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經濟在近5年內藉著工業出口而重生。《金融時報》形容墨西哥製造業的興起是「中國意外的競爭對手」。在景氣一片低迷中,墨西哥抓住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默默地蠶食起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的版圖。2001年,台灣和中國同時成為WTO的會員國。墨西哥,當時卻是最後一個同意中國加入的國家。對拉丁美洲各國而言,中國是其絕佳的貿易夥伴,其對農、礦資源的需求為拉丁美洲帶來大筆的外匯。
但同樣主打廉價勞工與出口製造,中國的崛起讓墨西哥遭遇極大的競爭壓力。
但近年來,隨著中國勞工成本上漲,以及國際原油燃料價格居高不下,許多跨國企業也逐漸從「中國熱」回神,改選墨西哥設廠,分散投資風險。
以汽車工業為例,2011年飛雅特.克萊斯勒在墨西哥加碼5億美金,生產旗下飛雅特500系列的小車–而這批新車的銷售目的地,卻是太平洋的彼端–中國。
「我想這應該是史上第一次–至少是近代第一次,墨西哥製造的汽車能出口到中國…。多數人都認為,這狀況應該相反才對。」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隆表示。同樣的趨勢正在流行,奧迪汽車公司近期也在熱烈討論,將原設在中國的組裝線拉到墨西哥,以因應北美市場的需求。
1994年,墨西哥與美國、加拿大完成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自此墨西哥得以與更成熟的美、加經濟體聯結,並在美國市場擁有免關稅的出口優勢。
但該協定的簽署內容中,墨西哥同樣也得解除產業補助與保護政策,以建立起更自由的競爭環境,同時勞工制度與環保規範也必須同美加同步。換句話說,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建立,促使墨西哥門戶開放,同時在勞工與智慧財產權等規定上也能符合美國法律的要求。
而積極配合的墨西哥,在長期配合與調整後,身為美國貿易夥伴的角色日益吃重。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處2011年度報告,墨西哥更擠下加拿大,被評為美國最優質貿易夥伴。反觀中國,雖仍為對美出口龍頭,但近年來其投資環境充滿紅線「潛規則」,更因傾銷問題與智財權缺乏保障等因素,屢屢與美方磨差,產生貿易衝突。
另一方面,地緣也是墨西哥起飛的重點。國際油價長期居高不下,燃料價格也使中國出口的海運成本增加。墨西哥緊鄰美國,美墨之間更有發達的鐵、公路網路,大幅降低運輸費用。
而中國到美國船運約20至120天;墨西哥產品卻能在48小時內進入美國市場,運費也只需中國的三分之一。「墨西哥製造」藉地利之便,取得很大優勢。
相對於中國人口的老化,墨西哥50%的人口平均年齡在30歲以下,保證其未來至少享有15年的勞動力優勢。而2012年,墨西哥勞工的平均工資只比中國高29%,市場多預言,中國薪資成本將在5年內暴漲,將高過墨西哥。
近年,更因北美就業市場的不景氣,大量墨西哥籍的專業技術人才歸國,提供墨西哥的產業人力多元化的選擇。
如今墨西哥早已成為跨國投資的重點,除方便銷往美國,強大的產能也讓「墨西哥製造」的產品出現在更多國家。以家電製造業為例,2009年墨西哥已超越中國和南韓,成為全球液晶電視最大的製造國。未來各種高科技、汽車製造業,也將陸續打上「墨西哥製造」銷往各國。
然而在一片榮景下,治安仍是墨西哥商業環境最大的隱憂。6年來,政府與毒梟間的反毒戰爭奪走近6萬條生命,而謀殺率更暴增2.75倍。目前跨國工廠還未因犯罪集團的活動遭受明顯的損失,但勒索與安全威脅也的確是外商投資前的顧慮。
如今,墨西哥的工業出口額甚至已超過拉丁美洲各國的總量。積極拓展海外連結、分散對北美市場的依賴,也為成為跨國公司後續的發展目標。如同台灣深感興趣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墨西哥也在今年6月份申請加入,以期能趕上未來亞太經濟區的商業腳步。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