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今周刊882期】摸透一檔股票賺1000萬


【聯合文學電子報】提供聯合文學優秀作家群:蔣勳、郝譽翔、成英姝、廖鴻基等的精彩文字,讓你一次展讀!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11/13 第336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決勝13歲
從小拚課業 雞排博士:若能重來,我不會去念博士
慢耕不停頓 財富穩中求
三大法門》明星操盤手親授練富守則
 
   
封面故事
   
決勝13歲
從小拚課業 雞排博士:若能重來,我不會去念博士
今周刊•撰文:方德琳

最新研究指出,人一生的成就與學校成績無關,而是取決於中學時期,是否擁有7項關鍵心理特質,這些特質也與智商無關,每個孩子都能透過學習、探索而來。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選擇,我不會去念博士。」新聞焦點人物雞排博士宋耿郎曾經如此感慨。可惜人生沒有「倒轉」鍵,不能重來的人生,要如何避免同樣的錯誤?

中學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只逼念書沒有探索 博士生最後去賣雞排

如今,站在演講台上回顧過往,宋耿郎對年輕學子最衷心的建言就是:「適性發展。」他為了不想當兵,逃避就業一路往上讀,到頭來發現白白浪費好幾年時間。

類似雞排博士的現象,心理醫師王浩威稱之為「晚熟」,這個現象正在全球快速蔓延,台灣也不例外。晚熟引發心理學界與教育學界關心。「為什麼越來越多青年人不肯接受挑戰,只想一路念書,甚至躲在家裡啃老?」而另一個大家更關心的問題是,「相對於這些不肯面對真實社會的人,那什麼樣的人才願意接受挑戰,有勇氣克服困難,甚至最後有高成就?」

研究結果發現:一個人可能成為「啃老族」或「高成就」的分水嶺,就在中學時期;關鍵因素也不是成績好壞,而是中學時期是否有時間去自我探索,發現自己內在的動機。

王浩威說,早在1970年代,就曾經有一份調查追蹤所有哈佛醫學系畢業生的研究,他們發現,歷屆成績排在前五名的學生,幾乎都是一般醫院的主任或開業醫師,成就平平;但後來可以成為美國醫學界重要人物的,則看不出成績與成就的關聯性,反而與他們在學校時的社會參與,或社團活躍程度高度相關。

這項研究似乎讓人覺得「會玩的學生更有成就」,但為什麼會玩的人可以有高成就呢?

教育專家對這個謎題很感興趣,2002年,美國教育家列文(Dave Levin)和心理學家皮特森(Chris Peterson)合作實驗,目的就是要找出可預測未來高成就的能力,以及如何擁有這些能力。

成績越好將來成就越高?/七大心理能力才是關鍵 可透過學習而來

根據他們的研究發現,有七項心理能力與未來成就高度相關,分別是:熱情、自我控制、好奇心、樂觀、毅力、感恩、社會智商。而這些特質與聰明才智的關聯很薄弱;換言之,智商(IQ)高的人不代表他就比較有毅力、樂觀與好奇心……。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成就與智商無關,而是與熱情、毅力……這些心理素質有關,那是不是天生有這些特質的人就占優勢呢?在心理學家看來,這些心理能力百分之百可以被塑造,是可以透過教育學習而來的。

「這些心理能力都與人的內在動機有關。」王浩威說。「我們稱之為自我探索,也是人從依賴邁向自我獨立最重要的一步。人要知道自己要什麼,決定要了之後,做出承諾,然後去克服困難,這一連串過程就是探索最重要的精神。」

探索,不只讓人從依賴走向獨立,真正進入大人世界,不至於躲在家裡靠父母。同時探索,也能學習到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經驗,擁有高成就該具備的心理能力。

在什麼都有的豐饒社會,自我探索更加重要。王浩威解釋,以前沒聽過大家談探索,也不會有啃老族,因為以前的人要脫離貧窮,追求經濟的動力很快轉換成內在動機,再怎麼不情願,也要為養活自己去工作。現在的人不一樣,父母給的經濟環境都不差,需要更符合自己內心需要的動機,才有辦法說服自己往前走...《詳全文》

編按:本文摘自11月13日出刊之《今周刊》882期封面故事「決勝13歲」,同期內容除本文外,並有「人生像馬拉松 贏在起跑點未必能勝」、「這裡,不逼成績 教孩子探索自我」、「培養孩子『帶著走』的能力」等系列報導,更多內容請參閱882期《今周刊》。(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882期 謝謝!)

慢耕不停頓 財富穩中求
三大法門》明星操盤手親授練富守則
今周刊.撰文:施禔盈

靠投資變有錢,從來沒有速成班可上,十拿九穩的贏家無不歷經一番寒徹骨;
十年磨一劍,就是這些投資達人的最佳寫照,他們練招式、練紀律、練心理,無一例外。他們的故事證明,財富是可以練出來的。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重複就會熟悉,熟悉就會熟練,熟練就會愛上。」這句話也適用在「練富」的過程中,在採訪多位投資達人後,我們發現,財富是可以練出來的。

成功的投資達人,他們的修練遠比我們想像單純,因為幾乎天天都在做同樣的事情,而這就是重複的力量;一段時間後,他們去蕪存菁,對自己的投資模式達到熟練的地步;最後熟練帶來的獲利成果,就讓他們統統愛上了投資!

