一線削山便道,沿途修路工程從未停歇。經過小林紀念園區後的一個大轉彎,遭土石流滅村的小林舊址就那樣刺眼地攤在河床中央;目睹這一幕,依然能感受當初小林村民放棄原地重建的絕望。 但我們的目的地還沒到。行經民生村後,彎上一條僅容一台車輛通行的窄道,汽車極為艱難地攀上離河床二十層樓高的一片平台。 不貴在綠 貴在災區 「客人好!」幾名原住民孩子生澀而有禮地向本刊記者問候。嶄新而明亮的那瑪夏民權國小,獲得了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最高等級的鑽石級標章,並於今年二月正式啟用。在歷時三年依舊滿目瘡痍的災區中,高台上的小學,彷彿是遙遠漫長的重建之路中,令人眼睛一亮的希望。 時光回溯至二○○九年八月,莫拉克風災發生後的第一個上班日,早上還不到十點,台達電的一級幹部就被集合到董事長辦公室。董事長鄭崇華面色凝重地說:「為什麼事情發生了這麼多天,沒有人來告訴我台達電可以做些什麼?」 一聲令下,整個企業動了起來;三天之內,台達電宣布針對莫拉克風災捐出五億元資金,並將用途鎖定校園重建。經教育部出面媒合,最後決定重建位於高雄縣那瑪夏鄉的民權國小。 民權國小原址緊鄰河床,在風災中幾乎全遭土石流吞噬。本刊記者實際走訪,現場僅存南棟校舍的二樓仍傾斜立於礫石之上,雖然生命力強韌的草木已經從土石縫隙間冒了出來,但是本應高聳的校門牌樓、籃球框座卻只剩下半個人的高度,以一種諷刺滑稽的態度向世人宣告──礫石之下,有另一個世界曾被掩埋。 「災後我搭乘直升機回到校園,知道沒有原地復課的機會了。」民權國小校長吳庭育回想當時狀況,一一四名學童被緊急疏散下山,有能力者離開災區北上依親,剩下五十幾個沒有家、沒有學校的孩子,在吳庭育的奔走之下,在當年九月於高雄縣內門鄉(現為高雄市內門區)觀亭國小暫時復課。 民權國小的重建經費約二.五億元,在災區打造綠建築校園的成本竟然如此之高?對此,台達電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張楊乾表示: 「不是貴在『綠』,而是貴在『災區』」。 協力者、廠商總動員進災區 台達電早在多年前就從自家廠房開始「練功」,對於綠建築,早有自己的一批班底。總顧問是台灣綠建築標準的催生者──成功大學林憲德教授,負責設計的建築師是在台北打造北投圖書館、花博新生三館等綠建築的郭英釗。就連營造工程,也是長年與台達電配合的廠商全力相挺。 張楊乾估計,同樣的建築規格如果建在平地,造價只要民權國小的三分之一。但尊重鄉民「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的返鄉願望,最後決定於風災中未受損的民權平台重建。 吳庭育坦言復校過程只有一個字:「苦」。包括說服家長依照政策指示返鄉,在民生國中(現改名為那瑪夏國中)禮堂復課;校地不斷變動,也引起部分家長反彈聲浪。除了力請家長支持之外,另一個艱難的工作,就是土地徵收。 地勢高聳的民權平台是原住民祖先居住之地,目前平台上還留有日治時期的鳥居甚至史前文化遺址,居民是在一九七○年代、台二十一線開通後才陸續遷至山下。「原住民很珍惜祖產,初期地方耆老的態度都傾向惜售。」吳庭育只好到全台各地遊說地主。 最後,十三位地主都被說動了;甚至一位年邁的地主,因為捨不得世代相傳的祖地,蓋章簽字時還掉下了眼淚。「他是為了地方、為了孩子才忍痛賣地。」 土地徵收搞定以後,建校的責任就落到台達電身上。回憶當時建校工程最艱難的部分,所有參與此案的人異口同聲回答:「路一直斷!」 原來當時地質仍然不穩,只要下大雨,脆弱的台二十一線便道就被沖毀;路一斷,工程中斷至少兩週。一個夏天、幾場大雨,工人們只能在山上坐困愁城,工程進度因此落後,民權國小被迫延後一個學期才啟用。 為了減少災區交通不便所造成的困擾,建築師郭英釗在實地探勘時,就建議使用鋼構、木造這類對環境應變性較高的建材。「與混凝土建築必須施作水泥、綁鋼筋等現場工程相比,鋼構與木構材料運上山後,只要進行吊樁和組裝等基本作業,受環境的影響較小。」郭英釗解釋他的設計理念。 重新體驗思考和自然的互動 此外,台達電也在校地進行為期半年的氣候監測,確認地質、風向、雨量,以及日光照射等資訊;再依據這些數據,導入適切的綠能設計。參與此案的人士都有「綠能夠用就好」此般知天應人的共識。 今年二月,民權國小校舍正式啟用。教室採用鋼構建築,圖書館則全棟採木構設計。郭英釗並融入自然採光的概念,除了節能考量,他更在意自然光的均勻層次與沉靜美感。木構建築的圖書館,白天不須開燈,搭配校園設置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設施,可達「淨零耗能(Net-Zero)」,亦即完全使用再生能源。 郭英釗試圖在設計中融入原住民文化與環保生態等多重意涵,但對於曾受創的災區來說,最重要的其實是這棟建築物能確實切合當地需要。「中海拔地區早晚溫差大、冬天溫度亦低;建築物的隔熱與保溫性需要特別注意」,擔任此案總顧問的林憲德不斷提醒建築團隊,要注意建築的實用性。(本文節錄自396期財訊雙週刊)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雙週刊》396期;訂閱財訊雙週刊電子版】 財訊雙週刊396期 其他專欄目錄: 緬甸直擊 全球最後一塊投資聖地 深入現場》外資爭相探路 擠爆仰光大小飯店 證所稅真要課啦!會怎麼課? 散戶、法人、外資課稅,各國比一比 蔡英文 下一步? 「下油鍋」前,還要做足準備 都更要不要?住戶自保祕笈 一定要積極,一定要主動! 兼顧環保、預算和健康 裝潢就用最新最夯的綠建材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