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銀行股過去幾個月頻頻遭到機構投資人拋售並唱空,惠譽(北京)信用評級有限公司高級董事、首席銀行分析師朱夏蓮表示,這主要是投資人擔心中資銀行的潛在風險最終可能發生。她警告,在極端情形下,不排除中資銀行的壞帳率可能性驟升至30%。
大陸社保基金今年3月和6月分別拋售4,010萬股和3,500萬股中國工商銀行H股,1月和6月也分別減持3,000萬股和1,459.8萬股中國銀行H股。
7月7日,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出售中國銀行51.88億股及中國建設銀行15.02億股,合計套現36億美元。
8月1日,高盛代操完成工商銀行H股的對沖配售交易,套現約37.26億港元。
即便在A股市場,銀行股現在也已經跌至「白菜價」。以8月15日的收盤價計算,大陸16家上市銀行的平均本益比已經降至8.78倍,在各類股中墊底。
昨(18)日除工商銀行及建設銀行以平盤作收,其他14家上市銀行全數收黑。
大陸銀行股業績平均成長30%以上,何以股價仍長期走弱又頻遭機構投資人拋售。朱夏蓮告訴經濟觀察網,「投資者們最擔心的是政府融資平台、房地產貸款與未知規模的銀行理財產品。」
此外,中資銀行頻繁的增資也為眾多投資人所詬病。一家公司獲利年成長30%以上為何還要頻繁進行增資?這顯示該公司的資本內生能力無法支撐其業務擴張,長期來看,投資人不會青睞這樣的公司。
大陸房價可能走跌、中資銀行資訊透明度低等因素,也都是影響投資人持有大陸銀行股的主要原因。
朱夏蓮更警告,「極端情形下,中國銀行業的(貸款)不良率或許達到30%。根據惠譽對其他國家銀行業的觀察,這並非不可能的事情。」
朱夏蓮表示,「對中國銀行業,13%的不良率極有可能發生,30%的不良率也不是不可能。」
但她認為,一旦大陸的銀行業發生系統性性風險,中國政府將出手相救,不過這可能影響到中國政府的主權評級,至於具體影響還得視危機的程度而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