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藉由日生活飲食作息調整,仍然無法改善便祕問題,此時再考慮使用瀉藥治療。但是不宜自行到藥房購買使用,有可能因誤用、濫用,造成更多的副作用。 許多患者認為便祕只是小毛病,以為便祕像感冒一樣,只要服用成藥就可以緩解症狀,似乎能夠排便暫時解除問題,於是下次復發時,就會再去藥房買這些便祕藥物繼續服用。 醫師表示,輕微的便祕指超過3天尚未排便,可以先嘗試使用瀉藥,如果便祕持續,就一定要求助於醫師,避免瀉藥濫用,因為瀉藥只能針對一時性便祕患者使用。有的人長期對瀉藥產生依賴性,只要便祕就吃,而且用量愈來愈大,如此反覆數次,其實大腸已經對於這些瀉藥產生了抗藥性,患者開始加大用藥量,事實上,如此行為已經影響腸道正常功能,甚至使結腸無法正常收縮,對腸道造成傷害。還有更離譜的是有的人明明沒有便祕問題,卻為了減肥而長期服用防止便祕的瀉藥,就是把便祕藥當作減肥藥,過度使用瀉藥,除了經常腹瀉之外,還會引起嘔吐,造成水分、電解質流失,甚至嚴重造成低血鉀,導致肌肉無力,健康令人擔憂。 除了習慣性依賴瀉藥來排便,也有的人喜歡使用灌腸劑或不明減肥茶等來通便,長期用浣腸劑來灌腸,會造成肛門口後面的直腸,因積便關係造成口袋型擴大,反而累積太多的大便,造成便意感鈍化,排便愈加困難。因長期腹瀉而需常常排便擦拭的情況下,可能造成肛門黏膜受損,長期腹瀉也容易使得排便稀軟,因而含大量細菌的糞便液體容易滲入肛門腺體造成發炎。所以,排便後應輕輕擦拭肛門,再用溫水清洗及溫水坐浴,減緩刺激,一旦發現疑似有肛門膿瘍的症狀時,請盡速尋找專科醫師診斷治療,以免症狀擴大而延誤治療時機。 治便祕藥吃1週先觀察 便祕的治療須探究其成因,才能對症下藥。治療便祕的藥物選擇,需要考慮患者的年齡與健康,而且不能長期使用,一般以1週作為觀察指標,才不會妨礙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尤其對於所使用的瀉藥必須清楚其成分與作用原理,避免誤用、濫用問題發生,瀉藥依作用機轉可分為膨脹性、潤滑性、鹽類、高滲透壓性以及刺激性。 1.膨脹性瀉藥: 成分主要有洋車前子等植物膠類物質,服用時要配合喝足量的水,在腸內吸水膨脹,產生纖維質的作用,增加大便的空隙與體積,有利排便。糖尿病患者使用時,需注意該製劑的含糖量。 2.潤滑性的瀉藥: 成分主要是液體石腊(Mineral oil),屬於一種礦物油,可覆蓋在糞便表面使其軟化,有助排便順暢。在藥物交互作用方面,Mineral oil會妨礙脂溶性維他命的吸收,影響到鈣和磷的吸收。 3.鹽類瀉藥: 成分包括草酸鎂、氧化鎂、硫酸鎂、磷酸鈉等。這些離子在小腸中形成高滲透壓,將水分往腸道中拉,也同時刺激腸壁,可增加腸的蠕動。 4.高滲透壓性瀉藥: 如甘油,由於甘油栓劑幾乎不會被吸收,所以一般常做為腸道的清腸用途。但是,不宜長期使用,避免造成血中鉀離子濃度降低。 5.刺激性瀉藥: 包括臨床上常用的cascara番瀉葉與castor oil蓖麻油等,直接刺激腸黏膜或腸內神經叢,使腸蠕動增加,達到排便作用,副作用則是可能會有劇烈的腹部絞痛與水分、電解質流失等。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