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馬來西亞吉隆坡,一如台灣炎熱夏天般酷暑難耐,剛下飛機,一出機場,就揮汗如雨,幸好下午都會來陣大雨,溫度才會陡降,又變成秋高氣爽型的宜人氣候。
廠區位於馬來西亞最大國際海港─巴生港的KY保綠資源公司(興櫃8423),只見穿著海藍色制服的陳東興董事長,一如1989年到此設廠時,在工廠的第一線上指揮。
創業眼光獨到 保綠回台上市
即將在今(2011)年12月回台灣掛牌上櫃的KY保綠,安排台灣媒體走了一趟馬來西亞工廠,一睹這位赤手空拳、離鄉背井到此打拚22年,在馬國闖出一片天的陳東興,如何從無到有,在再生膠高端產品的市占率,成為全球第二大。
從事廢輪胎回收、再生膠的保綠,工廠前一堆黑鴉鴉橡膠輪圈,加上工廠用化學藥品中合材料的氣味,讓人不得不戴著N95口罩,但這個令人難耐的刺鼻氣味,對陳東興來說,雖不算是「香味」,如果說是「錢味」也不為過。
在這樣的環境中打滾20多年,陳東興曾經面臨困境,但不為環境擊倒的他,苦守當初創業的眼光,堅守再生膠是未來趨勢的想法,而能搭上綠能環保潮流,終能衣錦還鄉,將在12月成為台灣櫃買中心(OTC)的一員。
48歲的陳東興,面對媒體時笑容可掬,但憶起創業的辛酸,大有「過去了,不看過去,淨看未來」的態度,在簡短的描述中,仍能感受到異鄉打拚的苦與樂,真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老家在台中,父執輩原本就是從事汽車輪胎相關行業,當時台灣回收廢輪胎大都用於輔助燃料,鮮少進行資源回收再生膠的產業鏈,陳東興因馬來西亞本身產天然橡膠樹,認為就近在馬國進行廢輪胎回收提煉再生膠的品質較好,且較具經濟價值,因緣際會向家裡拿創業的第一桶金,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巴生港工業區設立工廠。
異鄉打拚 挫倒再起
那時馬國政府積極擘畫未來20年經濟政策發展方向,例如新機場與雪邦F1賽車場等建設,很快的,陳東興非常順利接到了上述的訂單,前景一片大好,因此大舉買地、擴廠,沒想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來得急又快,所有訂單全部停滯,甚至馬國政府追加補稅政策,使得陳東興內外交迫。
他面臨人生的抉擇,一是結束馬國事業,兩手空空地回台,另一是堅持理念,熬過難關,等待春天,最後他選擇了後者,但代價可不菲,除了回台變賣家產外,他第一次的婚姻也在事業面臨崩解時結束。
說時不帶傷感痕跡的他,早已忘卻當時內心的煎熬。男兒志在四方,情感的挫折早就被他拋之腦後,心中想的都是如何再站起來。
個性不服輸的他,在家裡的奧援到位後,重整旗鼓,再做奮戰。時間,沒有虧待陳東興。(文未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