法門一:務必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

這是一個正向循環,但也是一段無法量化的時間序。沒人可以論定,練富的學程是三年、五年,還是十年,你只要一步一腳印前進,終究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德國股神安德烈.科斯托蘭尼曾說:「牛市可以賺錢,熊市也可以賺錢,但是豬市不會賺錢。」意思是,只有認真的投資人能在不論多、空行情下獲利,唯懶惰的投資人不可能賺錢。

富傳金融資產管理執行長陳冠升,過去是基金界的明星經理人,他剛入行時,公司規定一個星期要出一家公司的報告,但他就是可以一個月密集拜訪,寫出十幾家公司的報告,加上公司的周刊、月刊,他來者不拒,且從沒延遲交稿。

甚至別人認為對自己無意義、不願意寫的報告,陳冠升也接起來做。他的信念只有一個:「多做多學,別人不會我都會,那是我賺到!」而有一陣子負責電子下游的他,只要自己的領域跑完,就轉去看上游公司,「不要局限自己,多跑的都是我的,別人帶不走啊!」結果,陳冠升養成了對產業上中下游互相檢視的能力,之後自然創造出卓越的績效。

陳冠升由於在法人圈工作,所以歷練以基本面分析為主,但他對於技術分析同樣在行;重點是,方法對了,自然容易賺到錢。其實股市投資的方法不脫基本面與技術面,有的人兩者皆通,也有人只專精其一,結論是,什麼方法都好,就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與無數投資人互動過的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解釋,很多人聽到投資大師的觀點,都會認為很有道理,但講到認同,就需要自己多下一點工夫;不過只有認同也還不夠,得要內化成信仰,才會付諸行動。

法門二:從規律生活養成重複的威力

外資圈曾經流傳一個故事,某券商因為紅利發放不如預期,當天分析師都憤憤不平、收拾包包回家去,但卻有一個人留下來繼續寫報告、call公司,她就是曾在外資圈紅到發紫的明星分析師蘇豔雪。

蘇豔雪是用紀律練出財富的典範,不只工作上年收入最高達千萬元,自己也練出一套一輩子受用的投資思惟。

至於紀律怎麼練?曾獲金彝獎金融創新獎、現任健利投資總經理賴冠吉指出,要從日常生活養成,像是和尚在修練的過程。達到財富自由的他分享,即使已自行創業,還是過著軍旅般生活,每天早上六點起床,七點多到公司,一進來就是看市場、看新聞、看報告,是最早來、最晚走的員工;他笑稱自己的生活枯燥無味。不過,紀律是一種重複的力量,不斷涓滴累積,就會成湖、成海,投資智慧因此隨手拈來。

陳冠升也自嘲在投資這個領域苦守寒窯十九年,比王寶釧還多一年,其實紀律的養成,不外乎是好習慣的堆疊,「了解自己、改變自己,才能進而克服不理性的自我。」

劉坤錫則提到自己在投資領域「慢耕」了三十年,幾乎都在做雷同的事情,習慣成自然,因此就算想停也停不下來,「事實上也不能停,停下來就會對市場的感覺失去溫度。」現在他是公司最高主管,卻每天最晚下班,「我大概都會思考投資的相關事情到十點,保全都由我設定。」他還笑說:「不要把我當成常人。」但也是這樣的過程,他總是異於常人地找出不為人知的投資潛力股。

「十年可磨一劍,但心可磨嗎?」劉坤錫思考,做人要修養,投資也要修養。他舉例,二○○九年初,元富是領先市場提出「買進」論調的投顧,如此篤定地喊出來,是因為經濟訊號說話,而提出反轉訊號的這套模型,他們已使用多年,所以信心十足;再加上搭配過去底部出現的指標,一一證明當時是絕佳買點,這才讓他們放膽建議客戶買進...《詳全文》

編按:本文摘自11月13日出刊之《今周刊》882期封面故事「摸透一檔股票 賺1000萬」,同期內容除本文外,並有「掌握技術分析三原則 來回操作波段滾二千萬」、「從新聞找線索嗅趨勢 連續兩年獲利翻倍」、「活用學校教的標準差 五年檔檔賺足三成」、「慢耕不停頓 財富穩中求 找對模式、守紀律、磨心志」等系列報導,更多內容請參閱882期《今周刊》。(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882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活動】商務人士理想品牌大調查 找出歷久彌堅的價值

  【圖表新聞】人生五階段 完美保單加減法

  【熱門文章】 決定你勝利的,是顧客,不是競爭者!

  【熱門文章】 價值觀一樣金錢觀不一樣,適合談戀愛嗎?

  【熱門文章】最危險的早餐組合大公開

 
舌尖上的科學
味覺與你想的不同。每個孩子都學過,味覺是五種感官之一,是嗅覺、視覺和觸覺的好夥伴,也是食物撩撥了味蕾、把重要訊號送達腦部所產生的結果。真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春夏秋冬四季保養重點
很多媽咪懷孕後,就不想打理自己,但原本出門就有化妝習慣的媽咪,不保養的結果,可能連自己照到鏡子都會被嚇到。本次教妳如何10分鐘搞定保養,讓妳孕期出門有好氣色,輕鬆無負擔!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